理论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立场观点、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以保证现存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着力点。创造性活动与活动的创造性是密切联系的。高等学校德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工程中,首要的要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包含着德育,总是要把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政治信仰、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现代德育理论认为,现代德育是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为中心的德育;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以促进主体德性发展为根本的德育。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形式。我国高等教育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就是要把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立场观点、行为规范等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以保证现存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爱祖国、会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着力点。

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即使其个性全面发展,包括发展一切能力,不仅具有多才多艺,而且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在其身上得以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发展,这是高校德育对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所期望的。这种期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创造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在创造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人特有的创造活动的特性。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是类生活。这是创造生命的生活。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特性,而自由自觉得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就是这种“自由自觉得活动”。创造性活动与活动的创造性是密切联系的。人的创造性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化,创造性活动时创造性的外化。二者和德育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社会性的体现,是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知识社会,无不留有人类创造的足迹科学家关于宇宙的起源、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与智力起源的探索,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量子论、相对论、五大模型以及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五项尖端技术发展,无不是科学家开拓与创新的结果。21世纪,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不断变化,原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有可能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出一些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这时,德育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既有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是指导受教育者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和创造。活动的创造性既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劳动品质、学习品质,也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它表现在物质生产活动和各种精神活动中。如作为心理品质,包括着创造的意识、创造的热情、创造意志等心理因素,对人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都是有普遍意义。因此,创造性活动是价值性范畴,体现着一种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必须学会创造,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不能没有德育的参与。(www.daowen.com)

高等学校德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工程中,首要的要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信念;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对人类、对社会有价值的创造中去。21世纪,国际竞争十分激烈,高校德育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创造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的欲望,牢固确立求真、探索、挑战、冒险、负责、献身的精神,从而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对大学生提出的希望,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