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一个学校的师德状况如何,不仅反映该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整体形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衡量德育效果的高低,通常是看德育目标转化为个体品质的转化程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如果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那么德育工作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教育的常见规律告诉我们: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且教育者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是决定德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思想观念、品德修养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行示范,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无形力量。
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师德的认知能力普遍提高,师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师德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底限层次,他们视教师工作为谋生的手段,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不出教学事故阶段,缺乏工作热情和远大理想。因此,一旦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冲击,部分教师就会出现道德失范现象,表现为不敬业、不重教、不爱生,甚至出现惟利是图、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教师形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工作视为事业发展的手段,潜心钻研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品味教师职业劳动的乐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使教师具备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真正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