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考察站布局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考察站布局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家以极地考察站为中心,正在逐步扩大研究范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逐步具备到南极大陆的核心地带建立考察站的能力。与我国现有的4个考察站所处区域不同,罗斯海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具备强烈的差异化科考价值,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预计将在2022年完工。此外,近年来国家还实施了长城站、中山站改扩建,不断提升改进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考察站布局

中国的极地考察站是科学家开展极地考察研究的大本营。科学家以极地考察站为中心,正在逐步扩大研究范围。他们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大陆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4个考察站,以及正在建设的第5个考察站。1985年2月20日,中国在位于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建立了第1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这两个站均位于南极大陆边缘,南接大陆冰盖,北邻南大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逐步具备到南极大陆的核心地带建立考察站的能力。2009年1月27日,在位于南极大陆的高峰、海拔4 087米处,通过科考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建成昆仑站,昆仑站也是南极海拔最高的极地考察站。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4个考察站,于2014年2月8日建成,该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在海拔高度上与昆仑站遥相呼应,同时能覆盖格罗夫山等南极关键科考区域。泰山站距离中山站522千米,海拔高度2 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 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个南极内陆考察夏季站。

在科学研究方面,目前4个站各有千秋: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中山站位于东南极,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工作的优良位置;地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则汇聚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泰山站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7]

2017年11月8日,随着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活动的开始,中国在南极大陆建设第5个考察站的准备工作也就此拉开帷幕。经过长时间调研和讨论,第5个考察站选址最终锁定在罗斯海沿岸的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与我国现有的4个考察站所处区域不同,罗斯海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具备强烈的差异化科考价值,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预计将在2022年完工。之后作为一个常年考察站,将与我国南极已有的长城站和中山站2个常年考察站一起,覆盖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等南大洋各个扇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为人类认知、保护和利用南极作出更大贡献。(www.daowen.com)

中国在北极建造的两个考察站,也为考察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2004年7月28日,中国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和比邻而居的十几个外国考察站组成了一个国际北极科学合作的大家庭。2018年10月18日,我国第2个北极考察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运行。该考察站由我国和冰岛共同筹建,历时5年,是我国科学家开展北极环境气候变化长期监测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国除了这些固定的极地考察站以外,“雪龙”号破冰船实际上是一个流动的极地考察站。它穿行于南、北极之间,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航行,监测着海洋、大气、生物和环境的变化。此外,近年来国家还实施了长城站、中山站改扩建,不断提升改进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