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极地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此外,国家还高度重视极地立法工作,出台一系列有关极地的法律法规,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其次,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始终把极地科学研究放在首位,注重科学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服务,并惠及国际社会。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与传统极地大国相比,我国极地事业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就与贡献突出,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极地事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极地事业就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开创的。1984年10月15日,在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即将出征前夕,邓小平同志专门为中国南极事业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为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9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在此之前,邓小平欣然为其题写站名。正是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极地事业能够在改革开放之初顺利起步,而且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创建起来。正如南极委主任武衡所言,中国的极地考察起步晚,起点一定要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极地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1998年1月,江泽民题写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名。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行,胡锦涛致信祝贺。2009年1月,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胡锦涛再次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昆仑站建站一周年之际,题写了“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名。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了停靠在霍巴特港的“雪龙”号破冰船并慰问南极考察队队员。习近平充分肯定了中国极地考察30年来取得的成绩,指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好极地考察事业,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极地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1]

(2)将极地事业纳入国家战略,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从中国极地事业开创之日起,国家就将其纳入国家战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高度统筹安排极地事业的发展。极地事业起步时,设立了直接隶属于国务院领导的南极委,由它协调各个部门共同推进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后来,随着中国极地事业步入正轨,极地事业的具体开展调整为由国家海洋局(十九大后调整为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但事关极地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都是的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作出的。比如,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正在建设的罗斯海新站,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南极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世纪90年代初添置改装“雪龙”号破冰船,进入21世纪之后决策自主建造“雪龙2”号破冰船,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9年,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开展北极科考事业,将北极科学考察纳入国家战略,并建立中国北极黄河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极地事业的布局。党中央还将极地事业发展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紧密结合,把极地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保证了中国极地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比如,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就将极地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之中,特别是21世纪以来,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等重大极地专项的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国极地事业发展水平。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极地事业,启动实施了“雪龙探极”工程,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伟大工程,是迈向极地强国的新征途。此外,国家还高度重视极地立法工作,出台一系列有关极地的法律法规,为中国极地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15年7月1日施行的新《国家安全法》明确将极地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从战略上给予极地事业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www.daowen.com)

(3)科学制订极地事业发展规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坚持事业发展与科学研究并重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2017年5月22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南极事业》和2018年1月26日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全面反映了中国极地事业的国家主张、基本方略、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务实是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的一大特点。首先,中国奉行和平利用极地为全人类服务的原则,没有在极地考察上搞竞赛,注重维护极地和平、安全与保护极地环境。其次,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始终把极地科学研究放在首位,注重科学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服务,并惠及国际社会。虽然中国极地事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措施得当,我国在极地科学研究上也走在世界前列,在地球物理学、南极深冰芯研究、南大洋磷虾研究等不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充分肯定。再次,在极地事业的具体实施上,适当前瞻,科学谋划,制订极地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极地事业和科学研究取得实际成果。最后,中国高度重视参与国际极地事务,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类极地组织如南极条约组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IASC等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参与国际治理,维护极地国际秩序;另一方面,极地事业是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事业,离不开国际合作,国际化要求很高。为此,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开展科研合作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参与或举办极地领域高水平国际会议,有力促进了我国极地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