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南极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的建立: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中国南极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的建立: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场实施工作将由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承担,并计划于2014年2月完成中国南极泰山站主体建筑建设任务。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中国南极泰山站举行了开站仪式,国家海洋局负责人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中国南极泰山站:在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之际,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南极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的建立: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为围绕气候变化这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开展更加持续的环境观测,更系统地研究南极大陆,中国政府拟在现有3个南极考察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南极考察站。

2012年3月20日,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方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新建南极考察站的工作正式启动。4月,极地办拟定了初步工作计划;5月,极地办分别邀请来自极地相关部门的科技、后勤、战略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召开了3次研讨会,对新建站选址调研区域进行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于7月形成调研方案;8月,作为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现场实施方案的组成部分,确定了对新建站选址进行现场调研的实施方案。[45]

中国政府计划在南极建立两座新站。一座新站其实在建立昆仑站时就已经有计划了,因为从中山站到昆仑站有1 200多千米,距离太远,不利于人员物资的运送,同时也不能满足对于中山站—冰穹A区域沿线的科考需求。因此,在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建立一座中继站势在必行。这个兼具中继站功能的南极考察站就是泰山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是进行冰芯钻探、开展大气科学天文科学研究的绝佳之地。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既可以为昆仑站科学考察提供前沿支撑,又能为考察格罗夫山搭建平台。因此,建立中国南极泰山站,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一座计划建设的新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的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又称难言岛)。之所以要在罗斯海沿岸建设一座常年站,也有多方面的考虑。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罗斯海拥有南半球最高纬度的海洋及生态系统,还是南极环境保护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国际上在罗斯海区域选划设立了南极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因此,这里已成为科考热点区域。目前,罗斯海区域已建有美国麦克默多站、新西兰斯科特站、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德国冈瓦纳站和韩国张保皋站等多个国家的考察站。中国在此地建站,不仅可以达到与我国已有考察站的差异化,而且可以填补我国在国际上南极考察重点、热点区域的空白,还可以促进南极科考国际合作。[46]

根据南极内陆考察夏季站——泰山站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性因素,针对新站未来功能定位及科考学科需求,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从气象地质地形、冰雪、生态等方面对中山站—冰穹A区域沿线进行了细致勘察,选定了中国南极泰山站预选站址。2012年12月23日,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中山站至昆仑站间内陆新建站泰山站选址现场勘测工作。在国家海洋局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该站科考需求与后勤保障条件,泰山站计划建设主体建筑410平方米,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需要。[47]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写了中国南极泰山站初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2012年5月通报了南极条约协商会议[48]与此同时,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还成立了专门的罗斯海区域新站选址领导小组,根据常年站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性因素,针对未来新站科考需求及发展需要,结合该区域内他国考察站建设情况,从气象、地质地形、冰雪、生态、海冰情况等方面进行勘察。2013年1月8日,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罗斯海沿岸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新站选址现场勘测工作。[49]不过,罗斯海新站的选址工作要复杂一些,稍后述及。

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关于近期我国新建南极考察站有关问题的请示》,同意在南极新建2个考察站。经国务院批准,泰山站建设工程自2013年年底开始实施,于2014年完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批示精神,国家海洋局编制完成了泰山站总体方案、概念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详细设计方案,进行了主体建筑的国内预搭建工作。现场实施工作将由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承担,并计划于2014年2月完成中国南极泰山站主体建筑建设任务。[50]

2013年12月18日,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泰山站建站队从中山站基地出发,于2014年1月26日抵达泰山站选址地点,正式开始建站工程。经过13天的艰苦努力,于2014年2月7日完成了泰山站全部主体建筑工程室内装饰、厨具、洁具、家具等配套设备设施的安装。[51]中国南极泰山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夏季站,位置坐标为南纬73°51′、东经76°58′,海拔2 621米,冰盖厚度1 900米,位于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距离中山站522千米,距离昆仑站715千米,距离格罗夫山地区85千米。泰山站(见图5-2)主体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雪面以上11.7米,整体呈现“红灯笼”造型。泰山站增强了自动化控制、建筑智能化以及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应用,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该站主要功能包括科学观测、人员住宿、物资储藏、航空支持、车辆维修、通信、应急避难等。[52]

图5-2 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对不惧艰险、立志造福人类的广大极地科学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中国南极泰山站举行了开站仪式,国家海洋局负责人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全文如下[53]

中国南极泰山站:

在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之际,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不惧艰险、立志造福人类的广大极地科学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国南极泰山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已经建成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既是我国极地工作者开展科学考察的平台,又是我国对外科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我相信,在广大极地工作者辛勤努力下,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一定能够为造福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www.daowen.com)

习近平

2014年2月8日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的第4个南极考察站。国家海洋局表示,之所以将其命名为泰山站,是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国南极内陆站在全国征名中得票数仅次于昆仑站的名字。泰山站建成之后将与其他3个南极考察站一起分工合作,助力我国南极考察研究工作。

中国南极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成,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楼、科研楼、气象楼、文体楼、发电楼、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约60人,冬季可供约20人越冬考察。越冬期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中国南极中山站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处南极圈之内,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中国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依托昆仑站,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

中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4个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该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夏季站,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 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泰山站一方面可以作为昆仑站的中继站,为昆仑站的科学考察提供后勤保障支撑,进一步服务中山站—昆仑站内陆冰盖断面的各项科学考察;另一方面还可以此为基地,服务于格罗夫山地区科学考察。[54]

在成功建成中国南极泰山站的同时,在罗斯海沿岸选址建设新站的工作也加紧进行。不过,罗斯海新站的选址与建设要曲折一些,主要是因为罗斯海沿岸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地理条件比较恶劣,新站选址不易。根据国家海洋局的官方资料,2014年以来,中国南极考察队多次对罗斯海新站站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勘测,国家海洋局多次组织专家就新站站址进行论证。

2014年1月13日至1月16日,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罗斯海沿岸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新站站址工程地质勘查、工程测绘码头水文测量、气象站安装、站区1∶2 000工程地质填图、码头工程调研、重装备卸载方案调研、建筑设计调研等主要工作任务,为后续功能布局和站区规划、站区建设、码头选址等提供了科学数据。[55]根据《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完成了罗斯海沿岸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新站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4年1月8日提交给第17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行会间评议。2014年5月初,经第17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评议,第37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认定中国提交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合理,符合《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建议中国在充分吸取相关评论意见后,于新站正式开工建设之前,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交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版本。[56]

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1月7日,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新站区域地质勘查、恩克斯堡岛周边海域水下地形测绘、恩克斯堡岛环境调查、恩克斯堡岛拟建码头调查、恩克斯堡岛基础测绘等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现场勘探、岩芯钻探取芯以及水文气象调查等工作,绘制了墨卡托投影大比例尺水深成果图和植物分布及密度示意图[57]极地办多次组织专家,就第29次南极考察以来获取的新站站址的地质、海岸、测绘、气象、海冰、水文、动植物等资料及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完成了《新建南极维多利亚地考察站阶段工作总结报告》。[58]针对新站选址中提出的问题,在第32次南极考察中,进一步安排了相关现场考察工作。

2016年2月6日,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再次考察罗斯海地区,前往恩克斯堡岛及伍德湾等地进行多日地形、地质考察和海岸、历史遗迹考察,选址工作队测得GPS点63个,完成多个平地、湖泊的测绘工作,采集若干地质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岸和历史遗迹的第一手图片,并成功安装了1台新的自动气象站。[59]按照国际惯例,新建考察站之前需进行持续多年的选址工作。此前中国已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开展了3次现场选址工作,本次南极考察队将完成最后一次优化选址工作,为新站建设提出更多的选址方案。为新站建设提供实地参考意见是加快实施我国南极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未来罗斯海应该逐渐成为我国南极活动的主要区域。随后,国家海洋局对外宣布,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将选址南极罗斯海。[60]

2016年11月2日至2017年4月11日,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全面完成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现场考察工作。2017年2月13日,随着海豚直升机载着多名科学家从恩克斯堡岛安全飞回“雪龙”号破冰船,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为中国新建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全部完成。[61]

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再次登陆罗斯海沿岸,这一次是要为新站建设奠基。罗斯海新站前期准备工程是本次南极考察的重要任务。2018年1月中旬,“雪龙”号破冰船将建站工程机械和重型物资运输上岛,随即开始了新站临时建筑的建设。在短短20多天里,考察队连续施工,完成了考察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搭建等工作,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信等功能,为新站建设奠定基础。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下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维多利亚地恩克斯堡岛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62]在巨石遍地、如同雪中戈壁的荒岛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20℃的呼啸寒风,在数十个集装箱拼接成的临时建筑前冉冉升起。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奠基仪式上说,建设罗斯海新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规划使之具备“一站多能”的综合观监测能力。罗斯海区域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的区域,也是南极国际治理热点。我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63]新站完成奠基后,还进行了保护区划定、综合环境评价等工作,并于2019年正式开建。2022年,新站将全部建成,作为我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可以满足50人度夏、30人越冬需求。届时将具备在本区域开展地质、气象、陨石、海洋、生物、大气、冰川、地震、地磁、遥感、空间物理等科学调查的保障条件;满足度夏和越冬的管理、科考与后勤支撑人员的长期生活工作和医疗的需求,具备数据传送、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信、保障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业等功能,成为中国“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考察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