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雪龙号探极

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雪龙号探极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极黄河站选址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向不惧艰险、立志造福于人类的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成,揭开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新篇章,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雪龙号探极

自1999年成功实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国家海洋局根据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需要和科学家的建议,构思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并支持和资助了一批科学家前往北极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为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了初步准备。2001年,我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总体方案中正式提出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的构想。2002年9月,国家海洋局在征求有关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北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了专题考察,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建议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主要开展北极地区海洋、大气、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生态、地理地质冰川等多学科的常年考察与研究;在规模上能够满足20~25人同时在站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考察站将参照其他国家的建站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建设。

北极黄河站选址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北极科学考察主要针对北极这一特殊区域开展,这就在法律方面涉及了周边国家的相关法律和通行的国际法,其中最重要的相关法律就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可以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因此,尽管北极所有陆地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但中国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完全拥有条约中规定的包括开展科学考察在内的相应权利,这使中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具有了法律依据

2003年,总体方案在征求国家有关部门意见后,由国家海洋局经由国土资源部上报国务院,正式请示申请建立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并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准。2001—2003年,中国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几次来到新奥尔松地区考察。几经选择,国家海洋局最终确定了站址。中国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杨惠根研究员曾向新华社记者说明了建站新奥尔松的原因:第一,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该群岛是我国在北极圈内建立常年科学考察站的唯一选择。第二,新奥尔松是到北极极点的桥头堡,是理想的国际北极合作研究基地,此处集中了挪威、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野外观测和考察站,便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共享必要的野外作业实验条件和观测数据资料。第三,这里是极隙区,是研究高空大气物理尤其是极光的理想之地。第四,斯瓦尔巴群岛是世界上保持自然原生态的最后几个岛屿之一,新奥尔松由大峡湾、冰川、冰碛岩、冰川河流、山和一个典型的苔原生态系统包围,其地形地貌、地层系统、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为海洋、大气、冰川与海冰、生物生态、地质、大地测量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2003年1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发改投资〔2003〕1702号),这标志着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土资源部呈报的《关于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投入运行的请示》上批示同意。(www.daowen.com)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向不惧艰险、立志造福于人类的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条件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20多年来,我国成功组织了20次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成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成,揭开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新篇章,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3个科学考察站,既为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重要平台,又为我国进行对外科学交流打开了重要窗口。胡锦涛表示,相信在广大极地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一定能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61]中国北极黄河站如图4-2所示。

图4-2 中国北极黄河站

黄河站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使用面积456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黄河站已建立气象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实验室、冰川实验室、生态海洋实验室、极区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实验室等多个跨学科、功能完善的综合考察研究基地。黄河站所“驻扎”的站房,是一座斜坡顶的二层独栋小楼,与其他国家科考站的距离都不远。这座小楼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它原为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楼,中国方面向王湾公司租用了这栋楼房,并签订了改造合同。2003年9月改造工程完成后至正式落成,黄河站一直处于试运行状态。在小楼的顶部有5个小“阁楼”,那是北极科学考察重要的设施——光学观测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学考察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这为解开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众多学科的谜团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北极建站后,中国科学家还将建立中国北极卫星常年观测站。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的南、北两端,同时进行极光的观测、对比,这为各国科学家探寻地球外层空间诸多奥秘提供了便利。由于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基本都在磁纬75°上,因此中国科学家将可以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