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秘史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秘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4月20日,南极委、国家海洋局联名以《关于组建中国极地研究所的请示》上报国家科委,正式请示在上海组建中国极地研究所。6月3日,中国极地研究所筹备小组成立,郭琨担任组长,董兆乾担任副组长,由国家海洋局代管。经国家海洋局党组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也同期成立。1990年1月5日,国家海洋局、南极委批复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关于确定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的请示。

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秘史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国内学者只有参加国外的极地考察队才能获取极地数据与样品,但这样收集到的极地资料较为有限,进行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建立长城站,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大量收集南极数据与样品,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资料,极地研究机构的设立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程。1982年4月12日至16日,为南极委第二次会议做准备,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兼南极办主任律魏在北京回龙观饭店主持召开了“南极工作座谈会”,南极办郭琨和高钦泉副主任以及到过南极并已经回国的董兆乾、张青松、谢自楚、王声远、叶德赞、颜其德、吕培顶、李振培、张坤诚、安建国(按去南极的时间顺序排列)等人应邀出席。会议报告中的建议之一就是尽快成立我国的国内研究机构,且考虑到未来的北极考察,建议将该机构命名为“中国极地研究所”。1984年2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沪府办函〔1984〕3号复函国家科委办公厅,经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原则同意在上海市组建中国极地研究所。

1984年4月20日,南极委、国家海洋局联名以《关于组建中国极地研究所的请示》上报国家科委,正式请示在上海组建中国极地研究所。5月30日,国家科委批准在上海建立中国极地研究所,为南极委直属事业单位,由国家海洋局代管,建成规模150人,总投资806万元。由于国家海洋局内定的筹建负责人(董兆乾)需任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的副队长并前往南极,因此决定首次队回国后再开始筹建工作。1985年5月6日,3名筹建人员(董兆乾、汤妙昌、沈德君)聚集上海,开始了中国极地研究所筹建工作。6月3日,中国极地研究所筹备小组成立,郭琨担任组长,董兆乾担任副组长,由国家海洋局代管。1985年12月28日,南极委和国家海洋局设立中国极地研究所筹建处(正处级),由国家海洋局代管,任命董兆乾担任主任,编制18人,展开了全面的工程筹建工作。

1986年2月20日,中国极地研究所筹建处在上海浦东大道1830号正式挂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钱志宏、南极办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郭琨出席挂牌仪式,中国极地研究所工程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局任命的筹建处副主任颜其德也从杭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赶赴上海履职。经过3年多的艰苦筹建,1989年10月10日,中国极地研究所正式成立,董兆乾任所长[91],颜其德、范润卿任副所长。经国家海洋局党组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也同期成立。颜其德任书记,董兆乾、范润卿任委员。1990年1月5日,国家海洋局、南极委批复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关于确定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的请示。批复中明确了中国极地研究所为正厅局级,主要任务是开展有极地特色的科学考察研究,开展极地资源和能源的考察研究;组织协调实施考察研究计划;负责管理极地档案资料,分析研究与保管极地标本、样品;编辑出版文集、期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考察研究;负责极地考察装备的设计、监造、验收、储运等工作[92]。(www.daowen.com)

在成立之初,中国极地研究所只有极地综合科学研究室(含生物/高空大气物理等学科)、极地冰川研究室2个研究室以及1个极地情报资料研究中心(后更名为极地信息中心),事业编制定员50人,1989年末在职职工仅有23人,其中干部17人。[93]中国极地研究所当时的内设机构以及编制定员还不能承担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全部任务,需要继续扩充机构和引进人才。1994年10月,中国极地研究所聘任刘瑞源为极地高空大气物理学研究员;1995年5月,聘任郭长林为极地信息中心研究员;1996年1月,聘任康建成为极地冰川学研究员;1997年10月,聘任朱建钢为极地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1998年12月,聘任张侠为极地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1999年11月,聘任程少华为极地信息中心研究员,孙波为极地冰川研究室研究员。此外,中国极地研究所还聘请秦大河、谢自楚等知名学者为客座研究员。到了1999年末,中国极地研究所在职正式员工达1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8人[94],中国极地研究所的研究队伍初具规模。

中国极地研究所在内设机构与软、硬件设施方面也逐步完善。1992年4月24日,中国极地研究所建立南极物资综合服务部,负责南极考察物资的设计、监造、验收、储运等工作。1993年1月14日,在已建立的超低温实验室中设立专门保存极地冰芯的样品库,使对冰芯的研究与保存成为可能。[95]1994年6月6日,中国极地研究所建立中国南极信息系统,对国际南极科研活动进行动态跟踪与及时反馈,进而为南极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服务和决策支持。[96]1995年5月5日,中国极地研究所成立中国极地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刘瑞源任主任。[97]1997年5月12日,中国极地研究所设立的极地科普馆正式对外开放[98],极地科普馆介绍了南、北极的地理环境概况与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历程,旨在普及极地知识、宣传极地事业、弘扬南极精神。1999年3月31日,为适应改革的需要,理顺关系,国家海洋局决定将东海分局管理的“雪龙”号划归中国极地研究所建制,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实施管理。4月16日,在东海分局招待所举行了交接签字仪式,东海分局局长李晓明和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乾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99]随着中国南极信息系统的建立与“雪龙”号的归位,中国极地研究所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都趋于完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