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龙号成功加强极地冰区考察,为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雪龙号成功加强极地冰区考察,为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极地”号冰区加强船1985年9月25日,“极地”号以中国第一艘极地考察冰区加强船的全新面貌,在长江口进行了3天试航,验收合格后返回青岛港。10月8日至17日,“极地”号赴西北太平洋进行满载状态下的船况试航。[42]1986年10月31日,“极地”号从青岛港出发,首航南极洲,承担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和环球航行任务。

有了首次南极考察的实践,在南极建站之后,中国政府和极地工作者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破冰船,未来到南极科考将困难重重;特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已经建站,需要持续不断的后续补给,如果没有大型破冰船,长城站将难以为继。针对这种情况,建造或购买破冰船就成为当务之急。

当时,我国船舶工业还难以在短时间内造出破冰船,要解决南极考察之急需,可行的方案只能是向国外购买。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同意,南极委派出以国家海洋局装备司副司长刘永达为组长的购船组,经过与船主的多次艰苦谈判,最终以170万美元从芬兰EFFOA船舶公司购买了杂货船“雷亚”号。该船由芬兰劳马船厂于1971年建成,1974年在德国进行了加长改装。该船具有芬兰—瑞典IA级破冰能力,能破冰80厘米[40]。船购入后,南极委委托上海沪东造船厂对其进行了改装,主要加装了人员住舱,极地科考设备,以及直升机平台机库、减摇装置等,更新了导航设备和通信设备。经过改装,使该船成为一艘多功能、多用途、综合性并适宜于高纬度高严寒海域航行的科学考察船。改装工程于1986年9月完工,改装后该船被命名为“极地”号(见图2-2),隶属于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41]中国南极科考,终于有了自己的专业冰区加强船,尽管破冰能力有限。

(www.daowen.com)

图2-2 “极地”号冰区加强船

1985年9月25日,“极地”号以中国第一艘极地考察冰区加强船的全新面貌,在长江口进行了3天试航,验收合格后返回青岛港。10月8日至17日,“极地”号赴西北太平洋进行满载状态下的船况试航。试航中,测定了船舶运动要素,调试了新增仪器设备,进行了布放捕捞磷虾的新型网具试验和海上消防、救生、起吊货物等操练,此外,还在济州岛以南海域的七八级大风中进行了船舶抗风浪试验。[42]

1986年10月31日,“极地”号从青岛港出发,首航南极洲,承担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和环球航行任务。经过艰难的航行,“极地”号于12月27日抵达南极乔治王岛,并于1987年3月16日驶离南极,继续执行环球航行和科学考察任务,并于5月17日回到青岛港,完成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历经2 334个航时,总航程达30 921海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