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河大桥修建,改善交通变革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河大桥修建,改善交通变革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修筑桥涵加宽取直路面,提高运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延安市区内没有一座可沟通延河两岸的大桥,出入交通十分不便。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先后修建了川口、柳树店、罗家坪、嘉岭等十数座延河大桥,彻底改变了延安市区车辆拥挤、交通受限的局面。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河大桥修建,改善交通变革

(一)加快地方道路建设,营造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宝塔区委、区政府,为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改革的精神,拓宽发展视野,积极寻求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多方面筹集公路建设资金,在20世纪进行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除积极配合省、市交通部门拓宽改造了西包公路、延定(边)公路、延靖(边)公路、延延(长)公路、延宜(川)公路、延壶(口)旅游专线公路的同时,又实施了延安至贯屯、延安至张坪、延安至万花山、姚店至麻洞川、延安至金盆湾、延安至元龙寺、延安至碾庄、延安至冯庄等十数条地方公路的建设,并在沙石路面的基础上,逐步敷设铺盖了柏油路面,至2012年,全区村村通公路已基本铺设了柏油或混凝土路面。

(二)修筑桥涵加宽取直路面,提高运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延安市区内没有一座可沟通延河两岸的大桥,出入交通十分不便。1952年,在延河上首次建了一座桥梁,命名为延安胜利桥,但由于桥面狭窄,高度有限,遇到了暴雨洪水仍无法通行,也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之需要。1958年4月9日,延安东关大桥开工建设,历经一年多的施工,于1959年5月1日顺利通车使用,成为延安历史上首座沟通延河两岸的3孔石拱桥,她与延安宝塔高低映衬,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此后,又陆续修建了杨家岭、王家坪、河庄坪等跨延河大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先后修建了川口、柳树店、罗家坪、嘉岭等十数座延河大桥,彻底改变了延安市区车辆拥挤、交通受限的局面。为了提高全区城乡交通运输能力,延安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又筹措了大批资金,遇河沟架设桥涵,遇山梁凿通隧道,对公路进行去弯取直、降坡加宽,使城乡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等级路面标准,为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构建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www.daowen.com)

随着西延铁路复线的建成,延安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延吴(起)高速公路、延延(川)高速公路、延延(长)等高速公路的建成投入使用,宝塔区连通周边省、市、县(区)的高速公路网已

高速公路宽敞快捷基本建成,可直接沟通包茂、青银、青兰高速等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航空运输相互支撑、连接成网的立体化交通运输大格局,可直达国内大中型城市,当日往返京城、省城,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现在已全部变为现实。

(四)以改革促路政管理,提高道路管理养护水平

宝塔区(原延安市、县)以前的公路管理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基本上是修修补补施工,零零碎碎建设,吃大锅饭混日子,责任分属不明,任务落实虚浮,干多干少没区别,干好干坏没两样。1981年之后,按照改革的思路,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联产计酬,定额包干,超有奖、欠有罚,把生产任务指标,经济责任指标,养护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道班、小组或个人。对新修地方道路的养护绿化,人员实行聘用制,工作责任实行承包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使路况养护绿化水平全面提高,路况优良里程大幅度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