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延安的双拥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战争烽火里,延安的军民关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人民支援解放军,解放军依靠人民,军爱民,民拥军,夺取了南川七天七夜阻击战、青化砭、蟠龙等战役的辉煌胜利,为延安的拥军支前谱写了新的篇章。
多年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加强军民、军政关系,促进军民、军政团结,制定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边区政府已把拥护军队当成了全民的一项光荣任务,每年的拥军月也成了延安及陕甘宁边区人民的一项优良传统。1946年11月初,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决定把动员一切力量,粉碎蒋介石、胡宗南对边区的进攻,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号召在全边区发动群众性的拥军运动。11日,中共中央召开边区保卫延安的动员大会,朱德和彭德怀号召全边区青壮年以“抢我一粒粮,还我一滴血”的精神踊跃参军,彻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12月2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向所属各专员、县(市)长发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1947年拥军工作的指示信》(指字第11号),强调必须使边区军民更加团结,同心协力,消灭敌人,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在开展以备战为中心的练兵、生产和减租减息的三大运动的同时,大力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使延安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的可喜局面,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热情,掀起了参军参战、备战支前的高潮。
当时的延安县委书记李兴旺、延安市委书记姚安吉、南泥湾垦区书记李国瑞以身作则,积极动员亲戚朋友参加民兵、游击队。带动广大青壮年纷纷响应,报名入伍,保卫战前后,就有上千名中青年参加了西北野战军。如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延安县柳林区吴家枣园村吴满有,除本人参加部队外,还将兄弟吴满旺、吴满银送到游击队,把儿子吴凌旭送去参军,并把家里的50石粮食,两头牛,30只羊捐献给边区政府,表示坚决支持自卫战争。民主人士、延安市支前委员会委员梁志鸿带头将两个儿子送到征兵站入伍,南泥湾垦区临真区石村自卫军连长牛成文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参战。3月9日,姚店子区和贺家沟乡政府的人员全部编入游击队,全队70多人,由区长担任队长。
解放区妇女支前担架队转运伤员
在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军的同时,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政府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组建了游击队、担架队、运输队、埋雷队、侦察组、送信组等组织,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支援前线,不分男女老幼,扫碱土熬硝,造石头地雷,砌炉灶打铁制造刀矛、红缨枪,埋藏粮食,制作担架,赶制军鞋,修工事,挖战壕。延安南川在红白交界100多公里处,有小路的险要地段如官庄、临真镇、麻洞川、金盆湾、马坊、松树林、南泥湾等地山头,修挖障碍深壕和野战工事。因任务大,时间紧,边区政府调集延长县、延川县、延安县、延安市的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干部和群众一样,自带干粮腌菜和工具,吃住在工地附近农村,离村远的只能在野外风餐露宿。特别是在延安川口乡陈家洼后山细脖子崾岘、柳林乡杨家畔、仁台山等地挖的防御沟壕深达近三丈。砭上乡(今宝塔区临镇镇)木瓜崾岘村东侧的东梁、西梁和南侧的下山坡、桃树梁的细脖子崾岘等处,挖了深三丈、宽二丈的防御沟壕(至今残迹仍在)。在麻洞川乡后拐峁至玉家崖前砭、麻洞川街前樱桃沟至北脑畔山,挖壕深达三丈、宽两丈多,这条障碍壕主要是防止国民党机械化部队从川道上进攻。这些沟壕在阻击战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柳林区吴家枣园乡(今宝塔区柳林镇)群众5天之内捐赠边币270余万元。牡丹川区(今宝塔区青化砭镇梁村、张坪一带)五乡,每名劳力平均年服勤为92.8天,每个畜力年服勤为78.3天。1947年1月,延属中心区临镇商人邓光明,在全市商民大会上捐献一头猪(60斤)作为新年劳军礼物,商人王同和、徐金堂各捐献10万元。1月19日,延安各界组成拥军慰问团,携带猪肉205斤,羊肉306斤,日用品及饼干糖果等礼物到部队慰问。临镇两个铁匠工人,两天两夜没睡觉,制造成500个雷管,商人纷纷将空铝盒捐给民兵做导火管。有7个木匠两天一夜做数百块地雷踏板。新市乡铁匠张玉贞带领16家铁匠铺一夜做了250副马环,赶天亮赠送给部队。临镇石村雷玉堂、雷金堂两兄弟把自制的80多个地雷踏板送给教导旅工兵排。村民闫朝贵、马德清、牛学文、朱顺江把用椿树枝(杆为空心)制作的200多根石雷导火管送给区政府。川口区五乡李渠、乔塌、杨山、柴崖、申庄二百余名妇女,半月内帮助我军拆洗棉袄230多件,棉裤87件,被子63块,做袜子243双,鞋160双,缝补衣服510多件。李渠乡的老婆婆们也组织起来捻线线、洗衣服。中街小组的老姬婆70多岁了,还替军队纺线。后街小组韩茂财婆姨,带着吃奶的孩子,亦帮助军队做了数十件衣物被褥。
1947年初,南泥湾垦区党委,组建了垦区游击队,由区委书记李国瑞兼政委,区长王生海兼支队长,辖两个游击队。临真区各游击队长、乡、村长,他们在战前帮助我军观察地形,利用黄土高原特有厚土层挖坑道并指导作业,修筑防御工事,挖战壕,使纵横的交通壕互相连贯,通往各个指挥所、掩蔽部、轻重火器的坑道掩体,使阵地前沿的防御工事,各个方面都配置得很周密。在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的七天七夜阻击战中,监视袭扰敌军,消灭小股匪军。在公路线上不规则地埋设地雷、绊雷、连环雷,使敌人防不胜防。民兵研制的石头雷,使敌军用美国造的探测器都探测不出来。在水井的“辘轳”转把上拴上拉线,在水井边埋下暗雷,在窑洞的米柜、衣箱上安装上拉雷,炸死炸伤很多敌人,使敌人处处都感到死亡的威胁。在战斗中还发明了挖闪人坑(陷阱),用葛针(一种带刺的植物)埋设起来作障碍物,给河水中倒粪便,水井中倒盐,倒辣椒面,在泛水泉底埋干辣椒串,并用漆树汁(该树春夏季节剥皮后流白汁,其味道容易使人皮肤过敏中毒昏迷)等办法,袭扰阻击杀伤敌人。他们还冒着枪林弹雨,配合教导旅参加了木瓜崾岘、庙塬、马子梁、温家塬和金盆湾战斗。我军撤出延安后,他们坚持在延安南川打游击,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线,袭扰敌人,1947年5月11日,配合阎揆要率领的我西野南进支队,歼灭了国民党陕西省自卫军第二总队计300余人,俘虏敌第八保安副司令兼第二总队中将司令李侠,在觉德村公审后处死,曾一度收复金盆湾等地。(www.daowen.com)
1947年3月19日,经过南川七天七夜阻击战,胡宗南部队侵占延安。延安市委、市政府撤出市区之后,即组建了延安市工作委员会,由姚安吉任工委书记,赵子康、康世昌任副书记,率领延安市警察大队、自卫军和延安县柳林区自卫军组成延西游击支队,同敌人周旋转战于延安西部、安塞砖窑湾、平桥川一带,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寻找战机袭击敌人,摧毁敌伪政权。
妇女积极支前做军鞋
延安县委、县政府撤出东二十里铺驻地后,为适应战争需要,由县长曹挟率领部分干部和民工,跟随我军主力部队行动。县委宣传部长何永清,在五羊川组建了延安县东南工委,并组织了延安游击大队,下辖两个支队,一支是由县自卫军大队改组的延北游击支队,高善祥任支队长,李生贵为政委。一支是由川口区自卫军组建的河南(指延河南)游击支队,戴海福任支队长,边海澄为政委。两支游击支队分别转战于延河南北,紧密配合我主力部队,监视延安之敌,四处袭扰敌人,寻找一切有利时机,消灭出来掳粮分散的敌人,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严重地威胁了敌人的后方和交通补给线的安全,有力地牵制了敌人。有时化装入城,侦察敌情,在抓获敌人便衣侦探后,迅速审问,获取情报后及时送给我军。据不完全统计:延安县在战前输送400余名青壮年参军参战,组织担架队八批,担架队员5600多人,自制担架762副,扫碱土近万斤,熬硝3000余斤,造石头地雷4700余颗,造刀矛5100余件,派1596人修挖防御工事、战壕180多处,妇女们给军队、游击队做军鞋7589双,缝补军衣20000余件,组织运输队100多支,驮运牲口达3000多头(匹),护送伤病员9000人次,运输粮食(干粮、炒面等)数万斤,给我军当向导、送信2000多人次。动员支前民工达10万多人次。延安县随军支前担架队于1949年5月随西北野战军进军大西北,转战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屡立战功,获得“支前有功”锦旗一面,于次年10月30日凯旋而归。
从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各游击队,在蒋胡匪军进攻和侵占延安期间,配合我军与敌周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出没于山川原野,转战于稍林深沟,顽强勇敢,英勇善战,风餐露宿,忍饥受冻,选择有利时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狠狠打击了来犯之敌。为南川七天七夜阻击战、青化砭、蟠龙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统计:延安县、市和南泥湾垦区游击队,共作战506次,毙敌358人,击伤敌1467人,俘敌2436人,缴获各种武器2590余支(件),子弹70万余发,手榴弹1940余颗,击落敌机两架,击毁敌汽车11辆,缴获敌骡马50余匹,破坏敌通讯线路,割断电线50多公里,炸毁桥梁3座,寨子、碉堡57个,摧毁敌保甲所11个。
经过一年多革命战争的锻炼,延安各游击队在延安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初建时有500人,后来发展壮大到2100人,1947年9月、10月曾先后两次抽调700名队员,补充到我军主力部队。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战斗英雄和先进事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256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延安人民将永远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