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一些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一些反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爱好和平的进步人士,他们或派出人员、或募集物资,通过各种形式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斗争,其中,有一些国际友人,来到延安后,又奔赴抗战前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医生组成的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一些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一些反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爱好和平的进步人士,他们或派出人员、或募集物资,通过各种形式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斗争,其中,有一些国际友人,来到延安后,又奔赴抗战前线。他们之中,有的在抗战前线英勇捐躯,有的用手中的笔宣传中国军民殊死抗战的动人事迹,有的则从此参加了我党我军,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有的则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为新中国和世界各国架起了友谊桥梁。其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

(一)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进步作家、著名记者。1928年来华,曾是欧美几家报社驻中国记者、通讯员。曾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6年6月,到访陕甘革命苏区,毛主席曾在保安接见过斯诺,建立了友好关系。他是第一个访问红区的西方记者,写作了《西行漫记》,后更名为《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以及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了全新的认知观感。

1937年4月,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费尽周折来到延安,进行了5个月的采访参观活动。其间,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与其进行了多次友好交流,其还采访了红军官兵、苏区干部群众达60多名,写下了《红色中国内幕》,又称《续西行漫记》,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不乏赞美崇敬之言辞。

1939年,斯诺又来到延安,毛主席接待了他,进行了友好交谈,并建议他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多走走,多看看。他回去后,报道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新生活,对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精神大加赞扬。

新中国建立后,斯诺曾多次访华,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诺尔曼·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5年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曾赴西班牙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爆发后,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医生组成的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春,白求恩来到延安,毛主席接见了他。随后,他要求到抗战前线救护伤员,即来到晋察冀边区的五台山地区,经常是不畏枪林弹雨亲自上火线救治伤员。后来又到冀中抗战前线,他曾连接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救治手术。

白求恩救治伤员

白求恩看到当时八路军缺医少药,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心急如焚。他一边参加战地救护,一边悉心培养战地医护人员,一边又亲自动手自制医疗器械、建立医用材料厂,解决药品短缺的问题。并亲自编写了《野战医院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等教材,培训战场救护人员,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的战场救治医护人员。

1939年10月下旬,在一次手术中,白求恩的手指被划破,因战事紧急,未得到及时处理,又连续工作不幸被感染,但他不顾伤痛,坚持上火线救治伤员,转为败血症,伤势急剧恶化,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以身殉职,年仅52岁。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噩耗传到延安,毛主席十分悲痛,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以示悼念。在文中,毛主席写到:“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精神和《纪念白求恩》这篇光辉著作,将永远闪烁思想的光辉,值得我们共产党人永远学习和传承。

(三)汉斯·希伯(www.daowen.com)

汉斯·希伯曾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因反对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政策,受到迫害流亡国外。1938年春,汉斯·希伯参加了由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美国记者白修德等多名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参观团来到延安。毛主席接见了他,并进行了友好交谈,勉励他向埃德加·斯诺学习,写出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宣传和支持抗战。

1939年2月,汉斯·希伯又由上海出发,赴皖南、苏北和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采访。11月30日拂晓,在山东临沂大青山地区与敌遭遇。他与我抗日军民一起,同日寇展开了激烈战斗,不幸光荣牺牲,时年42岁。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四)马海德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黎巴嫩籍美国人,著名的医学博士。1933年来到中国,先后在上海广慈医院和莱斯特医院从医。

1936年,马海德与斯诺一起,来到当时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红都”保安采访。我党领袖和红军指战员的精神风采,根据地人民英勇奋斗的事迹,使马海德深感敬佩和鼓舞,在采访结束后,便毅然决然地留下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起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马海德。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海德任八路军卫生部顾问,并随军到山西五台山的八路军总部工作,并亲临抗战前线救治伤员。之后,奉命调回到延安,创建了八路军总医院,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马海德选择了继续留在中国,曾在白求恩和平医院工作。1946年,曾以中共代表团医疗顾问之身份,赴北平参加了国共双方、美军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马海德心情振奋,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赞赏,当他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时,周总理亲自批准了他的请求,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批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此后,马海德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地方病防治等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1988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其“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同年10月,马海德,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不幸因病辞世,走完了他传奇的人生。

(五)印度援华医疗队

1939年2月,由印度5名著名医生组成的援华医疗队,冲破重重阻拦,开着救护车,载着当时边区急需的63箱药品和医疗器械抵达延安,受到了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

当时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与中国一样,同样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但印度的5位医生,对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侵略,充满了同情,毅然组织了援华医疗队,辗转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为了表示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决援华抗战的决心,一致决定在每个人姓名上加一个“华”字。即分别是爱德华、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和木克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的五位医生,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医院救治伤病员。其中柯棣华大夫在八路军总医院、白求恩和平医院,任外科主治医生和院长,1942年在河北唐山因病去世,年仅32岁。

毛主席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年代里,许多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许多爱好和平自由、民主进步的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给予了巨大的同情和支持。其中有朝鲜共产党人张志乐、郑续成,苏联共产党员、少将军医安德烈·阿洛夫,德国左翼政党人士汉斯·米勒,新西兰革命进步人士路易·爱黎,美国进步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西奥多·怀特、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英国无线电专家迈克尔·弗朗西斯·莫里斯(中文名字林迈克)、林赛,美国共产党员悉尼·里滕伯格(中文名字李毅白),等等。他们都在延安工作学习和生活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感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