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塔区:精兵简政的有效实践

宝塔区:精兵简政的有效实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边区政府成立了编整委员会,具体负责精兵简政工作的落实。陕甘宁边区各级机构,于1941年12月、1942年4月、7月,先后三次进行精兵简政,裁撤机构百余个,精简冗员数千名。

宝塔区:精兵简政的有效实践

所谓的民主政治,就是在治国理政方面,不能是掌权者一人“金口玉言”说了算,也不是由执政党“乾纲独断”定下就行,而是由参与社会治理和政务活动的所有党派团体,共同协商,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940年之后,抗战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不但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粮饷供给,而且还重兵封锁围困陕甘宁边区,加之党政军脱产人员,从1937年初的1.4万人,到1940年已增加到7.3万人。财政压力倍增,物资供给极为艰难,老百姓的粮税负担十分沉重,边区政府财政已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如何克服困难,坚持长期抗战,是摆在了边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个问题,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一次会议上,党外民主人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案。其主要内容为:“在现有经济基础上,政府应有量入为出的统一经济计划,在财政经济力量范围内和不妨碍抗战力量之条件下,对于军事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病残幼滥竽充数现象;对于政府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现象。”这个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赏,也得到了参议会的表决通过。(www.daowen.com)

随后,边区政府成立了编整委员会,具体负责精兵简政工作的落实。要求边区各级党政军机关,整顿和精简机构,加强基层,提高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陕甘宁边区各级机构,于1941年12月、1942年4月、7月,先后三次进行精兵简政,裁撤机构百余个,精简冗员数千名。仅以延安县、市为例,经过三次精兵简政,10个区合并为9个,61个乡合并为51个,将10名县级干部压缩到区上工作,20名区级干部调整到乡上工作,县政府撤并了4个行政科室,工作人员由51名减少到25名。极大地减少了人员包袱,减轻了财政负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