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节节退让,使日寇不到半年就占领了东三省全境。继而日军又步步紧逼,侵占热河,进攻上海。1935年又爆发“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全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张学良的东北军退到关内后,备受流离失所之苦,心怀国破家亡之痛,处处受制于蒋介石,被迫参与内战,“围剿”红军,充当炮灰,使东北军将士深为不满;而被蒋介石视为异己的杨虎城西北军十七路军,也受到蒋介石的排挤,被迫“围剿”红军,兵力物资损耗除得不到任何补充,而且还经常受到蒋介石的面斥电责,故张、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深为反感抵触。
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东北军和西北军对“剿共”作战极为抵触,有的虚与委蛇,消极避战;有的与我红军各守防区,互不侵犯;有的与我苏区暗通款曲,恢复通商;更有甚者,与我红军举行联欢,互通有无,形成火线默契。在此基础上,我党派遣有关人员,与张、杨就联合抗日作战进行磋商洽谈。我党周恩来、李克农等同志,曾与张学良在洛川、延安等处多次会晤,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事宜达成了许多共识,使张学良、杨虎城对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深入了解的同时倍加赞赏。
1936年10月中下旬,我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胜利大会师,更加增强了我党我军的声威和实力,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重要条件。特别是山城堡一战,红军给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第一军以重创,使东北军和西北军对我红军的战斗力刮目相看。
蒋介石置亡国灭种的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10月,他想乘解决“两广事变”之余威,来彻底解决所谓的“中共问题”。调集其嫡系部队30个师的兵力,集结于平汉线的汉口至郑州段、陇海路的郑州至灵宝段,一是准备全面“进剿”陕甘苏区,扑灭红色革命火种,二是防范和督促张学良、杨虎城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让他们充当反共内战的炮灰。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督战,而且向张学良、杨虎城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积极“剿共”,要么让出地盘,撤到安徽、福建,由国民党中央军进陕“剿共”。这不但破坏了张、杨联共抗日的计划,而且危及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生存空间,部队有被蒋介石分化瓦解的危险。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丝毫不为所动,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跪求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一致对日作战。但蒋却一意孤行,怒斥张、杨,威胁恫吓,使张、杨对蒋介石彻底失望。
在万般无奈之下,张学良、杨虎城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出兵包围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杨虎城的西北军控制了西安全城,囚禁了跟随蒋介石来陕的数十位军政要员。当天,张、杨与18名高级将领,联名发表了《对时局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并电邀中共派员赴西安商议善后。此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www.daowen.com)
“西安事变”震惊国内外,国内外各种势力反应强烈。一是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代表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益,要求派重兵“讨伐”张、杨,并派飞机轰炸西安,炸死或逼张、杨处决蒋介石,挑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以削弱国力,顺利降日;国民政府内的亲美英派,则主张设法营救蒋介石,反对兴兵“讨伐”张、杨;日本政府则推波助澜,妄图挑起中国更大规模的“内斗”,以实现其吞并中国之野心;英、美政府则从地缘政治利益出发,主张缓和紧张气氛,要求通过谈判解决事变,以防止日本侵略势力扩张。当时,局势十分复杂,各方角力异常激烈。
中共中央于12月13日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总体方针,并迅速派周恩来、罗瑞卿等同志赴西安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人抵达西安后,秉持民族大义,立足团结抗日之大局,展开积极斡旋,多方进行说服劝导工作,周恩来并亲自面见身陷囹圄的蒋介石,摒弃国共两党十年血拼之恩怨,晓之以救亡图存之民族大义,使蒋介石颇感意外和触动。经过周恩来代表中共和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代表东北军和西北军,宋子文、宋美龄代表南京国民政府,三方进行数次谈判,于12月24日,达成了六项协议:①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②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③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一致抗日,允许中共公开活动;④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救国方针;⑤改变外交政策,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⑥其他具体救国办法。
在党中央、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指导下,经周恩来等同志的多方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化解了一场新的、大规模内战的危机,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最为主要的是,为我党取得了合法地位,给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