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首先成立了中共延安县特别支部,同年5月,又将中共延安县特支,改建为中共延安县委员会,县委书记先后由李向海、崔曙光、贺炳章等担任。在县委的具体领导下,即在现宝塔区青化砭镇刘小沟村(原为梁村乡辖),成立了延安县革命委员会。7月,又改称为延安县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先后由闫登高、靳尚兴、呼思恭等人担任。政府下设内务部、财政部、土地部、粮食部、保卫局等10个工作部门。这是现宝塔区范围内,首次建立的红色革命政权。
在中共延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迅速掀起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的热潮。地主老财惊惶万状、纷纷逃进县城,但也有极个别的地主土豪,依仗着民团武装和山寨壁垒,盘踞一方,与我红军、赤卫队形成对峙之势,使周边的人民群众心存顾虑,不敢公开地支持革命,拥护苏维埃政权,对我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巩固,形成了巨大威胁。最典型的就是蟠龙天字塬寨子、甘谷驿寨子的地主民团武装,气焰十分嚣张,坚持与红色政权为敌。为此,陕北红军决定要拔掉这两个嵌在根据地的“钉子”,铲除这两颗“毒瘤”。
(一)攻占蟠龙天字塬寨子
蟠龙镇,是原延安县(旧称肤施县)和子长县(旧称安定县),两县交界处最大的集镇,地处陕北地区南北交通之要冲,人口密集,商贸繁荣。蟠龙镇原属安定县所辖,1935年陕北闹红划归延安县辖。蟠龙镇的天字塬寨子,或称天子园、天祉园寨子。是蟠龙当地毛沟村恶霸地主宋银昌所修筑,墙高沟深、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宋银昌纠集民团家丁五六十人,有枪四五十支,盘踞在天字塬寨子上,经常派团丁下来催收租税、盘剥乡民、作威作福,民愤极大。
1935年农历3月初,中共延安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发动红军游击队和赤卫军近两千人围攻蟠龙天字塬寨子。由于红军游击队和赤卫军没有重火力,枪支也很少,激战数日竟不能克,只得请求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九支队来助战,数次强攻都无功而返,且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一筹莫展之时,赤卫队的老木匠张三,制造了一门巨大的榆木炮。填装了火药铁砂,一炮轰塌了寨门,敌人见状,惊恐万分,缴械投降,我红军游击队遂攻占了蟠龙天字塬寨子。随即成立了蟠龙区苏维埃政府,打开了新的革命局面,在当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二)拔除甘谷驿寨子(www.daowen.com)
甘谷驿是一座古驿站,地处延安以东30多公里的延安、延长两县交界处,是咸榆公路未修通之前,陕北地区途经宜川、韩城南下关中西安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之商旅,都在此住宿贩卖,商贸十分繁荣,人口也较为稠密,延安、延长两县争而辖之,故1935年为延长县治下。
甘谷驿镇的老苏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根深蒂固、人多势众、财大气粗。在1935年时,老苏家也组建了一支民团武装,五六十人,三四十支枪,利用甘谷驿古驿站的有利地形,修寨筑垒、据险扼守,成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内的一颗“钉子”,与延安城和延长县城的国民党军东西呼应,互为犄角,严重阻碍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巩固。
1935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刘志丹采取佯攻绥德,诱敌主力北上之策略,率领红26、27军主力红一团、红三团,长途奔袭,一举攻占了延长县城,毙敌延长县团总李明吾,歼敌600多人,然后率军西进,包围了甘谷驿寨子。甘谷驿寨子的地主民团,迫于红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开寨门,缴枪械,不战而降。我军遂兵不血刃,攻占了甘谷驿寨子。
至此,延安县境内的两颗“钉子”均顺利拔除,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土地革命运动随即蓬勃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