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安的历史悠久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安的历史悠久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安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隋文帝扫除群雄,一统华夏之后,于601年,将现延长县境内之广安县,更名为延安县。延安之名始有史载。在各个历史时期,延安都是中原农耕族群与草原游牧族群,侵扰掠夺与反侵扰掠夺,矛盾交集、尖锐对立的主要争战之地,因此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至此,宝塔区境内统归延安县所辖。

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延安的历史悠久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华夏先民垦殖繁衍遗迹夏商周时期为古雍州属地;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年代,先为晋辖,晋室三分后,属魏;秦统一六国后,置高奴县,为上郡所辖。

两汉时期,沿秦制仍设高奴县,属上郡;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地为农耕族群与游牧族群碰撞交融的主要区域之一,由于部族之间攻伐不断,兵祸连接,拉锯争夺,曾归属多变。境内又先后设置过临真、广武、沃野、丰林等县治。

隋文帝扫除群雄,一统华夏之后,于601年,将现延长县境内之广安县,更名为延安县。延安之名始有史载。607年,即隋大业三年,始建延安郡于现延安城,同时在境内设肤施县;唐宋时期,直至明清,此地先后设置延安郡、延安府、延州等,其境内之肤施县治下,亦现宝塔区之域。

在各个历史时期,延安都是中原农耕族群与草原游牧族群,侵扰掠夺与反侵扰掠夺,矛盾交集、尖锐对立的主要争战之地,因此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据传说,秦时蒙恬,汉代李广,都曾在这里修长城、筑城池、屯垦固边、抵御外敌;更据史载,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当年曾督造延安城,宋代忧乐天下的名臣范仲淹,勇冠三军的大将狄青、庞籍等,都曾在此抵御外敌,保境安民,其文韬武略、风骨气节,为后世仰慕,名垂青史。

民国时期撤销州府建制,此地为肤施县治下。

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为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西北地区党组织在现宝塔区境内,建立了若干红色革命政权。

1935年5月,在境内东北川原梁村乡的刘小沟村,建立了中共延安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7月,改称县革命委员会为延安县苏维埃政府。

1935年6月,在境内柳林镇龙儿寺村,建立了中共肤甘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9月,改中共肤甘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为中共肤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

1935年7月,在境内南川的麻洞川乡炭窑沟村,建立了中共红泉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1936年初,更名县革命委员会为红泉县苏维埃政府。

1937年1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撤并了交叉重叠设置的县级党政组织,撤并肤甘县,撤销了肤施县。组建了中共延安市委和市政府,后又调整区划,组建了新的中共延安县委和县政府。

古代延安城全貌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减轻人民群众负担,休养生息,安置沦陷区逃亡来陕甘宁边区的难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现宝塔区境内,撤并了红泉县、固临县等县级党政机关

1937年7月,将延安市、延安县政府改组为抗日民主政府,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www.daowen.com)

1944年5月,根据南泥湾一带大生产运动的实际需要,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特批成立了县级建制的中共南泥湾垦区党委和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军民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根据敌情变化和实际斗争需要,先后组建了4个战时的县级党政组织。

1945年8月,改组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

1945年8月,改组中共延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

1946年6月,重组县级的中共南泥湾垦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1948年8月,鉴于南泥湾垦区政府已与大生产相关的工作基本结束,遂在宝塔区南川组建了县级建制的中共临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改善城乡群众生活,撤销了延安市建制辖区划归延安县,并将临真县一分为二,分别并入延安县和宜川县。至此,宝塔区境内统归延安县所辖。

1970年5月,将延安县所辖的城区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划出,成立了县级建制的延安城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3月,撤销延安城区,改组为县级的延安市;至此,宝塔区范围内,出现了延安县和延安市两个并立的县级党政组织。

1975年8月,延安市、县合并为延安市。此称谓一直延续到1997年。

1997年,延安撤地设市,原延安地区行政公署改设为延安市,原县级的延安市改设为宝塔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