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楼地板布置构件与属性设置

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楼地板布置构件与属性设置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221F地面材质3)布置构件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修改为“-100”,如图8.25所示,再行绘制矩形框楼板。图8.292F楼面属性3)布置2F楼面构件图8.30设置2F楼面标高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

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楼地板布置构件与属性设置

楼板层是水平方向分隔空间的承重构件,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它们具有相同的面层,但由于所处位置、受力不同,因而结构层有所不同。楼板层的结构层为楼板,楼板将所承受的上部荷载及自重传递给承重墙或柱,楼板层对隔声等功能要求较高。地坪层的结构层为垫层,垫层将所承受的荷载及自重均匀地传递给夯实的地基,地坪层对保温防潮的要求较高。

Revit软件中提供了三种板:面楼板、结构楼板和楼板。其中面楼板用于将概念体量模型的楼层面转换为楼板模型图元,该方式只用于从体量创建楼板模型时;结构楼板视为方便在楼板中布置钢筋、进行受力分析等结构专业应用而设计;楼板和结构楼板布置方式类似。下面以食堂为例,讲解创建项目楼板的操作步骤。

严格讲具有现浇混凝土板的面都应该称为楼面,地面则指与土有接触的面,比如有地下室的建筑物首层地面做法应参照楼面做法执行,而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本项目结构形式)的情况下,1F地面做法设计是按照地面做法执行。本节将结构层与装修层同时设置,若只需结构层,则只设“结构[1]”即可。

8.2.1 创建1F地面构件类型

1)创建1F地面

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1F”视图名称,进入“1F”楼层平面视图。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楼板”下拉的“楼板:结构”工具,单击“属性”面板中的“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如图8.20所示,单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1F地面”,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单击“结构”右侧“编辑”按钮,进入“编辑部件”窗口(图8.21)。要创建正确的地面类型,必须设置正确的地面厚度、做法、材质等信息。在“编辑部件”的“功能”列表中提供了7种楼板功能,即“结构[1]”“衬底[2]”“保温层/空气层[3]”“面层1[4]”“面层2[5]”“涂膜层”(通常用于防水涂层,厚度必须为0)、“压型板[1]”。这些功能定义楼板结构中每一层的作用,方括号中的数字越大,该层连接的优先级越低。

图8.20 创建1F地面类型属性

图8.21 编辑1F地面属性

2)匹配地面材质

修改“结构[1]”“厚度”为“80”,材质修改为“C20混凝土垫层”(如若没有该材质,选择“混凝土-现浇”,单击右键“复制”生成修改名为混凝有垫层即可),选择第二行,单击“插入”按钮3次,在“层”列表中插入3个新层,新插入的层默认厚度为“0”,功能为“结构[1]”。选择第二行,单击“向上”按钮1次,变为第1行,在功能下拉列表中修改为“面层2[5]”,材质修改为“防滑地砖”(如若没有该材质,可以通过复制生成,继而修改名称为防滑地砖,并赋予材质颜色),“厚度”修改为“20”。选择第3行,单击“向上”按钮1次,变成第2行,在功能下拉列表中修改为“衬底[2]”,材质修改为“1∶3水泥砂浆”,厚度修改为“30”。选择第4行,“向下”按钮两次,变成第6行,在功能下拉列表中修改为“面层2[5]”,材质修改为“碎石”,厚度修改为“150”,如图8.22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编辑部件”窗口。

图8.22 1F地面材质

3)布置构件

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在“属性”面板设置“标高”为“1F”,“自标高的高度偏移”为“0”,按Enter键确认。“绘制”面板中选择“矩形”方式,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0”,根据“建施图”中“一层平面图”找到1F地面的位置,将室内地面进行绘制,如图8.23所示。绘制完成后单击“模式”面板中的绿色“√”工具,完成一部分地面的创建。弹出载入跨方向族窗口,单击“否”即可,如图8.24所示。

图8.23 布置1F地面

根据“1F平面图”知卫生间地面为“H-0.100 m”,因此在布置卫生间地面时须设置“自标高的高度…”修改为“-100”,如图8.25所示,再行绘制矩形框楼板。

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成果。

图8.24 提示

图8.25 1F地面标高设置

8.2.2 创建2F楼面构件类型

1)创建2F楼面

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2F”视图名称,进入“2F”楼层平面视图。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楼板”下拉的“楼板:结构”工具,单击“属性”面板中的“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单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2F楼面”,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如图8.26所示。单击“结构”右侧“编辑”按钮,如图8.27所示,进入“编辑部件”窗口。要创建正确的楼面类型,必须设置正确的楼面厚度、做法、材质等信息。

图8.26 创建2F楼面

2)匹配2F楼面材质

前述楼面与地面的区别,因此楼面材质须将“6面层2[5]”删掉,如图8.28所示,点选第

6栏,单击“删除”即可。

图8.27 编辑2F类型属性

图8.28 编辑2F楼面属性

修改“结构[1]”“厚度”为“120”,材质修改为“混凝土-现浇混凝土C35”,其余材质不变,如图8.29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编辑部件”窗口。(www.daowen.com)

图8.29 2F楼面属性

3)布置2F楼面构件

图8.30 设置2F楼面标高

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在“属性”面板设置“标高”为“2F”,“自标高的高度偏移”为“0”,按Enter键确认。“绘制”面板中选择“矩形”方式,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0”,根据“建施图”中“一层平面图”找到2F地面的位置,将室内地面进行绘制,如图8.30所示。绘制完成后单击“模式”面板中的绿色“√”工具,完成一部分地面的创建。弹出载入跨方向族窗口,点击“否”即可。根据“2F平面图”可知卫生间地面标高为“H-0.100 m”,因此在布置卫生间地面时须设置“自标高的高度…”修改为“-100”,再行绘制矩形框楼板,与“1F地面”操作方法一致。根据“2F平面图”,排烟井和楼梯间、电梯间不设楼板,后续章节将讲述楼梯间的楼板设置方法。

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成果。

8.2.3 创建屋面板构件类型

1)创建屋面板

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屋顶层”视图名称,进入“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楼板”下拉的“楼板:结构”工具,单击“属性”面板中的“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单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屋面板”,单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单击“结构”右侧“编辑”按钮,如图8.31所示,进入“编辑部件”窗口。

图8.31 编辑屋面板类型

2)匹配屋面板材

要创建正确的屋面板类型,必须设置正确的楼面厚度、做法、材质等信息(材质信息如没有,需要选取相近材质进行复制、重命名操作),如图8.32所示。

图8.32 屋面板材质

3)布置构件

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在“属性”面板设置“标高”为“屋顶层”,“自标高的高度偏移”为“0”,按Enter键确认。“绘制”面板中选择“拾取线”方式,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0”,沿食堂外侧梁中心线依次拾取,(垂直梁和水平梁直接拾取一根,出现多次弯折需多次拾取)生成楼板边界轮廓,如图8.33所示。

图8.33 拾取线

图8.34 楼板轮廓线

4)修改编辑楼板轮廓

如图8.34所示为楼板轮廓线,单击“修改∣创建楼板边界”上下文选项卡“修改”面板中的“修改/延伸为角(TR)”工具,单击M轴的紫色楼板线,然后单击1轴的紫色楼板线,此时两条紫色楼板线相连。同样的方法,使用“修改/延伸为角(TR)”对其他位置屋面板线进行编辑修改。尤其注意K—F轴线间内缩进去的2轴线位置,如若不易修改可采用绘制“直线”命令操作编辑。

5)完成楼板绘制

全部修改绘制完成后,再次单击“模式”面板中的绿色“√”工具(图8.35),修改楼层边界,弹出“载入跨方向族窗口”,单击“否”即可关闭(图8.36),按Esc键两次退出绘图模式。此时绘制的整块屋面板以蓝色选中状态显示,如图8.37所示。按Esc两次退出屋面板选择状态。

图8.35 修改楼层边界

图8.36 提示

6)保存成果

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成果。单击项目浏览器中“食堂”中“三维视图”下拉菜单“三维”,显示绘制成果,如图8.38所示。

图8.37 选中楼板

图8.38 三维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