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碑石最为常见,笔者所见有《甘肃震灾华洋救济会静宁县疏河记》《补修静宁城垣碑记》和《重修静宁县珍珠林兴隆寺碑》。
“疏河记”碑立于民国十年(1921)秋九月,在界石铺镇七里村发现。该碑文由静宁民国首任县知事、兰州人王烜撰写,如实记述了民国九年(1920)西海固大地震之后,在北京国际统一救灾会、甘肃震灾华洋救济会的大力援助,在离任县长周廷元以及国际友人的指导帮助下,静宁西乡群众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奋战,成功疏通一锨土(地名)、土宫寨等七处壅塞河道的过程。这一慈善工程、惠民工程的告竣,“使兹方劫后孑遗之氓,安其心而乐其业于田畴陇亩间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莫大焉。该碑为红色砂岩,岁久风化剥蚀,字迹漫漶难以辨识,所幸《王烜诗文集·存庐文录》收有全文,为今人研究地震及救灾赈灾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补修城垣碑”立于民国十二年(1923)九月。“民九大地震”后,静宁县城庐舍倒塌,伤亡惨重。四周城墙“城垣崩、城瓮裂、城楼塌、其堞则无一尚存者”。尤其西城瓮城塌陷,城内外百姓出进,得翻越残垣而过,苦不堪言。时疏河工程告竣,尚余部分赈款,准备上交。静宁士绅杨云亭“与外人争存河工赈款两千七百余串,以开西门陷瓮之厄”。嗣因款罄工停,适省筹赈处刘尔炘派员王静亭查赈过静,王君见状深表同情,建议地方具文告省,申请发赈修城。刘公即批银四千余两,继续工程。事蒇,静宁“各界人士公同感激,爰将修城颠末,记镌于碑,树之通衢,作甘棠遗爱焉”。六年之后,军阀马廷贤趁国民军东调地方空虚,抢夺地盘,攻打静宁四日三夜而未下,城市居民得以躲过一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池坚固。(www.daowen.com)
“重修珍珠林碑”立于1948年2月,静中专任教员刘思恭撰文。碑文记述道士李法随倡众重修珍珠林兴隆寺之始末,现存石咀乡珍珠林庙院内,供游人观览。
另,民国《静宁县志·艺文》载有《参将郑连拔修桥种树碑记》,记录了当年左公西进,命其部下魏光焘武威军留守静宁。魏和部下参将郑连拔以及全营将士,不负左公所托,在静宁架桥四座,植树四万八千余株的壮举。碑虽不存,而先贤余泽长留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