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土记忆:静宁文史大观

黄土记忆:静宁文史大观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寿幛、禫幛制作成四、六、八、十乃至十二扇屏的形式,故名之“屏”。笔者所见,具有较高文学水平和书法品味的幛屏有:一、清末进士张文源父张仁山(蔚丰)、李恭人“双庆寿序”屏两组,各十屏。然而,静宁家藏屏障最多者,当属余湾乡王家坪之王氏家族。据王坪《王氏家谱》记载,该家族自清咸丰十一年至公元1954年的93年中,举办过三周禫典及庆寿活动22次以上,收到各类文幛扇屏25种,武幛14条,贺联11对,牌匾1方。

黄土记忆:静宁文史大观

幛为形声字,从巾,章声。巾,指丝麻织品。其本义为“旧时用布帛一幅上面题字,作为庆吊的礼物”。因寿幛、禫幛制作成四、六、八、十乃至十二扇屏的形式,故名之“屏”。幛从功用上分,有吊挽幛、庆寿幛和三周幛;从颜色分,挽幛为青蓝色,限于丧葬、周年祭时所用(静宁乡俗,一般两周年纸祭不举行或在至亲等小范围内举办);寿禫典为吉庆性质,故为亮丽的大红色。从书写内容与形式分,把自右至左横书四个擘窠大字的称“武幛”,小字竖写尊者“懿行”“行状”的称“文幛”。在现代人心目中,吊死问生不过是区区应酬小事,然而在旧时封建宗法社会,却是体现全宗族社会地位的风向标,红白事的规模,直接反映了主家的财富与威望,无论红白喜事,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倾全家全族之力,要把事情办大、办体面。传说民国时期县城东郭某士绅过五十大寿,尽其铺张侈靡。街坊投其所好,凑两吊钱买一幅廉价字画,签上一二十人名字,蜂拥入席,大快朵颐。各色贺幛挂无处挂,以致磨坊、牲圈都满是“寿域宏开”“鹤龄添算”之类的横幅竖轴。然而历经多年的风雨之后,能够保存下来的实物也便成了“文物”,身价不菲。这些陈年老玩意儿,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传统礼俗等信息,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者所见,具有较高文学水平和书法品味的幛屏有:

一、清末进士张文源父张仁山(蔚丰)、李恭人“双庆寿序”屏两组,各十屏(其中一组缺一)。

张文源,字会廷,隆德沙塘页河子(原静宁辖地)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授四川彰明知县。到任后轻徭减赋,劝课农桑,政声颇佳。宣统二年(1910),张文源迎养父母于任所,地方人士为其二老撰制锦幛祝寿。该屏品相完好,书法上乘,是不可多得的屏轴精品。

二、八品寿官高虎臣“七秩荣庆”十条屏和其子高鸿渐“行述”八扇屏。

高虎臣,字文炳,世居静宁高家湾,耕读传家,德崇望隆。此屏制于清宣统二年(1910),由高文炳门婿刘祖禹拜书,品相虽不及前者,书法功夫实有过之。高虎臣长子高鸿渐,品学兼优,曾为陇上大学问家慕寿祺先生私人家庭教师,是静中名师刘思恭之舅父。1949年,高鸿渐七旬晋二,其婿刘思恭联同堂兄刘宏烈、乡居耆老受庆龙、静中校长王尔全,制作了寿屏,以资纪念。此八屏撰者刘子安,书写者为德国留学生刘宏烈,其书法力透纸背,神采飞扬,显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该屏前八幅因经常张挂氧化,呈褐红色;后两幅色泽鲜红如新。(www.daowen.com)

三、西关廪生白文山、待赠孺人李慈君懿德八扇屏。

该屏由静宁文案耆宿戴增益撰,地方书家李鼎芬书,珠联璧合,书意兼美。

然而,静宁家藏屏障最多者,当属余湾乡王家坪之王氏家族。据王坪《王氏家谱》记载,该家族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至公元1954年的93年中,举办过三周禫典及庆寿活动22次以上,收到各类文幛扇屏25种,武幛14条,贺联11对,牌匾1方。其数量规模闻所未闻,可谓空前绝后。其中规制最高者属咸丰十一年(1861)季冬的王氏三代始祖王现瑶的三周纪念屏。王现瑶字西池,号榆林,为普通岁贡生,在乡间教课生徒,终其一生。但他却是庄浪阳川世族、时任工部员外郎的王梦熊(笠渔)的亲外祖父,有王梦熊牵头奔走,王现瑶的禫典过得有声有色,风光无限。屏文的“拜撰者”为清代名臣梁瀚,头衔是“诰授光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稽查右翼宗学、江苏提督学政”,二品大员;“拜阅者”五名,首名是“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张祥河,官居一品;其他吴凤藻、上官煜、师长灼、康缙四人,均为“赐进士出身”,手握重柄;“拜述者”是外孙、“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王梦熊,官居五品。如此规格,就庄浪县静宁州平凉府也无人能享此殊荣!以后贺仪具衔者,有李早勤、李生香、刘庆笃、李克生、王尔黼、牛月樵、张廷选、王耿光诸人,若非社会贤达,便是地方名流。若果王氏家族的旧藏还在的话,将是一笔可观的风俗文化遗产。

另,静宁《刘氏家谱·艺文拾遗》有《恭祝前清敕旌节孝刘太夫人六十寿序》,刘太夫人姓马,静宁通化街人,民初新疆军政大员刘希曾生母。刘马氏年未三十,丈夫不幸病逝,马氏含辛茹苦,尽孝舅姑,抚孤成立,曾得前清旌表。民国七年(1918)十月,值其六十寿辰,静宁刘氏族党,不远数千里,驰书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求写寿序。因刘希曾治新有功,夙得杨氏宠信,于是杨督欣然命笔,撰写寿屏,在表扬刘母的同时兼赞其子劳功,一举两得,皆大欢喜。此屏或许遗存新疆刘氏后裔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