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折冲”的意思是击退敌军。诗意谓在厅堂饮宴之间克敌制胜。春秋中期以后,大国间的战争减少,诸侯争霸固然还离不开武力,但却越来越多地依赖折冲樽俎式的外交斗争。在群星之中,郑国的子产和齐国的晏婴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两位。据说孔子曾赞扬晏婴,谓: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知(智)矣。[17]这种折冲樽俎式的外交斗争不仅为霸权迭兴的历史增添了幽默色彩,而且为后人久久回味,津津乐道。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这两句诗出自晋朝张景阳所作《杂诗》之七。“冲”指战车。“折冲”的意思是击退敌军。“楹”指厅堂的前柱。诗意谓在厅堂饮宴之间克敌制胜。

春秋中期以后,大国间的战争减少,诸侯争霸固然还离不开武力,但却越来越多地依赖折冲樽俎式的外交斗争。这种情况在弭兵大会前后表现得更为显著,许多外交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他们是霸权迭兴时代的智慧之星。在群星之中,郑国的子产和齐国晏婴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两位。

子产的主要活动都在郑简公、定公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年),子产还很年轻。他的父亲子国率郑军伐蔡,大胜,郑人皆喜,子产却不随声附和。他说:

“小国没有文德而得到武功,只会带来祸害。楚必定为其附属国蔡国而来伐郑,郑抵挡不住便会附楚。这样,晋国必定伐郑。郑国为晋、楚交互讨伐,四五年的时间都不得安宁。”

子产的见解精辟正确,可是子国却说童子无知,把他臭骂一顿。

鲁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子产为郑卿,开始管理郑国政事。他对郑国内政进行了许多改革。开始时,人们不理解他,曾念诵道:

我有田畴, 计算我的田产,

而子产赋之。子产收取赋税。

我有衣冠,计算我的衣物,

而子产贮之。子产向我收费。

孰杀子产?谁去杀死子产?

吾其与之!我就助他一臂!

过了三年,各项政策均有成效,民众又念诵道:

我有田畴, 我有田地

而子产殖之。子产让它丰收。

我有子弟,我有子弟,

而子产诲之。子产替我教诲。

子产若死,子产假若死去,

其使谁嗣之?[15]谁来继位?

子产善于听取民众的意见,又具有卓越才能,所以受到民众的普遍拥护。(www.daowen.com)

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晋召集诸侯在平丘(今河南省封丘县东)会盟。盟会上规定了诸侯国对晋贡赋的规格和数量。子产说:

“从前天子确定进贡物品的轻重多寡是根据地位确定的。地位尊贵,贡赋就重。现在郑国是男服等级的诸侯,可是却让我们按照公侯等级的标准来贡纳。恐怕不太合适,谨以此请求。”

“您怕是对这次会盟不满吧?”晋人摆出“霸主”的面孔来教训说。

“诸侯重温旧盟,这是为了使小国得以生存。贡赋没有标准和限制,灭亡就会立即降临。要求按照过去周天子规定的办法纳贡给霸主,这正是尊重会盟的表示。”子产据理力争。

“您这样争论不休,是想让郑国获得罪过吗?”晋人用威胁的口气说。

“小国获罪不在于争竞,而是别有原因的。大国索取的贡赋没有限度,小国无法满足,这便是获罪的根源。”子产毫不退让。

从中午开始讨论,直到晚上,晋人才同意了子产的意见。郑国大臣子太叔擦去额头上的冷汗,说:

“你真大胆,大国如果出兵讨伐,咱们郑国能对付得了吗?”子太叔有些责备子产。

“晋国政出多门,他们不能一心一德,苟且偷安尚且来不及,哪里会讨伐别人?再说,一个国家若不和别国力争,便会遭到欺凌,还成个什么国家?”子产看透了这个时候的晋国已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因此敢于和盛气凌人的“霸主”相争,并取得了胜利。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策略,这是子产之所以成为著名外交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齐国的晏婴是齐国灵公、庄公、景公的三朝老臣。《史记·管晏列传》说他“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是一位很有政绩的人物。在外交方面,晏婴以机智诙谐著称于世。《晏子春秋·杂下》篇载有晏婴使楚之事: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楚人利用晏婴身材短小的缺陷,故意设置小门让晏婴进入。如果晏婴顺服,这无形中就丢了面子;如果晏婴翻脸斥责楚人无礼,这就会闹成僵局,显得使臣笨拙无能;如果仅仅不入小门,却讲不出什么道理,这也不足以反击对方,也不能化被动为主动。楚人的无礼举动虽说是带有阴谋的恶作剧,但毕竟具有玩笑性质,所以必须以开玩笑的方式反击。晏婴谓出使狗国才入狗门,明明是骂楚为狗国,但还留有余地,说自己使楚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去,这就轻松地把楚与狗国区别开来。楚人明明挨了骂,却又抓不住对方的把柄,只能是自讨没趣。楚王接待晏婴很不友好,开头就说齐国没有人才,但言外之意即贬低晏婴的话还没有说出来,所以晏婴就事论事,把齐都的浩大声势夸耀一番,以长齐国威风,先不理会楚王的恶毒攻击,直到楚王说出了贬低晏婴的本意,晏婴才以妙辞反击,使楚王有口难辩,哭笑不得。

另一则关于晏子使楚的著名事例,也见于《晏子春秋·杂下》篇: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人精心策划的这个恶作剧很容易让齐使陷于尴尬境地,因为在那个场合下偷盗者为齐人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承认这个“事实”必然有损齐使和齐国威信;不承认它又不行。晏婴临危不苟,应付裕如。他巧妙地举出了和齐人为盗这个“事实”相关的另一个“事实”,那就是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盗,并引橘、枳之别为证,说明楚才是使民善盗的国度。

相传,“晏子长不过三尺,面貌恶”[16]。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人物,使得骄横无礼的楚王拱手折服,连称“寡人反取病焉”,知道自己在这位满身灵气的智者面前自讨了没趣,不得不认输服软。据说孔子曾赞扬晏婴,谓:

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知(智)矣。[17]

这种折冲樽俎式的外交斗争不仅为霸权迭兴的历史增添了幽默色彩,而且为后人久久回味,津津乐道。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8]子产、晏婴等杰出人物的言论,文辞优美,妙语连篇,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后世为之击节叹赏,拍案称绝,应当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