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厉公是晋景公的太子,早在晋景公病笃时他就继承了君位。晋厉公在位7年,被卿族诛杀以后薄葬于晋旧都翼(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的东门之外,仅随葬一车,好不凄凉!
然而,在位短暂的晋厉公却是一位“功烈多、服者众”[34]的杰出人物。
晋厉公继位以后,努力修好晋与各方的关系,以求诸侯拥戴。鲁成公十一年(前580年),晋厉公派郤犨(音抽)聘鲁并结盟,又和秦桓公约定在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会盟。秦桓公不肯渡河,晋厉公就让郤犨到河西和秦结盟。虽说秦无诚意,但晋厉公还是尽力争取秦晋和好。
第二年,在宋国执政大臣华元斡旋之下,晋厉公派士燮到宋参加弭兵之会,约定“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灾)危,备救凶患”[35],后来楚虽背盟,但却使晋占有了政治上的主动。同年夏天,晋厉公召集鲁成公、卫定公在琐泽(今河北省涉县境)会盟,到晋国听命的郑成公也参加了琐泽之会。这年冬天,晋厉公和楚国的公子罢会盟于赤棘。
关于晋国霸业,鲁国执政大臣季文子曾有精辟评论,谓“晋侯之命在诸侯矣”[36]。这里的“命”指霸业,季文子认为晋君能否成为诸侯霸主,关键在诸侯的向背。从晋厉公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外交活动看,他对“命在诸侯”这一奥妙颇能心领神会,运用自如。(www.daowen.com)
鲁成公十三年(前578年),晋厉公派吕相去断绝晋秦外交关系,为伐秦进行舆论准备。《左传》所保存的这篇《绝秦书》,历数双方关系变迁情况,表明晋君为秦晋之好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秦君的背信弃义。其间虽然不乏推诿隐匿之语,但作为一篇外交文字,实为难得一见的绝妙好辞。在外交活动中,晋厉公可谓文武全才。
秦的既定国策是联楚敌晋,所以秦桓公在令狐之会以后不久就勾结狄、楚势力图谋伐晋。晋厉公一方面派吕相绝秦,历数其罪状,另一方面又亲自率大军,联合鲁、齐、宋、卫、郑、曹、邾、滕等国部队伐秦,在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打败秦军,又渡过泾水,打到侯丽(今陕西省礼泉县境)才退兵。伐秦之前,晋厉公先率领鲁、齐、宋等国诸侯去朝见周简王,并请周卿士刘康公、成肃公到诸侯国的军队中监兵,表示伐秦是奉王命而行的。
鲁成公十四年(前577年),晋厉公调解卫定公和卫国大臣孙林父的矛盾,安定了卫国政局。第二年,他召集鲁、卫、郑、曹、宋、齐、邾等国在戚(今河南省濮阳市北)会盟,拘执了篡位自立的曹成公,将其押送京师请周王处置,以此表示对王室的敬奉。在一系列的征讨和外交活动之后,晋国制服了齐、秦、鲁、宋、卫等重要国家,并屡次打败狄人,外交方面也取得不少成绩。这时候的晋国,已经具备了和楚较量以洗刷邲之战中败北耻辱的实力和条件。晋厉公掌握住了有利时机,取得鄢陵之战的胜利,使晋国霸业又跃上峰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