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庄王巡视三军,慰问士卒,使得士气高涨

庄王巡视三军,慰问士卒,使得士气高涨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王大怒,指挥军队围攻萧邑。时值寒冬,楚军将士衣服单薄,楚将申公巫臣告诉说“师人多寒”,于是楚庄王巡视三军,抚慰士卒,使得“三军之士皆如挟纩”[21]。纩即丝棉,三军之士见庄王亲自到军中慰问,心里热乎乎的,好像披上了丝棉一样。宋执政大臣华元扣留了申舟。楚庄王闻讯,遂于这年九月率大军围攻宋国都城。对于楚大军围宋之事,晋从情理而言是必须发兵救援的。

庄王巡视三军,慰问士卒,使得士气高涨

楚庄王的战略目标,本来是先制服晋、楚两大国之间的中、小国家,然后再和晋国争锋以称霸中原,可是在邲的遭遇战中却一举打败晋军,取得了意外胜利。处于中间地带的郑、陈等均附楚,唯有宋国仍对楚桀骜不驯,所以在邲之战以后,楚庄王便马不停蹄地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

就在邲之战那年的冬天,楚庄王率军讨伐宋的附庸国——萧(今安徽省萧县),宋派华椒联合蔡国军队救援。萧俘获了楚大夫熊相宜和庄王之子公子丙。楚庄王答应退兵,请萧不要杀这两人,萧不听而杀之。庄王大怒,指挥军队围攻萧邑。时值寒冬,楚军将士衣服单薄,楚将申公巫臣告诉说“师人多寒”,于是楚庄王巡视三军,抚慰士卒,使得“三军之士皆如挟纩”[21]。纩即丝棉,三军之士见庄王亲自到军中慰问,心里热乎乎的,好像披上了丝棉一样。楚军很快拿下城池,灭掉萧国。

鲁宣公十三年(前596年)夏,楚庄王率军伐宋进行试探,但宋不服楚。第二年,楚庄王派申舟(即文无畏)往齐国聘问,命他不向宋国借路而径过其地,以此挑衅。申舟知此行凶多吉少,便把儿子申犀引见给楚庄王,然后登程。宋执政大臣华元扣留了申舟。他说:“经过宋国而不借路,这就是把宋国当成楚国边鄙的一个县,这就是让宋亡国,而杀其使臣招致楚攻,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华元杀掉申舟,表示和楚对抗的决心。楚庄王闻讯,遂于这年九月率大军围攻宋国都城。

当郑、陈等国纷纷改换门庭叛晋服楚之时,宋依然是晋的坚定伙伴。对于楚大军围宋之事,晋从情理而言是必须发兵救援的。然而在邲之战中惨败的晋国尚心有余悸。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春,宋派乐婴齐向晋告急。晋大夫伯宗不同意出兵援宋。《左传》记载伯宗之语,谓: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22]

伯宗说鞭长莫及,救不了宋国,只是一个借口,真正原因在于楚势正强,“未可与争”,所以伯宗劝晋景公忍辱含垢,并自我解嘲说这是山川纳污藏疾的宽容气魄。

晋虽不发兵救宋,但也不好置之不理,便派解扬到宋国,让宋不要降楚,说晋的援军即将到达,以坚定宋军守城的信心。解扬路过郑国时,被囚禁送到楚军中。楚庄王重重地贿赂他,让他把话反过来说,以瓦解守城的宋军。解扬起初不应允,劝说三次以后才答应下来。楚军让解扬登上高高的楼车,向宋军喊话,解扬遂乘机高喊:

“晋正出动全国的兵力来救援宋国,即使危急,也不要投降,晋军快要到啦!”(www.daowen.com)

楚庄王大怒,斥责解扬道:“你既然已经答应不谷,现在却出尔反尔,是何缘故?不是不谷不讲信用,而是你背信弃义,这就不能怪我要赶紧杀掉你了。”

“请问什么叫信用?”解扬昂起头来问。不待楚庄王说话,他就自己答道:“下臣听说,国君能制定命令就是道义,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守信用就不会同时听从两种不同的命令。我受命离开晋国,宁死也不会废弃命令,岂是你的贿赂能改变的吗?下臣所以答应你,是为了借机会完成晋君之命。寡君有守信用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也就毫无遗憾了。”

楚庄王听了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言语不仅没有再动怒,反而转怒为喜,赞赏解扬不惜一死以忠于君命的品德,赦免解扬,让他返晋。

从鲁宣公十四年(前595年)九月开始,直到第二年五月,楚军围困宋已达九个月之久。此后的情况颇与楚庄王围郑相似,楚庄王亦以其恢宏大度宽宥了宋国。请看《吕氏春秋·行论》所载:

兴师围宋九月,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执牺,委服告病曰:“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庄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乃为却四十里,而舍于庐门之阖,所以为成而归也。

当年郑襄公“肉袒牵羊”向楚庄王投降时曾向楚庄王说了一大篇言语,戚戚如也,侃侃如也,好不令人悲悯。然而这次宋文公的投降却只是说“大国若宥之,唯命是听”,其语言的技巧比之于郑襄公就差得远了。楚庄王似乎不计较这些,仍然同意和宋媾和,并和宋盟誓,誓词中谓“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3],强调楚、宋双方不得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可是,毕竟空口无凭,宋国还是让执政大臣华元到楚当人质,以表示自己的诚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