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庄王决定北向进军,以和晋军决一雌雄

楚庄王决定北向进军,以和晋军决一雌雄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楚庄王毕竟是有谋略的雄主,他权衡利弊后,毅然决定听从伍参建议,并命令令尹孙叔敖,让楚国的战车都调转车辕向北进发,驻军于管,等待和晋军决一雌雄。楚军恐庄王追敌有闪失,因此在令尹孙叔敖指挥下以先声夺人之势出兵进击。楚庄王认为“武”就是要停止干戈相争的。尽管他的金戈铁马杀得晋军尸横遍野,但楚庄王却依然口中念念有词地向和平之神祈祷。

楚庄王决定北向进军,以和晋军决一雌雄

楚庄王制服郑国以后,继续向北进发,驻军于郔(今河南省郑州市北),欲饮马于黄河以显示楚势炽盛,然后就凯旋。

鲁宣公十二年夏天,当郑已降楚之后,救援郑国的晋军才姗姗而来。到达黄河边上的时候,听说郑已降楚,晋中军主将荀林父主张返归,刚愎自用的中军副帅彘子认为返归非大丈夫的作为,便率领自己属下的晋军私自渡过黄河。晋军司马韩厥劝荀林父不要让彘子之军独自败北,于是晋军都渡河南进。

听说晋军都渡过了河,楚庄王欲返归,其爱臣伍参却力主作战。令尹孙叔敖训斥伍参道:

“往年入陈,今年攻郑,我们不是没有仗可打,何必非跟晋交锋不可呢?如果不能打胜,那么伍参的肉够吃吗?”

“如果作战得胜,就足见令尹您没有谋略。若不胜,我伍参的肉将在晋军那里,您哪里能吃得上?”伍参对令尹的训斥颇不以为然。

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统帅皆新人,不能行使政令。中军副帅彘子不服从命令,三军统帅各自为政,所以晋军必定失败。假若楚军撤退,那便是以堂堂楚国之君而避让晋国之臣,这种屈辱举动如何向社稷交待?”

这番铿锵有力的语言使楚庄王不禁动容而沉思。孙叔敖为一代名相,干练多才;伍参仅一嬖臣,声望不佳。相比之下,孙叔敖意见的分量要重得多。然而,楚庄王毕竟是有谋略的雄主,他权衡利弊后,毅然决定听从伍参建议,并命令令尹孙叔敖,让楚国的战车都调转车辕向北进发,驻军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境),等待和晋军决一雌雄。

晋的三军统帅虽然群龙无首,指挥不灵,但也不缺少远见卓识之人。上军帅随武子就曾对晋国形势有精辟分析。他认为虽然楚国连年对外用兵,但国内却很稳固,“民不废劳”,“商、农、工、贾不败其业”。楚君的各项政策得当,“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下军副帅栾武子注意到了楚武王那种兢兢业业的精神。他指出:

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7]

楚国克庸是庄王继位以后第三年的“一鸣惊人”之举。栾武子认为自此以后楚君就没有懈怠过,而是时时提醒国人和将士常有戒惧之心,让大家不要忘记殷鉴,不要忘记楚先君若敖、蚡冒拉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的艰苦创业经历。楚君的箴言是,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穷匮。楚庄王在霸业辉煌之时能够铭记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可以说他是一位头脑十分冷静、清醒的杰出人物。他不仅为楚人拥戴,就连处于敌对状态的晋人也为之肃然起敬。(www.daowen.com)

晋中军副帅彘子不听号令,私自率军渡河,导致邲之战的晋军败北,其咎实不可推卸,然而其言论也并非毫无道理。请看他对晋国霸业的分析:

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惟群子能,我弗为也![18]

彘子认为军队勇敢、臣下尽力,是晋所以称霸的原因。如果见敌强而后撤,那就不是大丈夫的作为,而只能是懦夫,这就必然贻笑于诸侯,失去其拥护。晋自文公以来久为霸主,彘子不甘心由此而失去霸主地位,作为国君任命的军帅,他不想得一懦夫的名声。在邲之战中,彘子有勇无谋,战后追究责任,晋将其杀掉并灭族,可以说是罪有应得。然而,他对晋国霸业的拳拳之忱尚不可一笔抹杀,“由我失霸,不如死”,这样的言语依然掷地有声。

“麻秆打狼两头怕”,邲之战以前的晋楚双方就处于这种状态。楚庄王担心未必能战胜强晋,曾派少宰赴晋军,讲明楚无意与晋争锋,而只是为了教训郑国,又派使臣至晋军请求媾和。晋一则担心打不过楚国,二则担心失去霸主位置,故而犹豫不决。邲之战实际上是场遭遇战。

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六月,晋将赵旃、魏锜到楚军营地挑战,楚庄王追逐赵旃。晋军恐赵、魏二人有失,故发兵车往为援助。楚军恐庄王追敌有闪失,因此在令尹孙叔敖指挥下以先声夺人之势出兵进击。两军在邲(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地遭遇,晋军抵挡不住楚军急攻,仓猝中,中军主将荀林父先出“先济者有赏”的错误命令,致使晋军争相逃跑渡河,先上船的将士抽刀砍斫攀船舷而欲上者的手,以至“舟中之指可掬”[19]。闹腾了一夜,晋军才都逃过黄河。

邲之战以后,楚庄王到衡雍(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狩猎。潘党建议把晋军尸体收集一起,封土成为大堆,做成“武军”“京观”以为武功的标识。楚庄王不同意潘党的意见,并说:

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20]

从文字构造上看,止、戈合起来就是武字。楚庄王认为“武”就是要停止干戈相争的。楚庄王所指出的禁止强暴、消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大众、丰富财物等七项,就是著名的“武功七德”。他认为邲之战不符合武功七德,楚之胜算不得武功。于是,楚庄王在黄河边上祭祀河神,修建楚国先君宗庙并报告战争的胜利,然后返国。

“武功七德”的提出是霸权迭兴时代关于争霸战争性质认识的一次总结和提高。在楚庄王的言论中,战争不再是单纯的攻城略地的手段,而是霸业中不太重要的组成部分。楚庄王虽然连年率军对外征战,但他却不想给人以穷兵黩武的印象。楚庄王的战旗上不是书写杀伐与征服,而是写着“止戈为武”,即用战争制止战争。尽管他的金戈铁马杀得晋军尸横遍野,但楚庄王却依然口中念念有词地向和平之神祈祷。这或许正是楚庄王的高明之处,他既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又赢得了政治的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