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本为两周之际的楚君,其后人称为若敖氏,是楚国公族中一支强大势力。
起初,若敖在(今湖北省仙桃市境)国娶妻,生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跟着母亲在国居住。他和国国君——子——的女儿私通,生下个孩子。夫人让人把这个孩子丢在云梦泽里。子打猎,见有老虎给这个孩子喂奶,惧怕而归。夫人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子。子让人收养了这个孩子。楚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于菟”,所以这个孩子就起名叫“斗谷于菟”。子把女儿嫁给斗伯比。斗谷于菟长大后很有才干,后来做了楚国的令尹,即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的弟弟——担任楚国司马职务的子良,生子名叫子越椒,又称斗椒。子文很厌恶斗椒,他告诉子良:
“赶紧把斗椒杀掉,绝不能留他!”
“为何?”子良十分诧异。
“这个孩子有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若不杀,将来就会因为他而使若敖氏灭亡。俗话说‘狼子野心’,这孩子就是一条狼,难道能够养着吗?”子文解释了原因。
子良没有同意。子文把这事当成一件心腹大患,临死时,他召集族人,说道:
“将来,如果斗椒一旦执政,你们就快点走吧,不要遭到祸难。”
族人劝说他要想开些,子文却又哭着说:
“鬼尚且求取食物,将来若敖氏的鬼不是要挨饿了吗?”子文极其悲痛。
在古人的观念里,“鬼”亦指祖先,若敖氏的鬼即若敖氏的祖先。子文预料斗椒将使若敖氏绝灭,所以无人再祭祀若敖氏的祖先,其“鬼”也就要挨饿。(www.daowen.com)
《左传》所记载的上述事情,未必尽为史实。或许担任令尹要职的子文对楚国公族内部尖锐复杂的斗争耳濡目染,对自己的若敖氏之族前途忧心忡忡,故而有所感而发。假若以为子文能未卜先知,那就不大对头了。
子文的儿子斗般后来也曾担任令尹。斗椒担任司马。他让担任工正之职的贾谮害斗般而杀之,然后自己担任令尹,贾为司马。不久,斗椒率若敖氏族人把贾囚禁在阳(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并杀了他。斗椒驻军烝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准备进攻楚庄王。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楚庄王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积极采取对策,谋求平叛。他先提出把楚文王、成王、穆王三代国君的子孙作为人质,请斗椒息兵,斗椒拒绝。然后,楚庄王在漳澨(今湖北省荆门市西)发兵,准备抵御。
鲁宣公四年(前605年)秋天,楚庄王率军和若敖氏的部队在皋浒(今湖北省襄阳市西)作战。斗椒执弓怒射,箭镞锋利且力量强大,飞过车辕,穿过鼓架,“铛——”的一声射在铜钲上。又一箭,飞过车辕,直透车盖。楚王士兵害怕,开始退却。楚庄王临危不惧,他派人到军中喊着说:
“从前我们的先君楚文王攻克息国,得到三支利箭,斗椒偷去两支,已经全都用完了!”
见军心稍定,楚庄王就亲自擂鼓,号令进军。遂诛灭若敖氏。
对于如何处置叛乱的若敖氏家族成员,楚庄王表现出宽宏的气度。在诛灭若敖氏的时候,斗椒的孙子——担任箴尹之职的克黄——正出使齐国。归途中到达宋国时,闻讯楚王正平定叛乱。随从劝克黄不要返楚,以免受戮。克黄大义凛然地说道:
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8]
这种“君,天也”的说法,充分体现了楚人忠君的精神。克黄认为丢弃国君命令的人,哪个国家也不会接受他。君就像天一样,是无可逃避的。于是他回到楚国复命以后就主动地到“司败”——楚主司法之官——那里请求囚禁自己。楚庄王不忘子文担任令尹时治国的功绩,说道:“子文如果没有后代,还用什么来劝人为善!”他让克黄仍旧担任箴尹的官职,并给克黄改名字,叫作“生”。
作为公族的一支,若敖氏可以兴兵和国君对抗,说明楚国公族势力确实非同一般。要使君权稳固,就需楚君有驾驭公族的魄力和策略。楚庄王具备了这个条件。他在平定叛乱时毫不犹豫手软,但在平时却又对包括许多公族成员在内的文臣武将宽容大度,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