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在位39年,是春秋时期秦国最重要的一位国君。秦穆公初继位的时候,正值齐桓公霸业鼎盛之际,他对于如火如荼的皇皇霸业羡慕不已,便任用贤臣百里奚和蹇叔,发展实力,雄心勃勃地打算东进中原。
然而,秦穆公运气不佳,历史为其霸业所提供的舞台是十分有限的。秦国的东面是势力强大的晋,还有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它的东南面是强大的楚国。秦要想通过为晋所扼守的崤函之险而称霸中原,似乎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秦穆公有过自己的如意算盘,那就是先控制晋国,再徐图霸业。他对晋君废立之事颇感兴趣,晋惠公、怀公、文公之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秦穆公的帮助。然而他三置晋君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晋文公即位之后很快成了诸侯霸主,并没有将霸主之位拱手相让于秦的意思。偏居西隅的秦穆公纵然有雄才大略,要想染指中原,却也并非易事。
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被秦穆公等来了。
早在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的时候,晋文公曾联合秦穆公一起攻郑。郑派烛之武对秦穆公分析利害。秦穆公便和郑人结盟,并派杞子——杞国的国君,和秦大夫逢孙、杨孙一起戍守郑国,然后撇下晋文公扬长而归。幸亏晋文公有些雅量,才使晋、秦间没有马上发生冲突。杞子在郑国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天,杞子派人和秦军联系,由他作为内应,让秦军偷袭郑都。秦穆公向蹇叔询问此事是否可行。蹇叔说:
“使军队疲劳而侵袭远地,我还没有听说过有成功的事例。因为军队疲惫,并且远地的主人会有防备,所以此事恐怕不行。”
秦穆公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这个时候,正值晋文公刚刚去世,晋在国丧之中,秦穆公估计晋国此时不会干预秦军的东征,因此决意利用这个机会去远袭郑国。他召见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让他们率军从东门之外出发。蹇叔哭着送他们说:
“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去却看不到军队回来了。”他预见秦军必遭惨败。
见蹇叔沮丧军心,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老而不死,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那么现在你坟上的树木该合抱了。”
“晋军必在殽山抵御。殽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文王曾在那里避过风雨。你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去那里收你的尸骨吧!”蹇叔对在秦军中的儿子说。
第二年春天,秦军到达滑(今河南省偃师市境)国境内的时候,正碰到去成周做买卖的郑国商人弦高。见到全副武装去偷袭郑国的秦军,弦高急中生智,先送4张熟牛皮给秦军,再送12头牛表示犒劳,并说道:
“寡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邑,谨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敝邑贫乏,但还是为您的淹留做了准备,若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若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弦高一面用话稳住秦军,一面派人紧急向郑国报告。
孟明说:“郑国已有准备,我们不必指望。假若攻打,不一定能取胜,况且我们没有后援,还是撤回为上策。”弦高的计谋果然有作用。
郑穆公闻讯,派人探看杞子等人馆舍,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砺武器,喂饱马匹,只待接应秦军,于是便派皇武子客客气气地将他们赶走。
晋国执政大臣讨论秦军袭郑之事。原轸说:
“秦违背蹇叔的话,由于贪婪而劳动百姓,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我们必须趁机攻打秦军。不然的话,就会违背天意。”
“没有报答秦的恩施却去进攻其军队,心目中还有刚去世的国君吗?”栾枝想起了晋文公受过秦穆公恩惠的事情。
“秦国不为我们的丧事悲哀,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这就是无礼,还讲什么恩惠?我们为子孙后代考虑而攻击敌人,这是对得住死去的国君的。”原轸坚持自己的意见。
于是晋国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正穿着白色的丧服居丧,因为白色不宜从戎,便染成黑色。梁戎为晋襄公驾驭战车,莱驹为其车右武士。这年四月,晋军在殽山一带打败灭滑而还的秦军,俘获孟明、西乞、白乙等秦军将领。晋襄公的母亲文嬴是秦女,她请求把孟明等秦军将领释放回国,襄公应允。原轸知秦将被释,大怒而斥襄公。襄公派阳处父追赶,到了黄河边上,孟明等人已在舟中。
秦穆公深悔自己决策的失误。他穿着素服,居住在郊外迎候逃归的秦军将士,哭着说: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51]
其实,秦穆公大可不必如此悔过自责。秦军远袭郑国,无功而返,遭晋军伏击而失败,这一切虽然有其必然原因,诚如蹇叔所分析和预料者,但是有些偶然因素也对事情的结局起了很大影响。弦高犒师就是一个著名的例证。假若秦军不遇弦高,假若郑国毫无准备,而且杞子等作为内应而使郑都城门洞开,假若孟明等人不为弦高的花言巧语迷惑,秦军的结局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政治家与活动家如果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洞悉一切偶然的、未知的因素,那么随机应变、灵敏果敢这些优秀品德对他们来说就可以弃之如敝屣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可以洞察一切的“伟人”似乎在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殽之战的失败虽然与秦穆公的决策有关,但他利用时机而积极向中原进取的战略意图,不可一笔抹杀。(www.daowen.com)
有人劝秦穆公治孟明之罪,秦穆公没有同意。他坚持的原则是“吾不以一眚(音省)掩大德”[52],即不用一次过错来掩盖大德。后人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和秦穆公所谓的“不以一眚掩大德”十分接近。我们今天来评论秦穆公,也当作如是观。
殽之战开始了晋、秦之间的长期对峙。鲁文公二年(前625年),秦派孟明伐晋,被晋襄公在彭衙(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打败。翌年,秦穆公再伐晋,渡河焚舟以表示必胜的决心,晋采取坚壁守卫之策,秦穆公封埋殽山的秦军尸骨以后返归。鲁文公四年(前623年),晋襄公伐秦,围攻秦的邧(今陕西省澄城县南)、新城(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北)两邑。就形势而言,秦穆公要制服晋国而东进,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晋襄公的时代开始,秦就由支持晋国转为联楚抗晋。
鲁文公六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这首《黄鸟》保存在《诗经·秦风》里,共三章,其第一章谓:
交交黄鸟, 交交叫着的黄鸟,
止于棘。落在枣树丛里。
谁从穆公?是谁从死穆公?
子车奄息。子车氏的奄息。
维此奄息!啊,这一个奄息!
百夫之特。只有百夫才和他匹敌。
临其穴,面临他的墓穴,
惴惴其栗。不禁惴惴战栗。
彼苍者天,那苍天哪,
歼我良人!杀了我们的良人奄息!
如可赎兮,假如可以赎免,
人百其身!一身百死也要把他代替!
“三良”是被杀抑或是自杀,后人颇有不同说法,从秦穆公的性格及其作为看,自杀之说较为可信。据说,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畅淋漓,在尽欢豪爽的气氛中,秦穆公说:
生共此乐,死共此哀![53]
于是“三良”许诺和穆公共死生,穆公死而“三良”实践了诺言。秦地民风重然诺,轻生死,豪爽任性。“三良”,可以说是体现这种民风精髓的最初的几位关西大汉。“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有如此壮烈言语的秦穆公能吸引人们为之“从死”,其崇高威望于此可见一斑。
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韩之战,秦穆公受伤,并为晋兵重重围困。曾受穆公恩惠的居住于岐山之下的三百壮士冒死闯入重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豁达大度,他曾经不念晋惠公背信食言的恶行而救助晋国的饥荒,又曾卑辞厚礼延请由余等人为谋臣。史载,秦穆公“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54],周天子曾赐之以金鼓,褒奖其业绩。
秦穆公这位恢宏大度、雄姿勃发的一代英主,尽管锐意东进,但却损兵折将而碰壁,因此只能在关西一隅之地纵横驰骋。惜哉,时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