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春秋霸主的天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霸主的天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而言,西周时代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春秋时代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据统计,春秋时期有一百几十个诸侯国,这么多的诸侯,当然不可能每一位都掌握天下的礼乐征伐,有这种权力和威望的只不过是少数的几位。另外,还有一些诸侯虽然未曾执掌过天下的礼乐征伐,但却在某个地区的若干诸侯国中有很大影响,往往左右部分诸侯国的局势。孔子说诸侯号令礼乐征伐很少能传到十代以上,情况确乎如此。

春秋霸主的天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时代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共计240余年的列国史事。相传孔子曾对《春秋》加以整理和删订。后人所说的“春秋”时代概念和《春秋》这部书的起讫年代并不相同,一般是把周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作为开始,将三家分晋的公元前453年作为结束的。春秋时代前后延续了300多年的时间。

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孔子在纵观古今政治发展的趋势之后,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议论。他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位深邃睿智的老夫子指出,假若天下太平,那么制礼作乐、号令征伐都要由周天子决定;假若天下昏乱,那么礼乐征伐便决定于诸侯。诸侯决定礼乐征伐的时候,大概传到十代就很少有继续下去的了;如果由大夫来决定,那就很少能传到五代。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则很少能传到三代。天下太平,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们的手里,这样的话,庶人就不会议论纷纷。拿《论语·季氏》篇所载孔子的这个论断来分析西周、春秋时代的局势,就会感到孔子确实掌握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概括而言,西周时代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春秋时代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时代。据统计,春秋时期有一百几十个诸侯国,这么多的诸侯,当然不可能每一位都掌握天下的礼乐征伐,有这种权力和威望的只不过是少数的几位。这几位就是所谓的霸主。另外,还有一些诸侯虽然未曾执掌过天下的礼乐征伐,但却在某个地区的若干诸侯国中有很大影响,往往左右部分诸侯国的局势。这些诸侯可以说是地区性的霸主。总之,霸主间也有层次的区别。霸主们在政治上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取得霸权——即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www.daowen.com)

春秋时期的霸权,犹如江河波涛后浪推前浪。说霸主有号令天下礼乐征伐的权力,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其实,他的霸权也会受到限制。无论哪一位霸主,即使是最显赫的霸主在他威望最高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实现过天下一统的局面,总有一些国家对霸主耿耿于怀,和霸主明争暗斗。

由于国家实力的制约,霸权很难长久地为一国把持。就某一个国家而言,诸侯的权力往往是盛衰交替演进,最后趋向于衰竭。例如,齐国从桓公称霸,此后历经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景公、悼公、简公等十公,齐侯手中的权力即已告罄,齐简公终被田常弑杀,姜齐政权名存实亡。晋的情况和齐类似,自晋文公称霸,历经九公就形成了六卿擅权的局面。孔子说诸侯号令礼乐征伐很少能传到十代以上,情况确乎如此。

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霸主,犹如走马灯一样在政治舞台上亮相。这种霸权迭兴的局面,不仅使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异彩纷呈,热闹非凡,而且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