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角色定位不准和取舍不当也是造成角色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对教师角色的发展取向和目标进行指导的过程,是教师角色不断整合、完善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以及同事的交往不断地理解、体验、感悟、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还要考虑教师的特性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30]。现代大学是一个庞大的、四方延伸的、多面孔的机构,既从事教学,也从事研究,既包括学术科系,也包括专业学院。有些科系遵从传统的学术目标——超越利益的真理追求,还有些科系则不过是乔装打扮的职业学校[31]。现代大学如此众多的面貌迫使教师角色定位异常复杂,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因为角色错位、越位、缺位而产生诸多角色冲突,因此如何合理进行角色定位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课题。
1.在角色定位中坚持相互融合的观点
大学功能的多样性,决定大学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每个教师都担负着多种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角色之间彼此有冲突,但更多的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大学教师应当努力寻找各种角色相互影响的结合点。这是因为,各种角色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角色融合的过程,角色融合可以减少角色间的冲突。以大学教师主要扮演的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三个角色为例,这三个角色之间就可以相互融合,其实今天很多教师都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各种角色的融合。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同时扮演着研究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作为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的大学教师也同样具有教育者的气质。因此,在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中应以行动者个体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单一角色为出发点。以单一具体角色的角色定位不但难以缓和角色冲突,还会加剧角色冲突,因为这种角色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其他角色的抛弃。比如说,将一位教师定位于研究型教师,这种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他抛弃其他角色,如教育者的角色或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而这些角色无疑是社会赋予的、构成这一群体特点的重要角色。相反,以行动者个体为出发点,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将不同的角色容纳到角色空间中,不但不会造成以上忽略其他重要角色的问题,而且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角色安排也同样可以突出重点。
2.在角色定位中坚持动态权变的观点
一个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角色定位也应有所侧重。根据博耶提出的“创造性契约”(creative contract)策略,对于刚上班不久的初级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教学型”教师。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能把书教好,就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准备一节新课,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有些被访的新教师说,他们准备一节新课至少需要两天时间。何况,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规模的扩大,教师课程负担本来就很重,如果再腾出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或社会服务,势必会冲击教学工作。当然,教学型教师定位并不否认其他角色扮演,而是强调其他角色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角色扮演。对于讲师或副教授这些中青年教师,最好定位为“研究教学型”教师。中青年教师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或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同时这些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还能不断为教学工作增添新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实际更能紧密相连。对于教授而言,最好定位为“研究型”教师。教授一般都是学科带头人,除了教好书,更要带领中青年教师搞好学科建设,学科的发展需要学术大师的支撑,学术大师是在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孕育成长的。因此,教授应在授课的基础上,拿出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研究者角色应该是教授的主要角色定位。总之,动态权变都是相对的,只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有所倾斜,而不是突出一种角色,完全放弃其他应该扮演的角色,因此,我们反对教授不上讲台,教学型教师不搞科研等极端现象。
3.在角色定位中学会理性取舍的观点
尽管鱼与熊掌皆我所欲也,但一个人精力与能力总是有限,承担过多角色,尤其是有些角色与本职角色相去甚远,容易导致角色冲突,因此,要化解角色冲突,就要学会取舍。米德(Mead)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角色的取舍:一是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二是放弃某种角色的后果;三是拒绝某种角色后周围人的反应。格罗斯(Geluos)提出对不同角色进行选择的依据:一是这些期待的合法性;二是如果不遵从这些期待将受到的社会舆论压力和内心谴责;三是向舆论让步,还是承认舆论的合法性,或是在两者之间进行妥协[32]。总之,作为大学教师,其主要角色为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教学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角色。对于承担过多角色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调适:一是排序法。教师把同时需要扮演的角色,通过系统考虑,排列出轻重缓急的先后顺序。通过排列,明确首先应当扮演哪个角色,其次应当扮演哪个角色,按先后顺序与不同的互动对象进行互动。比如某个教师周一要上两节专业课、与课题组成员研究课题计划、到某企业进行技术咨询等,按照排列法,可以先完成授课,因为授课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角色;然后再研究课题计划,因为课题组涉及多个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活动改变大家的安排;最后到企业进行咨询活动。二是取消法。教师可以对某种意义不大的角色行为或暂时没有条件付诸实施的角色行为,加以取消,不再扮演某种角色,以消除角色冲突。比如受功利思想驱使,有些教师担任了过多的社会职务,如果兼职冲击了自己的教学,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当副业,反而把兼职当主业,整天忙于各种社会兼职,这时就应取消某些兼职或放弃全部社会兼职。布鲁贝克也认为教师在兼职为获取更多报酬时,应奉行的原则是“在学者教授的个人利益与学生或学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和大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3]。在“学而优则官”的官本位影响下,有些教学名师经不住诱惑兼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众所周知,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立足于教书的本行,在与学生的相处之中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在钻研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中展现了才华。但是,当他们站在领导岗位上时,却并不一定能够像站在讲台上一样“生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教学与管理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范畴的工作领域,如果某位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在管理上确实有可取之处,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教学,那么,安排其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对学校和教师个人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倘若某位教师仅仅长于教学研究而短于管理工作,那么因为教学成绩优秀被放到管理岗位上,则是用非所长,贻误人才[34]。因此,双肩挑教师如果不能保持两肩平衡也应作出明确选择,要么弃教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要么辞去行政职务全身心投入学术工作。
【注释】
[1]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J].教育研究,2002,265(2):6.
[2]CLARK B R.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academic organization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45.
[3]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1.
[4]毕宪顺.权力整合与体制创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8.
[5]徐同文.资源困惑中的地方大学管理与经营——以临沂师范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9(12):3-8.
[6]博耶.学术的使命——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8.
[7]刘晖.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J].教育研究,2008,342(7):54-58.
[8]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M].李家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37.
[9]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24.
[10]赵署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88.
[11]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123.
[12]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130.
[13]张意忠.教授治学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6(4):87-88.
[14]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76.(www.daowen.com)
[15]魏进平,等.教师参与大学决策的积极意义和激励措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48.
[16]魏进平,等.教师参与大学决策的积极意义和激励措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50.
[17]杨天仁.高校教师“多元——交互”评价模式创立[N].黑龙江日报,2004-06-30(9).
[18]博耶.学术的使命——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9.
[19]周淑卿.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9.
[20]赵日刚.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05-11-11(7).
[21]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郏斌祥,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64-161.
[22]车丽娜,徐继存.寻找失落的知识分子精神——论教师的知识分子精神的式微与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2):28-31.
[23]余秋雨.借我一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326.
[24]刘海峰.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6,323(12):29-33.
[25]刘海峰.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6,323(12):29-33.
[26]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
[27]王洪波,咸江南.学术腐败:中国科学的恶性肿瘤——就学术腐败等问题采访邹承鲁、方舟子[N].中华读书报,2001-11-14(8).
[28]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
[29]苗体君.浅议大学教师教学的三大类型[J].教育艺术,2008(3):11.
[30]张爱琴,谢利民.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视[J].教育评论,2002(5):41-44.
[31]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03.
[32]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沈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7-168.
[33]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9.
[34]孟祥杰.“当官”不是优秀教师的唯一出路[N].中国教育报,2007-11-15(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