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角色及相关概念

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角色及相关概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相关概念自从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科,就派生出一系列相关概念,并成为角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术语。本研究中就使用了角色认知、角色意识、角色技能、角色情感、角色学习、角色转换等相关概念。角色意识既表示个体对其角色的理解与认识过程,也表示这种认识、理解的结果;角色意识既是个体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理解,也是个体关于社会自我的一种观念。角色行为的多样性反映了繁复互动的人际关系。

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角色及相关概念

1.角色

角色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首先从戏剧中借用来的。按其原意,角色本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的专门术语。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个演员担当某一特定角色时,他就要扮演这个角色的言谈举止,从而转化为一种客观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其二,扮演某一特定角色的演员会消失,但这个角色则会长期存在。后来,人们把角色的概念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7]

国内外学者对“角色”一词所下的定义达数十种之多,但主要是两种观点,一种是社会角色的社会学观点。这种观点侧重于从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社会位置、社会身份的角度下定义。如他们认为,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中为它规定的规范行事,“每个角色都有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体系”[8],“社会性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一定的社会中必然具有特定地位及随之而来的角色,这都制约着人们对行为的发生和选择”[9],“社会学家用角色这个术语来表示身份的动态性质。角色是对在一个群体内和社会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的行为”[10]。另一种是社会角色的社会心理学观点。这种观点侧重于从个体行为、行为模式的角度下定义。如他们认为,“角色指与一定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是占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11],“某一角色,即是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12]。由此可见,“角色”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

尽管大家对角色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表述内容,但下列看法正在逐渐趋于一致,即不论是社会心理学家还是社会学家,都承认角色概念包含这样一些条件:(1)在某一社会内部,关于处于某一位置的人应该怎样行事,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看法;(2)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有意仿效这种一致性[13]。因此角色可以定义为: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行为模式,即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个体的特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期待以及个体所扮演的行为模式的综合表现。

2.相关概念

自从将“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科,就派生出一系列相关概念,并成为角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术语。本研究中就使用了角色认知、角色意识、角色技能、角色情感、角色学习、角色转换等相关概念。

角色认知是指根据社会对角色的要求而作出的一种对角色的认知活动。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角色规范的认知;二是对他人所扮演角色的认知;三是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始终进行着对角色规范的认知,只有在正确认识角色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对他人或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适当与否作出判断,角色规范掌握的好坏决定了个体是否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同时,也只有在角色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更明确双方的社会地位[14]

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认识与理解。角色意识既表示个体对其角色的理解与认识过程,也表示这种认识、理解的结果;角色意识既是个体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理解,也是个体关于社会自我的一种观念。教师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与体验,不仅包括动态的教师对角色进行认识、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结果。研究者普遍认为角色意识包含三方面的基本结构:个体对角色地位的认识、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教师角色意识也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同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含义与内容[15]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在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那个范围。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很多人对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究竟是什么样子感到“不得而知”。同时,在社会变迁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与新的社会角色。如科学技术人员、机械操作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都是近代以来新产生的角色。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当社会为这一角色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才能消除这种角色不清[16]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他人(或自己)对某一社会角色应具有的心理和行为的期望。它是由对某一社会角色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规定所构成的人们的心理期待。它往往是在个体承担某一社会角色之前就存在的,但需要被个体的角色认知所理解方能发挥作用。如果所承担的角色与角色期望不一致,个体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当个体的角色行为遵从角色期望并表现出较好的角色技巧时,其角色扮演就是成功的[17]。(www.daowen.com)

角色行为,即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角色规范的理解,进而具体扮演角色的实际行为过程。如某人履行教师的职责、依循教师的风范、享受教师的待遇等一系列行为,就是教师这一特定角色的角色行为。它取决于社会角色的客观规定性:人们只有承担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才会扮演出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发生变化和转移,角色行为也相应会呈现不同的具体内容。它较之角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定的社会角色只是人们观念上的行为模式,人们只有通过角色扮演的具体行为过程,才能充分展示角色的特定含义;如果人们超越或背离了角色的特定规范,就会否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角色行为的多样性反映了繁复互动的人际关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将众多的角色行为集于一身的角色丛。实际角色、期望角色和理想角色三者之间的“角色距离”反映了人们认知角色、扮演角色的水平能力与角色行为规范要求之间的矛盾。角色偏差、角色混同、角色紧张、角色障碍角色冲突等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一矛盾。角色评价、角色学习和角色整合是人们解决这一矛盾、弥合“角色距离”的重要的行为方式[18]

角色整合是指个人的角色行为逐渐接近和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的过程,即个人在提高认知角色水平的基础上,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实际角色行为,缩小和弥补角色差距,妥善处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混同,使个人角色行为同社会期望一体化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角色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个人遵从和维护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是个人协调与社会和他人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19]

角色技巧是指个体有效地扮演一定角色的特质和方式,主要包括角色扮演者的能力倾向、经验因素以及特殊的角色训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角色认识技巧,即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根据所获得的线索正确推断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地位的能力,以及推断社会和他人对某种角色的恰当的角色期待的能力,包括角色知觉、移情作用、角色扮演、社会敏感性等内容。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能识别他人在角色反应中的细微差别,并为作出正确判断提供线索。另一种是角色运动技巧,即具有角色扮演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和一定形式的语言反应。它是以角色扮演者的动作、言语、表情、姿态等一系列的运动反应来突出其表意性功能的。两者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并对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20]

角色结构是指个体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网络关系。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里,处在不同的社会位置上,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即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关系。这就是个人的角色结构。如一位女教师,在学生面前她是教师,在教研室中她是其他教师的同事,在校长身边她是教员,在工会组织中她是主席,这只是她在学校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她的社会角色还广泛地分布在家庭和社会中。故任何人都不是仅扮演一个角色,而是一套角色,他要满足社会上的多种角色期待,实现多种角色任务[21]

角色学习是指个体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态度和情感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的社会规范下的学习,主要学习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在与他人交互反应中的学习,主要学习、模仿角色的态度和情感反应。角色学习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综合性的学习。角色学习是将角色作为一个整体的、有组织的认识模式来学习。二是伴随着角色互动。角色学习是在相互作用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社会角色都是在与其相对应的角色伴侣的互动中扮演的。三是经常随角色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角色学习需要与角色互动中的地位、情境相联系。一个人学到的社会角色越多,就越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生活,取得合格的社会成员资格[22]。米德认为,人的角色学习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由模仿到认知的过程。儿童最初的角色学习是在玩耍中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仿学习,然后才逐渐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角色,从模仿过渡到对角色的认知。二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个人的一些角色是生来就有的,如性别角色,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承担和认同。但作为社会角色的主体则是在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通过自觉地学习而获得的。三是由整体到部分的过程。个体对角色的认知最初也是从它的整体轮廓开始掌握,随着学习的深入,个体开始学习角色各个部分的具体规范、权利和义务、知识和技能等,进而个体才能把习得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角色学习的任务[23]

角色互动是指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角色的互动属心理上价值标准的互动。角色互动是角色关系的结果与动态体现。每一种社会角色与其他角色都有一定的关系,各不相同的角色者聚集以后,便形成了某种团体结构,从而在结构的基础上展开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活动的频繁,个人自身所拥有的地位和身份也逐渐增多,从而加大了角色互动频率,角色冲突是角色互动的“异化”形式[24]

角色失败是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出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中断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从角色失败的结果上看,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25]

角色转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换;另一层是角色丛的相互转换。这两种转换并非是对立的,相反,往往是两者并举的。如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家庭主妇间的转换,就属于两者兼有的类型。尽管各种类型转换的意义不同,但无论哪种转换,一旦偏移就会出现问题,造成角色冲突。所以转换的实现形式、转换的临界点选择、影响转换的因素、良好转换的标准等就成为角色转换需加关注的重要内容。研究角色转换,是解决角色矛盾的一种方法。因为许多角色间的矛盾并非天然存在的,而往往产生于对角色转换无知的情况下,有些角色矛盾虽带有强烈的对抗性(新旧对抗),但没有达到非爆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人们只要注意合适的转换,矛盾是不难克服的[26]

另外,本研究还使用了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等概念。规定型角色是指关于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有严格而明确规定的角色,开放型角色是指没有严格而明确规定的社会角度,角色扮演者可以有较大的自由范围;功利型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表现型角色是指不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