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化视角下教师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全球化视角下教师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教师应围绕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努力学习和积累,用丰富的知识去满足广大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多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经历结构、气质结构、来源结构等内容。

教师管理工作,就是按照院校教育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和人才管理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对教师队伍实施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适应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队伍管理的具体目标分为个体素质目标和群体结构目标两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一)个体素质

教师的个体素质是教师个体胜任教学、科研工作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

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它是教师智力、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做出成绩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主要内容有: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热情,勇于坚持真理,积极投身改革,立志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坚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才智奉献给广大学生;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严以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尊重他人,宽宏大度,真诚待人,具有求同存异的协作精神,特别是能团结与自己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同志一起工作的协作精神。

2.渊博的知识

教师要授“知”予人,自己应该首先具有渊博的知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要精通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分工越来越细,教师必须在某一个学科上有较深造诣,精通这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否则很难胜任本职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已有知识,同时还要站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要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不断拓宽知识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带来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时,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知识面越来越广,对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仅仅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适应教学和科研要求的。因而,教师应围绕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努力学习和积累,用丰富的知识去满足广大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较强的业务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探索、认识和运用教育规律、科学研究规律,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多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1)施教能力

施教能力,即教师实施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正确、熟练地组织、安排和施行教学工作的能力。表现在教学各要素的有效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教材的优选,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等方面。它主要包括观察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操作示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这些施教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如在施教中,教材的运用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方式、学习程度、理解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等,都需要进行分析综合,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指教师针对有关教学问题表现出来的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掌握和处理信息能力,主要指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速度和广度,特别是把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等,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正确采用和吸收的能力。二是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综合研究能力,指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和教学内容特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等的深入研究而选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的能力,其最高层次为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实施,并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提出新的教学观点等。

(3)科研能力(www.daowen.com)

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指教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表现出的独立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的设计、技术工作和处理、解决研究过程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和学科发展的信息,从中找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技能,如收集和处理资料的技能,制订实验计划、操作实验仪器、写出实验报告等实验技能。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地探讨,并写出论文或著作。

(4)管理和教育能力

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如对学生预习、自习的管理能力以及维持课堂秩序的能力等。此外,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育人就是要具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通过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平时的言传身教和专门的思想工作来实现。

教师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一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为教师的培养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按照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做好教师的选拔、补充、培养、考核、晋升、奖惩、调整和交流,建立教师队伍的合理结构;四是组织教学和学术梯队的配备,完成院校赋予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任务,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在某些方面的构成状况,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表现。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师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经历结构、气质结构、来源结构等内容。这些具体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综合地、动态地考虑这些内容,才能实现教师队伍的最佳结构。下面对几个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数量的构成情况。由于不同年龄的人在学识、经验、精力、能力、敏捷性、创造力等方面表现不同,因而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反映教学、科研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应以中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教师具有合理比例,形成持续成长的梯队,以有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

2.学历结构

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学历或学位人员的比例构成状况。最高学历或所获最高学位反映教师学术水平、技术训练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队伍中拥有高学位的比例越大,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就越好,该校科研、教学的潜力就越大。

3.专业结构

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专业、特长教师的比例构成状况,它直接反映教师队伍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适应程度和专业建设的特色。现代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学科和专业不断分化,分支越来越多,高校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既应适应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形成体现院校特色的结构体系,以利于发挥学校的特长和优势,又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4.职称结构

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职称教师数量的构成状况。高校教师职称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学术职务称号,职称的档次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所能胜任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层次。职称结构基本能反映一所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总的学术水平和所能适应的任务。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承担不同任务的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是有差别的。

5.智能结构

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人员比例构成状况。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能优势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善于观察和记忆,有的人勤于思维和分析,有的人想象力丰富,有的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实践能力等。现代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劳动者不断提高个人的智能,更需要具有不同智能优势人员的结合。教师队伍应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按智能互补的要求,把具有不同智能类型、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定的比例结构,更好地发挥总体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