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科误诊案例:囊性肾癌被误诊为肾囊肿

外科误诊案例:囊性肾癌被误诊为肾囊肿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往体检发现左肾囊肿10余年,B超提示囊肿逐年增大。穿刺3周后复查B超,囊肿萎缩,遂拔管。乔少谊、陈兴发:《囊性肾癌误诊肾囊肿1例报告》,载《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5:448,450。(有改动)本例中,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囊性肾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难以与复杂良性囊肿、肾癌囊性变等区别,很容易发生误诊。

外科误诊案例:囊性肾癌被误诊为肾囊肿

【案例呈现】

1.病例

患者,男性,64岁,因左侧腰腹部胀满不适1周于2019年2月18日入院。患者身体消瘦,近10年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检发现左肾囊肿10余年,B超提示囊肿逐年增大。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及肺部查体未见异常;左侧上腹部可触及拳头大小的包块,无明显压痛,其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后查B超提示左肾囊肿,最大直径约11 cm;后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左肾上腺囊肿(见图3-8A、图3-8B);各项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诊断:肾囊肿。患者及家属要求穿刺治疗,遂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抽液+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抽出囊液约800 mL,囊液开始呈琥珀色,后来,穿刺液呈暗红色。囊液病理报告:未查见瘤细胞,生化结果符合囊液表现。

患者术后第3、5、7天复查B超提示囊肿逐渐增大,于1个月后在外院再次进行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留置F14引流管,穿刺液病理未查见肿瘤细胞。穿刺3周后复查B超,囊肿萎缩,遂拔管。拔管2周后,B超检查提示囊肿再次增大,复查增强CT提示囊壁较前明显增厚(见图3-8C),医生建议患者住院并行开放手术探查,术中见左肾周围粘连明显,充分暴露肾脏后,见肾上腺囊性包块,其囊性包块基底部呈实性,考虑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剖开囊肿,囊内多房形成,囊肿下方可见实性包块(见图3-8D)。术后病理诊断:左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ISUP Ⅱ级),未侵及肾背膜。术后随访1年余,患者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图3-8 左肾上腺囊肿CT图像及肾部分切除标本

A:第1次穿刺前平扫CT;B:第1次穿刺前增强CT;
C:第2次穿刺引渡拔管后增强CT;D:肾部分切除标本

2.讨论

囊性肾癌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肾癌类型,难与复杂良性囊肿、肾癌囊性变等区别,易被误诊。有文献报道将囊性肾癌分为单房囊性肾癌、多房囊性肾癌、肾癌囊性变及单房性肾囊肿附壁癌结节4种类型,但2004版WHO肾肿瘤分类将多房囊性肾癌划为肾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类型,未再提及囊性肾癌的概念。2016年,WHO/ISUP最新病理分型将多房囊性肾癌更名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肿瘤,其形态学诊断标准为肿瘤完全多房性囊性,内衬单层肿瘤细胞(偶见复层),细胞核WHO/ISUP1级或2级;由于该型肿瘤通常为低分级分期,肾部分切除术可作为治疗首选方案。

囊性肾癌形成原因:①单纯肾囊肿癌变,肿瘤起源于囊肿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状生长;②肾癌组织生长过快但血供不足,导致坏死而形成囊性改变,即肾癌囊性变,囊壁较厚且不均匀;③肿瘤呈囊肿样生长,形成多发但互不相通的囊腔,表现为多房性肿物,囊壁或间隔内可见小灶状癌细胞。(www.daowen.com)

本例中,患者既往体检B超发现左肾囊肿10年,因自觉左侧腰腹部胀满不适就诊,医生结合B超、CT等检查考虑为单纯性囊肿,故给予穿刺抽液+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术后很快复发,不排除穿刺后囊内新出血或囊肿大、无水乙醇固化效果不佳的可能,故医生建议患者再次穿刺并留置引流管。拔管后囊肿再次增大,复查CT提示囊壁变厚,符合BosniakⅢ级表现,且局部囊壁增厚明显,意识到肿瘤可能性大,医生建议患者开放手术探查,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

单纯肾囊肿通常采用各种途径的手术,去顶减压术或穿刺引流+硬化剂注射治疗,目前已广泛在各级医院应用,通常都能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素材出处】

乔少谊、陈兴发:《囊性肾癌误诊肾囊肿1例报告》,载《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5:448,450。(有改动)

【案例点评】

本例中,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囊性肾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难以与复杂良性囊肿、肾癌囊性变等区别,很容易发生误诊。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的、无止境的过程,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和阶段性,是医学具有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而误诊就是不确定性的产物。疾病的多样性、隐匿性、不典型性、突发性、复杂性、罕见性等,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诊断结果。医生在诊断时要重视疾病表现的共性,也不能忽视个性,对于非共性表现,要找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对于不典型病例,更要追究原因,因为“不典型”往往也有其机制,或者叠加了其他因素或疾病。医生要小心谨慎,寻找和建立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预防误诊、误治。

【教学建议】

本素材可用于“外科学”课程“泌尿外科的鉴别诊断”内容和“诊断学”课程“超声诊断”内容的教学。教师给出病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避免误诊?

(隆娟 郭昆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