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屠呦呦:致力青蒿素研究,取得突破

屠呦呦:致力青蒿素研究,取得突破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面对荣誉,屠呦呦不止一次表示“荣誉属于集体”。如今,年过九旬的屠呦呦依然在为青蒿素的研究继续工作。教师简单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屠呦呦为什么能成功研制青蒿素?

【案例呈现】

疟疾,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流行病,俗称“打摆子”,是由人类感染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通常疟原虫先侵入人体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盛汗热退为特点。反复的疟疾发作可造成大量红细胞的破坏,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贫血等症状。

根据WHO 2018年的《世界疟疾报告》,2017年全球疟疾发病人数为2.19亿人,死亡44.5万人,非洲区域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的92%。而在抗疟方面,青蒿素中医药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更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大爱无疆的赤诚奉献,屠呦呦就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与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了不解之缘。1967年5月23日,为了援外、战备紧急任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疟疾防治药物的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523”。1969年,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从接到任务起,屠呦呦就带领组员夜以继日地工作,3个月翻阅了上百份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并逐一进行实验排查。

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多种中草药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的乙醚进行实验。1971年,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青蒿提取物,检测结果显示该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1972年屠呦呦与其他两位课题组的同志不顾安危“以身试药”,证明了药物的安全性。同年,他们成功分离得到抗疟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命名为“青蒿素”;1975年他们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1978年他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屠呦呦的这个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这个发现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2016年2月14日,屠呦呦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3月,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6年4月21日,屠呦呦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9日,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起入围了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她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面对荣誉,屠呦呦不止一次表示“荣誉属于集体”。她说:“如果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她也一直很怀念自己的团队,说那是一个传承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团队,对国家使命有高度责任感与担当,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精神,才有了奋斗与奉献、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能使青蒿素联合疗法拯救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如今,年过九旬的屠呦呦依然在为青蒿素的研究继续工作。为了解决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她带领团队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青蒿素抗药性成因”等层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在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奋斗。

素材出处】

屠呦呦:《不慕浮华,醉心青蒿:不变的屠呦呦》,载《健康中国观察》,2019,10:38-40;罗元生:《屠呦呦:一生只为青蒿素》,载《时代报告》,2019,11:68-71。(根据以上文献整理)

【案例点评】(www.daowen.com)

屠呦呦团队的事迹包含以下思政元素:

(1)家国情怀。屠呦呦一生致力于疟疾防治药物的研究,她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2)制度优势。国家组织大批专家,在短短几年内就成功找到了抑制疟原虫的有效途径,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3)文化自信。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示,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足以证明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中医药的实力;团队传承了“两弹一星”精神,才有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巨大能量。

(4)民族自信心。屠呦呦团队完全独立地研究出疟疾防治药物,表明中国人不会比任何人逊色,甚至更加出色。

(5)敬业精神。接到任务以后,她带领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3个月翻阅了上百份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

(6)献身精神。为了验证青蒿提取物的安全性,团队成员冒着危险以身试药,为科学献身。

(7)创新精神。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个成果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体现了创新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8)国际视野。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这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也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教学建议】

本素材可用于“药理学”课程抗寄生虫药部分“抗疟药”内容的教学,也可用于“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医学原虫学部分“疟原虫”内容的教学。教师简单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屠呦呦为什么能成功研制青蒿素?

(梅建伟 董晓霞 赵燕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