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顾方舟(1926年—2019年),祖籍浙江宁波,1926年生于上海,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荣获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因为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中贡献巨大,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致残、致死的恶性传染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全国流行,特别是江苏南通和广西南宁,发生过大暴发。这种病大部分是隐性感染,没有特殊症状,只有发烧、咳嗽,且不造成肢体瘫痪。虽然隐性感染对患儿本身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病毒会在肠道繁殖,排泄出来还会传染给别的孩子,有的患儿感染病毒,成为显性感染,病毒侵犯到脊髓神经的哪一部分,哪一部分支配的运动功能就会有障碍,更严重的是侵犯延髓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麻痹,会导致死亡。这个病是儿童致残的主要杀手,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依靠接种疫苗产生免疫保护反应来预防。当时欧美等国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也停止了对我国的技术援助,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力更生研发疫苗。
顾方舟在苏联学习考察期间,参加了国际性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掌握了学术界对死疫苗和活疫苗的种种对立观点。在向卫生部(现更名为卫计委)汇报、确定中国自己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方案时,他依据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苏联导师的建议,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以活疫苗为接种方案。科学疫苗路线的确立,为后来消灭脊髓灰质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顾方舟带领科技人员经过攻关,研制成功了脊髓灰质活疫苗(下称脊灰疫苗),并通过细菌培养和动物毒力实验等一系列检查确定了活疫苗的安全性。本着对自己研发疫苗质量的信心和对儿童安全负责的责任心,他带头服用脊灰疫苗,亲身证实了活疫苗的安全性。但这种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成年人服用安全,还需要在适龄儿童人群中也证实服用安全。当时,顾方舟的大儿子刚好出生不久,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儿子招募为疫苗的第一期志愿者。他说:“我们搞这一行的,心里有数,不像是别的人还挺害怕,我不能够随便拿孩子去冒这个险,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吃去,这不大仗义”。第一期临床实验需要10名志愿儿童,超过半数的志愿儿童是科研人员的孩子。后续的临床实验,验证了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儿童抵抗脊髓灰质炎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疫苗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上亿剂的疫苗量,扩大生产是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脊灰疫苗需要通过猴子肾脏细胞的上皮细胞培养,还需要在猴脑内、脊髓内注射而不发病,通过了毒力实验才能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准备在生物资源丰富的云南昆明成立猿猴生物站、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既可以生产疫苗,又能利用猴子做医学实验来研究医学上的问题。当时昆明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基地又在深山,从头建设非常困难。顾方舟主动请缨,并说服母亲和妻子,携带一家老小从北京来到昆明。
面对一片荒芜的山地,顾方舟带领大家开荒,自己动手,创造生活和科研生产条件,既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培养技术人员。从生产的前期准备,抓捕、饲养猴子,到病毒培养、细胞培养、疫苗的半成品和成品检定,都靠他们完成。此外,他们还制定了脊灰疫苗生产涉及的全方位技术规程。当时正值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在温饱都不能保证的条件下,顾方舟带领大家饿着肚子建立起了生产能力每年能达到几千万人份甚至上亿人份的昆明基地。
最初的活疫苗都是液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根据小孩喜欢吃糖的习惯,顾方舟改进活疫苗剂型,制成糖丸,让孩子们在吃糖的时候就接种了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接受程度,改进了疫苗接种程序;更重要的是,糖丸保存期更长,使疫苗更容易在我国偏远地区推广接种。这颗糖丸,守护着千千万万的儿童,他被孩子们称为“糖丸爷爷”。因多年无新发病例,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顾方舟“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素材出处】
李娟、卢莉、吴疆等:《顾方舟: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一生》,载《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04:217-218;范瑞婷:《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顾方舟访谈》,载《中华医史杂志》,2018,48(5):304-312。(根据以上文献整理)(www.daowen.com)
【案例点评】
顾方舟的事迹包含以下思政元素:
(1)家国情怀。顾方舟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一生都在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奋斗,这体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使命担当。
(2)艰苦奋斗精神。他的团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缺少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研发出脊髓灰质活疫苗,并且饿着肚子建成昆明基地,为我国消灭脊灰炎做出了重要贡献。
(3)奉献精神。疫苗研制成功后,他带头服用活疫苗,并将自己的儿子招募为第一批志愿者,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动容。
(4)创新精神。他根据小孩喜欢吃糖的习惯,改进活疫苗剂型,制成糖丸,用新方法提高了疫苗的接受程度、改进了疫苗接种程序,大大提高了疫苗的接种范围。
【教学建议】
本素材可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免疫学防治部分“减毒活疫苗”内容的教学,也可用于“预防医学”课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部分“免疫规划”内容的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
(高志婕 李平飞 刘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