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4个林巧稚:万婴之母

14个林巧稚:万婴之母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一生未婚,却接生了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1921年,林巧稚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林巧稚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征得孕妇的同意后,到临产时,林巧稚为她接生。1983年4月22日,为患者和工作奉献了一生的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id=1673328846746927481&wfr=spider&for=pc;何书彬:《“万婴之母”林巧稚》,载《同舟共进》,2020,10:33-36。

14个林巧稚:万婴之母

【案例呈现】

林巧稚(1901年—1983年),我国妇产科奠基人。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新中国第一位女院士。她一生未婚,却接生了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自幼跟父亲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5岁时,她母亲患宫颈癌病故,她是在父亲哺育、兄长疼爱下成长的。1921年,林巧稚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考试的那天,与她结伴的女同学中途中暑,她毫不犹豫地停下考试,迅速查看女同学的身体状况,并且对她展开了急救。当她返回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她无法继续作答。但她抢救同伴刚好被考官看到,她的医者仁心和沉着冷静打动了考官,再加上她流利的英语和优异的其他各科成绩,学校决定破格录取她。

1929年,林巧稚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由于表现出色,她被留在协和医院,工作成绩突出,提前三个月晋升为住院医师,3年后获得了派往英国学习的机会;1939年又受派去美国进修,1940年美国聘请她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回国后,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妇产医疗事业。

抗日战争期间,协和医院被迫关闭,很多人因为失业都离开了,林巧稚却拒绝离开,在东堂子胡同开了个诊所。她因此接触了很多北京市底层妇女,不仅为她们科普日常护理知识,还尽可能地治疗每一个来求助的人,能吃药敷药就好的病,绝不多花钱让她们去打针,实在付不起医药费的,她就免费进行治疗。在她的出诊包里,除了产钳、药品以外,她总会放些钱,用来接济那些经济困难的产妇和患者。林氏诊所开业不足六个年头,就存有病案八千多份。1946年,形势终于有所好转,协和重新开张,经院方再三邀请,她才关停了诊所回到协和。

50年代,一名女工因新生儿溶血症连续夭折了三胎,她抱着最后的希望写信向林巧稚求助。新生儿溶血症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成活的先例,为了圆这名女工的母亲梦,林巧稚查遍国外最新的医学信息,还请教了众多医学泰斗,经过日复一日的攻坚,她大胆地提出“换血疗法”。这个想法很新颖但太过冒险,一旦失败,她可能连工作都没了。尽管困难重重,她还是坚持用这个办法挽救孩子。征得孕妇的同意后,到临产时,林巧稚为她接生。因为溶血症导致了黄疸出现,孩子一出生皮肤就慢慢变黄,体内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危难之际,林巧稚指导医护人员用非常精准的操作给孩子换血:切开脐静脉,每分钟抽出15毫升病血,再滴入8毫升新鲜血液。为了减少疾病的反复,他们一共为孩子换了三次血,婴儿的黄疸症状终于消失了,脸色也慢慢红润起来,生命体征越来越明显。这种“换血疗法”开创了中国第一例换血成功的案例,后来挽救了无数患溶血症的新生儿。

1956年,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建成,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1958年,她又在北京组织医护力量对80万妇女进行了以宫颈癌为重点的妇科普查。在她的带动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并开始享有产假。此外,她还指导完善了妇产科的几个亚专业和亚学科,如产科、妇科,以及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

林巧稚不仅自己医术超群,还为祖国的妇产科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她注重细节,强调所有的检查和治疗都是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对患者的关爱和呵护。她常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是关爱。”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两个人。人们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就把她接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以示对她的纪念。

1978年,她在访问英国的途中患病返回中国。经检查,人们才知道她已饱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脑血栓等病痛折磨多年。患病期间,她一直笔耕不辍,于4年后完成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1983年4月22日,为患者和工作奉献了一生的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而在逝世的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孩子。

终生未婚的林巧稚生前说自己“唯一的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机”,而“平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她的墓碑上写着一句话: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

素材出处】

李和新:《中国好医生——林巧稚》,载《中国实用医药》,2019,24:199-202;新浪财经:《她一生未婚,却有了5万多个孩子,包括袁隆平》,2020-07-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328846746927481&wfr=spider&for=pc;何书彬:《“万婴之母”林巧稚》,载《同舟共进》,2020,10:33-36。(根据以上资料整理)(www.daowen.com)

【案例点评】

林巧稚的事迹包含以下思政元素:

(1)敬业精神。她对产妇和婴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只要患者有需要,她会随时出现在病房。她将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妇产医疗事业,甚至逝世的前一天还在接生,体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

(2)人文素养。“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是关爱”,她强调所有的检查和治疗都是方法和过程,目的是对患者的关爱和呵护,在医疗过程中要始终践行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

(3)创新思维。在新生儿溶血症没有成活先例的情况下,她创造性地用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填补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这项空白。

(4)奉献精神。为了抢救同伴,林巧稚毫不犹豫地停止了考试;为了圆女工的母亲梦,她冒着巨大的风险采用“换血疗法”给患儿治疗。这种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5)博爱精神。抗日战争期间,林巧稚留在北平开设妇科诊所,上层和下层社会的妇女都找她看病,特别是对底层妇女,她不仅给她们治病,还尽量替她们省钱,甚至还要接济困难的产妇和患者,这是“医者仁心”最好的写照。

【教学建议】

本素材可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超敏反应部分“Ⅱ型超敏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内容的教学,也可用于“妇产科学”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教师上课简单介绍,素材可提供给学生课后学习。

(隆娟 李平飞 曹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