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汤飞凡:一位科学公仆

汤飞凡:一位科学公仆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起,汤飞凡致力于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工作。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对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被誉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为了科学研究,先后把细菌和病毒接种到自己的眼中,体现了令人敬佩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在微生物和病毒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他被誉为“东方的巴斯德”“衣原体之父”“国家杰出的科学公仆”,令中国人自豪。

汤飞凡:一位科学公仆

【案例呈现】

汤飞凡(1897年—1958年),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他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被誉为“东方的巴斯德”、世界“衣原体之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曾称赞他为“国家杰出的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

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市一个乡绅家庭,幼年时期常听父老乡亲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渗透他幼小的心灵。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百姓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振兴中国的医学。1914年,他进入湘雅医学院学习,7年后成该校首届毕业生,获得美国康涅克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毕业时,他对同学说,想发明一种预防方法,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1928年,他在哈佛学习期间,接到了湘雅医学院老校长颜福庆的信,信中邀他回国到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并详述了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即使知道回国后学术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与国外相差甚远,但是有着满腔抱负的汤飞凡,毅然放弃留在哈佛大学的机会和优厚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到正在创办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今复旦大学医学院),为我国的医学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1929年春天,他来到上海负责筹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细菌学系。筹建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他东拼西凑,勉强建了实验室,并利用简单的设备开始了研究工作,开启了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先河。

全面抗战爆发后,汤飞凡迅速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参加了“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医疗队,几度出生入死。淞沪会战爆发后,他受颜福庆的邀请,临危受命,在昆明白手起家重建中央防疫处。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成功研制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挽救了无数国人的生命。此外,他们还研究出牛痘苗、狂犬疫苗、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汤飞凡成了快速研制疫苗的代名词。1945年,他又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1949年,他先后拒绝了美国的重金聘请和蒋介石的赴台邀请,坚持留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新中国成立后,他负责筹建国家卫生部生物检定所,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他推行乙醚杀菌处理法,使我国在1960年就消灭了天花,比发达国家早16年。

1954年起,汤飞凡致力于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工作。沙眼作为一种古老的世界性难题已经存在了几千年。20世纪初,全球1/6的人患沙眼,中国沙眼病发率高达55%,偏远农村更是“十人九沙”。由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且医疗条件差,沙眼很容易致盲。对于病因,此前比较流行的是“细菌病原说”。30年代初,汤飞凡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把日本学者野口英世分离的“颗粒杆菌”接种到自己及12名志愿者的眼睛里,证明该病原无致病性,推翻了“细菌病原说”。

1954年—1955年,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他终于创造性地利用鸡胚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TE8”,后被许多国家称为“汤氏病毒”。作风一贯严谨的汤飞凡并未急着发表论文,而是遵照“科赫法则”,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明“TF8”的滤过性。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将这种病毒接种到自己的一只眼睛中,造成了典型的沙眼症状。为了观察全部病程,他强忍着病痛坚持工作,40多天后才接受治疗,无可置疑地验证了“TF8”对人类的致病性。此次实验收集到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发现“沙眼病原体”,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这项成果让医生得以对症下药,有效地控制了沙眼的传播。以上海为例,短短两年间,沙眼的发病率从84%降到5.4%。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对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被誉为“衣原体之父”。

从1930年开始,汤飞凡潜心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截至1942年,他撰写了约50篇学术论文,许多论文至今都被作为经典文献;他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卡介苗、丙种球蛋白、牛痘疫苗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他研制了新中国最早的无毒鼠疫活疫苗、黄热疫苗、质量可靠的牛痘苗。有生之年,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让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素材出处】

孙硕:《汤飞凡:细菌学的拓荒者》,载《科学中国人》,2019,5:77-79。(根据以上文献整理)

【案例点评】(www.daowen.com)

汤飞凡的事迹包含以下思政元素:

(1)家国情怀。他幼年时看到家乡父老贫病交加,立志学医报国;学成后放弃留在哈佛的机会和优厚条件,回到战乱中的祖国,并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战争结束后拒绝去美国和台湾,体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信念以及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责任担当。

(2)科学精神。他对国际上流行的“细菌病原说”不盲从,通过实验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又经过多次失败,最终创造性地用鸡胚分离出“TE8”,并遵照“科赫法则”,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明“TE8”的滤过性,充分体现了他客观理性、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艰苦奋斗精神。抗战期间他临危受命,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团队研制出青霉素、牛痘苗、狂犬疫苗、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制剂,之后又克服困难建立抗生素生产车间,体现了艰苦奋斗精神。

(4)奉献精神。汤飞凡为了科学研究,先后把细菌和病毒接种到自己的眼中,体现了令人敬佩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5)民族自信心。他在微生物和病毒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他被誉为“东方的巴斯德”“衣原体之父”“国家杰出的科学公仆”,令中国人自豪。

【教学建议】

本素材可用于“医学微生物”课程衣原体部分的教学,可由教师讲授,亦可由学生自学。

(李平飞 位秀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