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疫病预防思想: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中国古代疫病预防思想: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人民在同疫病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治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学术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其中预防思想是中医学疫病防治的精髓。这两个要点成为一直以来中医疫病预防的重要原则,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千百年来中医学治疫、防疫的指导思想。从统治者到平民,已经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疫病防治工作,预防思想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疫病预防思想: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案例呈现】

疫病是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古代文献中,“疫”与“瘟”的含义相同。瘟疫不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还制约了社会发展,甚至导致国家灭亡。古代人民在同疫病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治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学术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其中预防思想是中医学疫病防治的精髓。《周易》中就有“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认识,我国第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在我国历朝历代疫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秦两汉时期关于疫病的记载较多,包括《史记》《汉书》等史学巨著,以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文献,都对疫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有较多记载,在疫病预防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措施及预防原则。《黄帝内经》已有关于疫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及防治等内容的记载,强调“正气内存”和“避其毒气”,即人的机体正气旺盛则可抵御疫毒病邪侵袭,要远离传染源,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流行。这两个要点成为一直以来中医疫病预防的重要原则,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千百年来中医学治疫、防疫的指导思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详细记载了东汉末年疫病肆虐的具体状况,阐述了疫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是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重要著作。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药三方”中的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胶囊,都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古代名方为基础研制而成的。张仲景将“养慎”作为疫病预防的重要措施,提出做到“五脏元真通畅”,养护正气,则可健康。

两晋隋唐时期,由于人口大规模迁徙和水灾旱灾等极端气候的影响,疫病频发,比先秦两汉和之后的五代、宋元时期都要严重。一些医学著作在疫病预防方面提出许多有效方药,用药途径有内服、外敷、鼻吸、佩戴、熏烧等。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主要论述了内、外各科常见急性病症的诊治方法,尤其对急性传染病多有阐述。书中最早记录了天花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还记载了很多防疫的方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总结了唐朝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收录了许多药方,对疫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用药等均有详细论述。在药物预防方面,《千金要方》专列了36首辟温方,包括内服剂丸、口服屠苏酒、熏烧、涂抹、煮汤浴、佩戴等灵活多样的用药方法。

宋金元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医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时期疫病发生相对较少,且政府成立了国家药局、太医局等多个医疗机构,开启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疫病防治体系,不仅推进防疫药物的研制,还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染和传播采取了隔离治疗、病尸掩埋与火化等有效措施,为疫病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平时也比较注重预防,将预防疫病流行的药方传印成册供民众参考。从统治者到平民,已经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疫病防治工作,预防思想深入人心。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疫病暴发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中医疫病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以吴又可、戴天章、杨栗山为代表的瘟疫学派和以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中医疫病理论的完善,同时也为疫病的治疗和预防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明末清初吴又可的《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疫病专书,指明瘟疫是自然界中独特的致病物质“杂气”所致,这是对疫病致病因素的一大创见。他还提出异气自口鼻而入,首犯膜原,治疗上创立梳利透达之法,自创方剂达原饮,这些都是中医疫病学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性成果。清代以温病四大家确定的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温病学说的建立,更是包含了中医学长期以来与疫病抗争的丰硕成果。至此,疫病辩证理论体系达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在预防方面,温病学家注重正气在疫病发病中的作用,强调调养正气预防温病。

在众多明清医家中,刘奎的《松峰说疫》在疫病药物预防、阻断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疫病预防方面独树一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疫病预防的思想和方法。他认为疫病预防中要做到“正气内存”,疫病防治要“避其毒气”,还要截断病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书中还提到,有些瘟疫与水源有关,建议将麻、豆投到井中或以贯众、苍术浸水饮用。在药物应用上,他明确指出用药时间,部分方剂明确了采药、制药和服药时间,重视熏烧、沐浴、佩戴、喷鼻等操作简便的外治法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为现代传染病预防提供了借鉴。

中国古代疫病的预防思想和有效措施在人类与疫病抗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完全能够与现代医学防疫思想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为临床预防新发传染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素材出处】

魏岩、张文风:《中国古代疫病预防思想探析》,载《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1:6-9。(根据以上文献整理)(www.daowen.com)

【案例点评】

本素材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下:

(1)奉献精神。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古代疫病防治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是一代代医学先贤在疫病中挺身而出,通过医疗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们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是对医学道德的生动诠释。

(2)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的防疫思想的形成,是古人仔细观察、深入实践、努力探索的结果,离不开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文化自信。古代防疫思想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与科技的双重实力。

(4)辩证思维。中国古代医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现阶段没有呈现的问题不一定今后不发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坚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疫病的预防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预防医学”课程绪论部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发展简史”内容的教学,可由教师简单介绍,课后留给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疫病预防思想。

(隆娟 刘颖 高志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