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临床医学教育案例集:医学生的良师大体老师

临床医学教育案例集:医学生的良师大体老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支柱性专业基础课,而这门课使用的教学媒介,就是被称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标本。因此,这些遗体标本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亦被称为“无语良师”。“大体老师”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下:奉献精神。“大体老师”已经做了回答:虽然他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生命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本素材可用于“系统解剖学”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可以专门组织一次为“大体老师”默哀的仪式。

临床医学教育案例集:医学生的良师大体老师

【案例呈现】

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支柱性专业基础课,而这门课使用的教学媒介,就是被称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标本。在我国,买卖死者遗体是违法行为,所以这些遗体标本主要来源于逝者及其家属的无偿捐献。遗体在捐献者过世8小时内被急速冷冻到-30℃保存,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遗体标本上观察人体结构组织,进行模拟手术训练。所以,这些遗体既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良师。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们不仅能从这些遗体的躯体上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更能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因此,这些遗体标本被尊称为“大体老师”,亦被称为“无语良师”。

我国长期的传统观念民俗习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群众对死后身体的“完整性”看得很重,因此,很多人不愿意捐献遗体。有调查显示,传统观念成为影响遗体捐献的首要因素。对于那些愿意捐献遗体的人来说,捐献遗体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这种行为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他们的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捐献的遗体是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和临床应用的宝贵资源,它成就和发展了现代医学科学事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有91位逝者捐献遗体用于病理解剖,使我国快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并指导临床用药,有效提高了救治率。这些英雄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学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对于医学生,捐献的遗体是他们学习人体结构的基本平台,也是他们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走向职业生涯。

【案例点评】

“大体老师”包含的思政元素如下:(www.daowen.com)

(1)奉献精神。逝者将遗体无偿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作贡献,体现了纯粹的、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

(2)生命价值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生命不可重来,在医疗过程中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任何时候都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尊重。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大体老师”已经做了回答:虽然他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生命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教学建议】

素材可用于“系统解剖学”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可以专门组织一次为“大体老师”默哀的仪式。

(隆娟 刘幸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