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对人们的求职择业和怎样从事职业有直接影响。走向市场和实现就业是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择业观形成过程中,择业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兴趣爱好、认知结构、专业知识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正视职业,调整心态。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入的工作,既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手段。个人的初始职业对于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固然重要,但其他因素,例如教育的获得、技术的变化、职业的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人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正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就值得我们去努力。不要轻视平凡、普通和简单的工作,大学生再优秀,也不可能一参加工作就到“中心领域”,当科长、当部门主管、当技术总负责人。而必须经过必要的“试用期”、“见习期”的“周边参与”,先做具体、简单的,看似平凡、普通的事情。随着大学生职业经验的增加和贡献的增多,才有可能逐步接近“中心领域”。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所以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要破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稳定工作到退休的传统就业观念。对职业岗位的挑选要适度,就业期望值不可过高。迟就业不如早就业,不求一步到位,先将就业问题解决,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知识、能力、经验的提高和增加,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更理想的职业岗位。
(2)认清挑战,主动面对。从大学生择业面临的不利因素来看,挑战主要来自以两个方面。
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还不高。高职教育相对出现较晚,与职高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一起进入同一个社会,竞争在所难免。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学历教育而言,高职生的就业受到社会的误解,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怪现象。很多人分不清高职教育与专科、职高教育的区别。所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还相对不高。
②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学历高消费”是毕业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所谓“学历高消费”,就是用人单位人为提高职业所需的学历标准,使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压力固然是有的,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应该正视挑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在宝贵的就业黄金期,积极主动地抓住每一个机遇,果断地进入就业行列。
认真分析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必修的功课之一。但是,面对挑战不应盲目悲观失望,而应该看清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冷静分析,抓住机遇。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团体和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大学生的机遇在哪里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民经济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其中,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0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8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43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2019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
②就业渠道的扩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扩宽了毕业生就业的渠道。现全国约有20万个国有企业,有200多万个私营企业,这些都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
③恰逢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把21世纪头20年定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有一大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④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功底。高职生与职高生的区别在于接受了专科教育,进一步加深了理论功底,而与本科生、专科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接受了专业的职业训练,具备普通大学毕业生所不具备的职业素质。认清自己的优势,有利于高职生培养自信,在就业市场上增加竞争力。
可见,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我们面对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关键在于应该加强自信,认清自身优势。那么,在分析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呢?
(4)积极主动,竞争就业。作为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学子,我们往往容易将现实想象得过于美好,其实社会的现实生活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面临就业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地调整自己的就业观,使其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从而帮助自己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而不是守株待兔,消极地等待。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大学毕业生要顺应时代的转变,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树立新的择业观、就业观,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活中,不断进取奋斗,逐步完善和升华。
2.修补自身安全漏洞
大学生在就业和求职过程中会遇到的骗局可谓是五花八门,这些陷阱都是不法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等弱点所布置的,这说明了不法分子的诡诈程度之高,也说明了求职的大学生自身存在安全漏洞,让黑心的用人单位有机可乘。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
①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阅历少,对社会存在的阴暗面了解不多。
②大学生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
③部分大学生个性懦弱,受到欺骗时敢怒不敢言,尤其女大学生在受到侵害时,往往忍气吞声,使不法分子的气焰更加嚣张。(www.daowen.com)
④部分大学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较弱。
⑤部分大学生就业、求职心切,对招聘单位、求职行业缺乏了解,对其他深层次的问题也缺乏进一步的思考。
⑥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金钱名利,无法抵挡高薪诱惑。
⑦部分大学生爱慕虚荣,追求明星梦,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容易遭遇色情陷阱。
⑧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很好地利用法律在求职、就业或权益受到侵害时保护自己。
(2)大学生修补自身安全漏洞的措施:
①主动、积极地了解社会,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多层次多方面地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促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
②谨慎处事,在求职的过程中应当牢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遇事多观察,凡事多思量,防止陷入就业陷阱。
③注重个人品格修养,不要过分注重对金钱和虚名的追求,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努力做事;应当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快速定位,得知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④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兼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求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的规定与国家政策、法规相抵触,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应该依据法规办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粉碎就业陷阱
就业之途充满挫折,大学生在就业途中既要勇往直前,也要预防就业陷阱。大学生只有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同时在择业、应聘、试用等各个环节提高警惕,小心防范,才能免遭就业陷阱的毒害。
(1)小心择业,预防掉入招聘陷阱。预防招聘陷阱的措施有4个方面。
①通过正规组织、平台、渠道求职。尽可能多地利用各大学的专场招聘会或地方大型的供需见面会寻找工作机会,在这些招聘会上,求职者可以在安全的地方与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实现安全的双向选择。一些学校还会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发布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这些信息都经过学校的审核过滤,相对安全。通过中介公司选择就业单位时,应当选择信誉度好的大型中介公司。此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网站,如大学人才网等,千万不要进入非门户网站、非专业的就业网站和没有工商行政机关备案登记的网站选择就业单位。
②多了解、多打听、多思考。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途径,多方面、深层次地了解招聘单位的运营状况、规模,从事工作的性质、信誉度等内容,防止用人单位利用招聘信息制造骗局。
③保持平衡的心态,提高警惕。在求职过程中应当保持平衡的心态,不急要,不轻得,不虚求。面对高薪招聘,待遇优越但招聘要求低(如对学历、社会实践经验、专业技能要求低)的用人单位要特别注意防范,充分了解其背景和运营情况,在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地应聘。
④谨慎行事,注意自身信息安全。在求职就业中,一些居心叵测的用人单位利用应聘者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些违法活动,因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当特别留心自身的信息安全。一般情况下,应聘者不要填写过分详细的信息资料,如家庭详细地址、家人联系电话等;上交证件时也要尽量避免交出原件,在上交证件复印件时也应当提高警惕,如用人单位信誉度一般或者有待进一步证实,还应当在复印件上注明“供求职应聘专用”等字样,以防用人单位利用相关证件复印件侵害应聘者权益。
(2)谨慎应聘,保证自身安全。当需要前往招聘单位应聘时,应当在应聘前再次求证该单位的真实性;当招聘单位安排的招聘地点隐蔽、偏僻或安排夜间招聘,都应当加倍小心,绝对不可以贸然前往;应聘前后都应当与亲人、同学保持联系;应聘中,如发现用人单位一开始就收取押金、培训费、工本费等资金的时候,应当提高警惕,拖延时间暂缓缴费。应聘中,还可以向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了解该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是否规范,以确保就业的安全。
(3)试用期间的安全防范。如果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彼此满意,就应当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应当表述清晰,能确保就业者自身的工作权利、休息权利、福利待遇和人身安全。具体而言,劳动合同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的工作权利、休息权利和福利待遇,如有试用期应明确标注试用期限。
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③从事危险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在合同中注明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保护工具、定期为劳动者安排身体检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