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入学教育读本:学分制的重要特点

大学生入学教育读本:学分制的重要特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全面推行苏联的模式,学分制被学年制所代替,选修课被必修课所代替。我国高校又一次开始了对学分制的探索,并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学分制不受学制和专业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分制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学分制赋予了学生自由选择权。学生选课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大学生入学教育读本:学分制的重要特点

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机制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制度,是对课程设计僵化、修业年限固定的陈旧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分制是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自1889年哈佛大学率先推行学分制以来,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北京大学实行的“选课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全面推行苏联的模式,学分制被学年制所代替,选修课被必修课所代替。1978年,学分制再次崭露头角,当时,教育部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因此,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少数重点大学率先开始实行学分制。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我国高校又一次开始了对学分制的探索,并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

(一)学分制的本质特点及我国学分制实施现状

1.学分制的本质特点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是其核心,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以及达到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后,即可毕业。学分制不受学制和专业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率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年限修满学分的学生,可滞后一定的时间毕业。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实施“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使其成为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学分制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按学科专业类别来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按学科专业大类组织基础教学,按学生与社会实际需要进行专业培养,使毕业生有扎实的学科发展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适应未来岗位变动的工作能力。

(2)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分制赋予了学生自由选择权。学生依照学校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在导师指导下具有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学习时间的自由,无年级限制,学生还可恰当地选择其他课程,如修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实现多层面的自我设计。这样,传统的以教师“施教”为主变为以学生“求学”为主,学生培养模式也由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向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方向发展。

(3)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分制充分考虑到个人内在因素及个人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以规定的学制为基础,上下浮动数年(如对三年制,有的高校是二至五年,有的高校是三至五年,具体由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加以确定),修满必要的最低学分就可以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他们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时间,如有必要,也可以暂时中断学业,分阶段累计学分,直到毕业。

(4)管理注重目标。学分制侧重于目标管理,考试合格便可取得相应的学分,总学分修满则可以毕业。其教学效果通过学分点的高低来衡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根据自身水平,合理选择免修课程,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而在考试中未合格的学生可参加重复学习,不需要为一次考试失利而耿耿于怀。学分制虽然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但宽松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学习上还习惯于依赖教师,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一味“凑学分”,这样就降低了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5)个性化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个性化修养。大学生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将各具特色的个体禁锢于一个统一的模式下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学分制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淡化班级概念,按所修课程组成教学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跨专业、年级选课,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2.我国学分制实施现状

学分制具有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能够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实现文理交融,高校间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大众化,实施素质教育等优点,因此目前已为我国大部分高校引进并采用。

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相关制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的优越性未得到充分展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管理理念未完全跟上,在追求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教学计划不完善,选修课所占比重小,门类少,课程学习选择余地小。

(3)受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学分制管理的配套措施未完全落实,学生自由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如何取得学分

1.必修课学分的取得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学生毕业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必修课考试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如果考试不合格,按各学校关于补考、毕业清考的规定处理。

2.任选课学分的取得(www.daowen.com)

任选课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任选课考试不得办理缓考;任选课考试不合格,不能补考和清考,只能重修。学生可免费修读规定学分(一般学校都规定了一定的学分)的任选课;修读超过规定学分的任选课,不论已选课程是否获得学分,超过的部分均须缴纳选修费,选修费的缴纳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任选课学分的置换

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方案中一般规定学生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鼓励学生拓展知识和技能,学校一般对任选课学分的置换做了规定。

4.课外教育学分的取得

课外教育学分为综合素质学分,学生可通过课外读书活动、社会实践劳动、科技活动、文艺实践、体育项目、讲座、操行评定等几个方面取得,这部分学分的认定一般由学生处进行。

学生只有按规定取得必修课学分、任选课学分和课外教育学分后,才能如期取得毕业证书,所以学生一定要关注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学分获得情况,以免毕业时因学分不足而影响毕业。

(三)学分制下学生如何选课

学生选课管理是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学生选课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选课前的准备工作和选课操作流程。

1.选课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选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学生应当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学生应当清楚本专业要求修满的总学分、理论教学必修课要求的学分、实践教学要求的学分、专业限选课要求的学分、任选课要求的学分、课外教育要求的学分等。学生必须修读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相关课程及教学、实践等环节,并取得学分后方能通过毕业资格审查。

(2)认真了解课程的开设情况。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课程安排也有所区别。同类课程对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内容深浅不同,学时及学分也不同。学生应当清楚本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及课程的类别。学生可根据兴趣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规定的限选课,该课程认定学分后可记入学生成绩档案,但不能作为计划内任选课学分。

(3)检查本人学习进度情况。学生在选课前应检查所要选的课程是否有选修课程要求(课程教授内容与选修课程要求一般可参见课程简介)。

2.选课操作流程

学校教务处一般在每学期的开学前通过选课网站公布本学期的任选课课程表,学生可上选课网站查阅并初步选修下学期的选修课,包括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地点等。选课共分三个环节进行。

(1)预选。学生初步选定下学期的选修课程。学生必须参加预选,一般学校会对每人每学期选修课程的门数做一定的限制。

(2)补选。预选结束后,选课人数超过限定人数的课程,由计算机随机筛选,确定选课学生名单。由此造成部分学生未能成功选课,这部分学生必须参加补选。补选时不能选人数已达限制人数的课程。

(3)公布选课名单。教务处对补选结果进行统计,并公布选课名单。选课人数不达开班人数的课程将停开,由此造成部分学生未能成功选课,这部分学生可以到教务处登记,由教务处进行调剂,也可于下学期参加选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