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化传统人物陶瓷题材
德化传统人物陶瓷题材老旧,一直延续古早的市场惯性,忽视新时代文化中呈现出的新需求,没有研发出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和形式。求财、祈福、保平安等传统题材是市民生活中主要的内容,差异性的需求拓展不够,不能反映新时代精神下不同文化生活的需求。传统题材的陶瓷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一直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所需求的。但是仅有这些陶瓷题材,显然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真实的需求,这只是农耕时代市井阶层的精神和实用的追求。对照当前的文化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人物陶瓷的题材和内容只能迎合粗俗浅薄的低级市场文化需求。作为21世纪的现代化中国,仅仅传统题材的作品是无法满足时代精神需求的,我们需要积极上进的精神来冶炼情操,也要新颖丰富的时代审美来培育情感。
除了题材老化之外还存在为满足暴富后的淫欲之思的低级审美而产生的大量浴女题材。这是民俗文化中难免出现的流行元素,不过作为一门工艺艺术,必然要伴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并进发展。所以,一味迎合庸俗的审美需求是对时代的文明建设的不负责任,这也是市场经济中悖论性的发展课题。这些低俗的作品极力模仿西方的写实风格,失去了传统艺术的韵味,抛弃了传统文化中雅致含蓄的审美。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外贸经济所附带的恶劣影响。而且人物陶瓷的内容迎合低俗色情需求,缺乏现代艺术的审美,背离了艺术教化的本源,完全是低俗文化的体现。它背离了艺术与生活的对应关系,走到艺术完全世俗功用的绝对论,这与现代进步思想不符,脱离了作为现代工艺的陶瓷艺术功能性。
(二)德化人物陶瓷的艺术形式
德化人物陶瓷除了题材的问题外,在艺术形式上的庸俗化更是一种严重的缺失。这种低级审美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人物造型的艺术形式中,所有神像题材作品的衣纹都是仿造明代何朝宗作品的样式,造成视觉审美疲劳化。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审美表现形式经过大量的仿造和重复,而不加改造和升华,这样的艺术样式必然走向装饰性的庸俗样式。(www.daowen.com)
明净·慧·德化白瓷
作为德化人的骄傲——何朝宗,他的神像作品衣纹圆润而简明概括、飘逸而深秀流畅,颇有“吴带当风”之势。当“何式”衣纹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出现时,它是有艺术感染力的,它隐含着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样式经过长时间的流传,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便成了何朝宗雕塑艺术的一个符号,也成了一种装饰形式。正如李泽厚说的:“随着时代的迁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这种原来的有意味的形式就会因其不断重复和大量仿制而日益沦为失去意味,日益成为规范化了的一般形式美”。它在其他作品上的运用就不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何况,现在这种形式被广泛滥用,似乎所有德化传统神像陶瓷的衣纹都采用这种样式,加上良莠不齐的制作水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何氏衣纹”的样式就庸俗化了,这也是创造力无能的一种表现。所以,市场经济的诱惑导致了大量急功近利作品的出现,作品同质化严重。同样的情况还有在人物陶瓷的团块造型的运用上。这个发端于高等美术院校的造型曾产生过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当它被市场猎奇式地接受时,当它像工业日用产品一样泛滥于市面时,就难有艺术性可言了。这样严重同质化的造型泛滥于工艺品市场,对德化人物陶瓷的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
德化人物陶瓷产业除了重复滥用传统陶瓷的艺术形式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低级审美因素,如色情、艳俗和粗俗等题材。这是民族文化在脱离了精英文化思想后,为了迎合低级的市场需求,而制造出来的垃圾。例如无来由地把女性雕像塑造成丰乳硕臀的形象,既非时代审美的反映,也非当代艺术中反讽式调侃,完全是色情艳俗的想法,这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严重的伤害。类似的恶劣低俗的艺术形式,也出现在陶瓷技术的应用上。例如纱布的仿真手法,利用棉布泡上瓷泥浆烧制成型,达到纱布的仿真质感。这种仿真技法常常应用在小尺寸的人物陶瓷上,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创作,加上以假乱真的质感,造成不协调的比例关系,形成庸俗的视觉审美。这种不伦不类的产品是艺术审美的缺失,是艺术功能思考的错位。这种仿真的审美是胡乱吸收西方写实的审美后,生硬地组装在传统题材上的结果。
以上的问题显示,德化传统人物陶瓷的审美文化和技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反而丧失艺术灵气而产生了倒退。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不似科学一般不断进化发展,但是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必须符合时代的精神需求,它必须有强烈的审美个性和创意形式,只有这样的艺术形态才能保持新鲜活泼的面貌。从市场经济角度也能够推导出,创新性的艺术创造才有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