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善心体现在雕刀游走的艺术中

善心体现在雕刀游走的艺术中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是一种同情、一种牵挂,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事木雕艺术创作时,必须永远怀着一颗善心。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作者的善心注入,一刀一凿,一丝不苟。爱心是善心,同情心也是善心。求真与求善是最基础的价值观,求美则是更高的需求。创作总归不离其根本大法,一个“善”字在心头。木雕艺术的发展需要有肥沃的土壤,需要有良好的气候,它既是智性与灵性的呼唤,也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它更是善在心头的具体实现。

善心体现在雕刀游走的艺术中

善,是一种同情、一种牵挂,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事木雕艺术创作时,必须永远怀着一颗善心。艺术是表现真善美的,只有真和善才是美,抛却真善的唯美主义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美。“人之初,性本善”,只有真诚的善才是发自内心的善,是无私的爱,而不是为了“行善积德”、冀求回报的伪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就是典型的伪善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面目丑陋但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中国民间艺术雕塑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表达的多是藏于心头而不浮于表面的善。如《西游记》里猪八戒虽然其貌不扬,却善良得可爱;寺庙里的四大金刚塑像虽然个个形象可怕,但却是传说中除恶行善的人民保护神。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是在告诫人们不可以貌取人,并提示了透过表面现象透析其本质的真理。

木雕艺术雕刻家的善良除了表现在行动上的救灾捐献、扶危济困、助学扶贫等善举之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其木雕艺术作品中。例如我创作的慈眉善目的《弘一法师》,《出水芙蓉》中的善良少女,作品人物内心的善都通过眉宇、眼神的细部雕刻表露出来。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作者的善心注入,一刀一凿,一丝不苟。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过:“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我是以刀代笔,创作出艺术形象褒扬善人善事,劝人行善,同时也鞭挞恶人恶行。“善”字好写,做起来却要真心实意、持之以恒,俗语说“好人做到底”就是这个意思。

和谐·檀香

人的思维有理性和感性之分。理性属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就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感性属形象思维,艺术创造就需要有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科学研究主要靠智商,而艺术创作则要靠情商。善心便来自情商,情商越高者善心表现得越强烈,善心就是大爱无私、大爱无疆,亦即佛家所说“善哉善哉”。捷克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曾深情地写道:“人啊!我爱你们,但是,你们要警惕。”警惕什么呢?地球上的天灾人祸。为了保护大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我创作了《呐喊》,呼吁世界善良的人们加强环保意识,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www.daowen.com)

爱心是善心,同情心也是善心。做善事就是做好事,大善人就是大好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木雕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的艺术精品,其核心就是一个大大的“善”字。

美学大观》中论述道:“人们的生活价值系统,就从单维的真,双维的真、善,上升到三维的真、善、美初级形态的统一。”求真与求善是最基础的价值观,求美则是更高的需求。木雕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先要在鉴木选材环节求真、求善,如首先鉴别出木料的品种,然后验看质地是否完好,达到真、善条件的木料才能用于艺术创作,产生美的艺术品,可以看出这其中“善”是核心。

木雕与艺术,归根结底是从善开始,最终达到善的目的,给予人们的就是真、善、美。根据现实主义精神,真伪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真情实感,一个是虚情假意;一个是对生活的提炼,一个是自己的主观臆造;一个展露人性之善,一个展露人性之恶。即无论如何开放多元的创作理念,都既有小心翼翼的探索,具体到刀工、手法;也有勇猛激进的变革,也就是构思的脱俗、创新。创作总归不离其根本大法,一个“善”字在心头。从物质性的木雕作品完美的善,转化为精神的理念的善,从而达到木雕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木雕艺术的发展需要有肥沃的土壤,需要有良好的气候,它既是智性与灵性的呼唤,也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它更是善在心头的具体实现。每一件作品都有温度,有手感,有智慧,引人想象,这一切都归到心头的一个“善”字。唯此,则善莫大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