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时空行为研究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时空行为研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性别差异体现的社会性影响由家务时间所体现,而在深层次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交通方式与同伴选择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其含义与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社会文化的日常实践相关联。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时空行为研究

活动空间是阶层分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其透视的是不同群体思维方式、社交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是洞悉社会空间问题、讨论和解决社会矛盾及冲突的重要依据。本书在疏理活动空间影响要素的基础上,对北京居民活动空间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将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典型类型进行了交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日集中工作、休息日居家休闲的活动安排最为普遍,而活动空间类型与居住社区、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等个人属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提供了两方面的启示:第一,居民的活动空间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具有系统性,工作日与休息日之间存在平衡与分配;第二,从个人活动空间系统来讲,中国城市居民重工作、轻休闲的特征明显,休闲活动通常居家或近家,工作时间的增长则以减少休闲为代价。因此,活动空间所折射的社会空间形态是基于个体的,个体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动是连续和动态的,这为社会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的结论主要集中在活动空间的特征上,而回应绪论部分全文设计中关于“为什么”和“含义”部分的剖析更多已结合到每项具体行为特征的分析中。本书对从活动空间特征到影响因素再到城市空间与社会含义三个部分的具体关系进行了总结,如图9-1所示。空间性因素由时间利用、空间利用、出行链和交通方式四个方面加以体现,其也是对行为特征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空间性因素的深层含义在宏观上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考,如减少空间错位现象、增强职住平衡;在空间尺度较小的社区层面上,则需考虑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以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制度性因素由空间利用、出行链、交通方式来体现,主要表现为单位制度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大院构成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活动空间利用相对小且出行机动化程度低。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单位制度解体,单位大院瓦解,从而形成了由制度变化而引起的新建社区功能单一化、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等现实性问题。而社会性因素更多地由时间利用、交通方式和非工作行为同伴表现,这也是本书具备突破性的重点。性别差异体现的社会性影响由家务时间所体现,而在深层次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交通方式与同伴选择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其含义与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社会文化的日常实践相关联。(www.daowen.com)

图9-1 本书三个研究问题关系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