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居民的出行同伴选择与交通方式相关性研究结果

北京居民的出行同伴选择与交通方式相关性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表明,出行同伴的选择与交通方式显著相关,小汽车会增加联合出行,自行车会减少联合出行,公共交通的影响与活动目的、出行距离相关联。性别、年龄、家庭结构、活动目的等均会对北京居民的出行同伴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北京居民比乌特勒支居民更容易产生联合出行,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集体价值观,仍然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北京居民的出行同伴选择与交通方式相关性研究结果

本书主要分析了北京居民联合出行和出行同伴选择的决策过程,并通过北京与乌特勒支居民的对比,讨论了出行条件属性、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以及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因素对居民日常活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行同伴的选择与交通方式显著相关,小汽车会增加联合出行,自行车会减少联合出行,公共交通的影响与活动目的、出行距离相关联。性别、年龄、家庭结构、活动目的等均会对北京居民的出行同伴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北京居民比乌特勒支居民更容易产生联合出行,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集体价值观,仍然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联合出行研究提供了中欧城市居民行为的直接比较,为欧美城市发展经验的适用性讨论提供抓手。汽车共享是既满足出行需求又低碳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但西方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倡到90年代几乎无人问津,是值得深入反思的话题。中国城市近年来也开始鼓励联合的汽车出行,本书表明中国社会固有的集体行为方式会促进联合出行的产生和推行。但是,联合出行通常发生在既有社交圈,尤其是具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亲属,表现为强烈的家庭观念。汽车共享行为通常由熟人之间发展到陌生人之间,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表明家庭汽车共享是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但建立汽车共享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社会信任的建设。(www.daowen.com)

出行同伴研究也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带来了深层的思考。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引导长期通过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空间的建设,来引导和鼓励居民选择低碳化的交通方式,能够实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出行同伴的研究表明,低碳化的慢行交通方式选择还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尽管研究表明,小汽车的使用能够促进联合出行,但同伴多为家庭成员或者亲密朋友,即同伴群体是在个体社会网络中已经存在且占有重要地位的人,这种效应的形成带了社会问题的隐患,不利于居民扩大交际范围或不同阶层居民的交流。然而,自行车和步行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居民在进行出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更易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慢行交通方式的推广与使用,不仅能够获得环境效益,同时也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