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研究成果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产生时间地理学的诞生来源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共同需求。哈格斯特朗作为时间地理学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与表示系统的形成源自于他个人的研究兴趣,即从计量时期对时空汇总行为的大尺度研究转向后计量时期对较短时期个体运动的细致剖析。以上三类制约的提出,其实是对“时空间”与“人的基本假设”的高度整合与提升,也确立了时间地理学强调“制约”的理论基调。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研究成果

1)产生

时间地理学的诞生来源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共同需求。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末,地理学家批判与反思计量革命中的宏观数据与模型对科学的有限认识,开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另辟蹊径探索科学问题,这是二战后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哈格斯特朗(Hägerstrand)作为时间地理学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与表示系统的形成源自于他个人的研究兴趣,即从计量时期对时空汇总行为的大尺度研究转向后计量时期对较短时期个体运动的细致剖析(柴彦威等,2012)。另一方面,瑞典等高福利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由经济增长转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间地理学对在区域规划中如何实现时空间中社会资源与福利公平配置的有效性研究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柴彦威等,2000)。

2)基本假设

传统的地理学研究注重空间的观念,地理学第一定律作为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强调空间距离造成的隔离,即强调距离摩擦力的存在(Tobler,1970)。如前所述,时间地理学在遵循空间距离阻隔的概念基础上,引入了时间统合的考虑,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去认识人的行动及其过程的先后继承性,把握不同个体行为活动在不间断的时空间中的同一性

对于个体的日常活动来说,要完成任务就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在给定的时间与地点持续一段时间来进行某项活动,并且需要与其他个体构成群体而共同完成部分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无法回避时间的流逝,任何任务的完成都需要消耗时间。不同任务之间是互斥的,个体在时空中必须且仅存在于一个时间和空间点,这样的存在必须是连续的,不存在时空跳跃的可能性。

因此,从某种意上来说,时间地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不仅有限,而且不可转移。尽管有时一个人能够同时承担多个角色,但更常见的是在从事某个角色的时候不可以同时从事另一个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需要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持续一定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每个人从事的不同角色将形成不可变更次序的活动序列。于是,空间中的某一点一定是与更早之前的某一点相关联的,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状况的制约。在考虑人的行为的时候,时间与空间不能够分离开来处理。因此,时间地理学将传统的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秩序动态扩展至时空间资源配置和时空间秩序动态,特别强调了时间秩序的动态性(柴彦威等,2000;张艳等,2011)。(www.daowen.com)

时间地理学认为个体在时空间中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对人的细致剖析使其形成相对清楚的基于人的根本假设:①人是不可分的;②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③人在某个时间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是有限的;④每完成一个任务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⑤人在空间中的运动需要花费时间;⑥空间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⑦任何领地空间都存在一个有限的外边界;⑧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的状况的制约(Hägerstrand,1975)。

基于此,哈格斯特朗(Hägerstrand)发展出一套在时空间中表达微观个体连续运动轨迹及行为机制的概念体系和符号系统,即在三维的时空间坐标中利用二维坐标来表示空间,利用第三维坐标来表示时间,将微观个体在时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表示为时空路径(Space-Time Path)。个人路径不随时间发生移动时在时空间轴上可以表示为垂直线,而发生移动时则表示为斜线,斜线的斜率表示个体在时空间中的运动速度。个人在参与生产、消费和社会活动时需要停留在某些具有永久性的停留点上,由于这些停留点包含一定的设施并具备一定的职能,因此称之为驻所(Station)。在特定空间中,个人的活动受到时间有限性、能力有限性的制约,使得其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在整个空间中活动,则时空棱柱(Space-Time Prism)刻画了个体在该时间范围内一定的时空预算下所有可能发生的路径的集合。时空棱柱的形态综合反映出发地点、移动速度、活动计划以及活动目的地所施加的组合制约等,进而构成时空行为决策的微观情境。从本质上来说,时空棱柱是对制约个体运动轨迹的各种制约的图示化表达,直接反映出行为轨迹背后的微观机制,它不仅能够用在个体层面,也是个体与空间互动分析的重要工具。

个体在时空间中的行为能力具有有限性,时间地理学规范地定义了时空制约的类型与范围:①能力制约,指个人通过自身能力或使用工具能够进行的活动是有限制的。这主要是由睡眠、用餐等一些生理性制约和移动所受到的物理性限制组成的。②组合制约,指个人或群体为了从事某项活动而必须与其他的人或物的路径同时存在于同一场所的制约。组合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每天时空棱柱中的路径,决定了个人在何时、何地必须要与其他个人、工具、设施相结合以便进行生产、消费及社会交往。③权威制约,指法律、习惯、社会规范等把人或物从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中排除的制约。对于某些空间,只有具备一定权限的人才能得以进入。领地的范围小到房子、办公室,大到整个国家。

以上三类制约的提出,其实是对“时空间”与“人的基本假设”的高度整合与提升,也确立了时间地理学强调“制约”的理论基调。时间地理学认为个体在时空间中是均质的,在可达的时空范围内是随意选择的,但仍然试图建立一种普适的行为规则,并讨论如何改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以改变个体所承担的制约,有别于后期行为地理学强调个体“能动性”的作用。因此,时间地理学源自于对计量革命的批判,但其创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留有计量革命的烙印,近期时间地理学的理论调整均对这些问题与缺陷进行了回应(柴彦威等,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