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研究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研究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居民活动空间所折射的问题包括:①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宏观尺度的空间问题;②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是从日常生活角度体现出社区空间对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③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化,以活动空间来体现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弥补静态社会空间研究不足的一种途径;④社会文化的日常实践,是挖掘更深层次上行为的文化含义,由日常生活折射文化价值观的隐性影响。

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研究

本书从城市居民的时空行为特征研究出发,讨论以个体为单元的活动空间,由此挖掘城市空间性、制度性、社会性等因素对居民活动空间形成的影响机制,并由此透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合理性、社会空间均等化等现实性问题。本书的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整体研究思路

在“是什么”的研究中,重点讨论如何来刻画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其中,时间利用、空间利用是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从宏观上描述城市居民行为模式,构成特征分析的基础;出行链的分析则考虑到个体居民活动安排的连续性、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交通方式是对这种连续性或关联性的细致刻画,描述了居民在城市空间中发生时间—空间转变的过程;对于非工作行为同伴选择的分析,是在时空制约的基础上,找到行为分析中更体现居民意愿或主观选择的侧面。这五项要素的分析,体现出对“基本特征—行为过程—主观意愿”三个递进关系的行为特征研究。(www.daowen.com)

在“为什么”的研究中,本书试图在空间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制度性因素,如中国城市所经历的社会主义低速均质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仍表现出的高度行政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还包括社会性因素,如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社会隔离、不平等、群体冲突等问题。

对于活动空间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由行为挖掘出城市空间问题的桥梁。因此,在“含义”的研究中,本书对上述三个因素进行了回应。由居民活动空间所折射的问题包括:①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宏观尺度的空间问题;②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是从日常生活角度体现出社区空间对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③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化,以活动空间来体现生活方式的差异,是弥补静态社会空间研究不足的一种途径;④社会文化的日常实践,是挖掘更深层次上行为的文化含义,由日常生活折射文化价值观的隐性影响。

在整体思路阐述的基础上,本书对三个核心研究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解,同时强调了每部分内部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重点,并且详细分析了本书在前人基础上所做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