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贺州瑶族宗教用具:文化传承与与道教异同

贺州瑶族宗教用具:文化传承与与道教异同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师公所用整套法器尽管受道教影响较深,但以盘瓠崇拜为代表的瑶族自创文化在贺州瑶族的宗教文化中仍占重要地位,故而贺州瑶族宗教用具不完全与道教相同。尖头瑶、包帕瑶、土瑶地区师公的专用器具。代表马,是用来迎接吉神的交通工具。师公主持还愿、度戒、丧事打醮等宗教仪式期间,跳请神舞时与铜铃配套使用的法器。道教中的太清、玉清、上清三神分别为瑶族宗教中的道师、经师和师师。

贺州瑶族宗教用具:文化传承与与道教异同

瑶族师公所用整套法器

尽管受道教影响较深,但以盘瓠崇拜为代表的瑶族自创文化贺州瑶族的宗教文化中仍占重要地位,故而贺州瑶族宗教用具不完全与道教相同。

(一)上元棍。尖头瑶、包帕瑶、土瑶地区师公的专用器具。代表马,是用来迎接吉神的交通工具。棍身木质,用金黄色龙纹装饰,两端有铁饰,棍通体刷红漆。上元棍只限于度二戒以像能带神像主持法事的师公使用。

(二)牙简。师公主持还愿、度戒、丧事打醮等宗教仪式期间,跳请神舞时与铜铃配套使用的法器。表演时,师公右手持铃、左手持简。简为木质,圭形,上尖下方,外涂刷红漆。腹面平,上画盘王立像,盘王双臂交抱,怀揣牙简。盘王脑后有背光,头顶上有一顶云头帐盖。牙简背面微凸呈半弧形,背面正中写有道师法名。

(三)零刀。师公主持仪式时用于驱邪的法器。铁质,刀身柳叶形,刀刺较尖,刀刃较钝。刀柄用绳纹钢扭成凸字形,刀柄上还挂有5个铁环。

上元棍

牙简

零刀

法筶5瑶族师公在打法筶

瑶族师公在打法筶

(四)法筶。道师占卜吉凶时使用的法器。制成方法是先将竹、木或牛角等材料加工成内部实心,外表象牛角的粗坯。然后将粗坯从尖端到底端沿中线均分成两半,形成一幅筶坯。筶坯背面弧隆代表阳,腹面平代表阴。阴面还要从底端到尖端按从长到短的次序刻凿出七道凹槽作装饰。师公占卜吉凶时,先将一幅法筶握于手,然后轻掷于地,如果一件分筶的阳面和另一件分筶的阴面朝上称“胜”;如果两件阳面均朝上称“阳”;如是两件阴面均朝上称“阴”;如果阳、阴、胜三种迹象连续出现称吉,否则为凶。

盘王印印纹

盘王印

道经师宝印印纹

狮形钮道经师宝印

(五)盘王印。师公作法时使用的一种法器,主要用于加盖符篆及榜文以证明弟子受盘王佑护。或用于度戒中的接印仪式。木质,印面正方形,印文不确定,是用八卦组成的各种符号。印把为长条形,印把有些为素面,有的则刻上“今正为与”4个字。印座的侧面大多为素面,有的则刻上使用法师的姓名。

(六)道经师宝印。师公作法向三清大道神祈求护佑时加盖篆符和榜文所使用的印章。印为木质,印把为长条形或狮形,印面正方形。印面刻有篆体“道经师宝”4字。道教中的太清、玉清、上清三神分别为瑶族宗教中的道师、经师和师师。“道经师宝”意即是这三清之神的宝印。此印在瑶族教义中有较高地位,只应用于已“度三戒”以上人员或已挂七星者的丧事,超度亡魂时由第一师公向“玉皇大帝”写超度书,祈望让死者进入阴间后当官,并管理一些无名小鬼。超度完后,正度师要将道经师宝印盖在超度书的“取向今庚”字款上。

(七)泰上王印。瑶族师公在主持还盘王愿仪式时使用的印章。贺州每一个奉有太公神的瑶族家庭,只要条件允许,至少每一代人还盘王愿一次。但有些人家因无力承担经济开支,连续好几代人都不能还愿。而一旦家庭遇到大灾难,则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尽快择日举办还盘王愿活动。还愿时,需向玉皇大帝和盘古大王(盘王)奏明没有还愿的原因,奏请盘王和玉皇大帝消灾降福,并把这些心愿写在一个奏章上,在奏文中间写上“取向今庚X年X月X日”的落款,最后把“泰上王印”盖在“取向今庚”款文上。盖完印后,对天烧掉奏纸。

(八)堂鼓。瑶族群众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上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一段硬杂木的内部掏空,然后在底面钉一块木板封住底口,上部用一块牛皮盖面。使用时,敲击牛皮,让它发出洪亮的声音。

(九)唢呐。贺州瑶族群众在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金属质地称作碗的喇叭口。贺州瑶族不能自产唢呐,主要靠外买。贺州东山瑶在婚礼上,唢呐还需与长号合奏。

泰上王印

堂鼓

唢呐

长号

1公长鼓

2母长鼓

(十)长鼓。瑶民族用于祭祀盘王的一种特有打击乐器。鼓身用桐木或梓木制成,分三段,中段为鼓柄,圆柱形,实心。两端各有一段鼓腔,形如喇叭,内心掏空,并用羊或牛皮蒙盖口端。使用时,由鼓手敲击两端皮面发声。如果往鼓面上涂黄泥,还可根据需要调节鼓声,故又名黄泥鼓。长鼓还有公鼓和母鼓之分,且二者的鼓形和尺寸各不相同。公鼓较长,鼓身中间细小、两端鼓腔粗大,形如两个倒接的喇叭。母鼓较短,鼓身鼓腔接合部有隆突的旋环,鼓腔似桶。公鼓和母鼓鼓身都可以素色或彩绘龙凤图案。一般地,长鼓只在盘王节的歌舞活动中方才使用。相传在一次打猎过程中,瑶族的创世祖盘王被一只山羊顶死。盘王的子女为了报仇,捉住山羊用它的骨头做成了长鼓身,皮做了鼓面。以后每年在给盘王还愿的时候人们就敲响长鼓,以示为盘王报仇,不忘祖恩。

(十一)水陆画。贺州瑶族在举办还愿、打醮、度戒等宗教仪式时,都要布置道场,在道场祭神案台的墙上都要悬挂水陆画,意为超度水陆一切神鬼的画,是大堂画像和神司画像的总称。画面内容虽然都是道教所创的各方神仙,但神像造形不固定,不同的画师有不同的画法,而且不同支系的瑶族师公所使用的画像数量不同。一套大堂神像除一横向的大道桥画外,土瑶师公使用11幅竖向画,而尖头瑶为17幅竖向画,包帕瑶有14、16、18幅竖向画这三种规格。画幅数量虽然不同,但每套神像中都包括有18路神仙,分别是:元始、灵宝、道德、玉皇、圣主、十殿、张天师、李天师、海幡、太尉、马元帅、康元帅、关元帅、邓元帅、辛元帅、赵元帅、库官和鉴斋。天府地府、阳间、水府等4处小功曹的神像有的直接画于竖幅主神像的左右两个底边角位置,有的单独成像。大堂神像只限三戒、四戒职位的师公使用,用于统领附在大堂神像上的神兵天将。

神司像有总坛、太尉、海幡、唐葛周三将等4幅竖幅神像,外加一横幅大道桥神像。神司像限于卦三台灯、卦七星灯、度二戒等级位较低的师公使用。

大道桥画的寓意是接通人与天地二界的桥梁,横着悬挂,类似对联的横批。其余竖幅画像又称“三清大道画”、“三清大道像”、“三清福像”,均竖着悬挂。

1.大道桥画。其上画着神鬼两界的各种信差,如功曹、引光童子等,描会信差们往返天地的场景。只能是正度师主持度戒、还愿仪式或已挂七星者死时的祭奠仪式上才能使用。一般在还愿、度戒的时候置于三清正位神画像的上方。治丧仪式开始时,先悬挂在三清正位神上方,然后等到超度亡魂时,就换到灵堂外檐,从屋顶垂直吊下。

大道桥画

2.三清大道鉴斋像。描绘信士供养道界法坛和吃斋情景的画卷。鉴斋神在瑶族法教中管厨房。此画在度戒开坛时挂于厨中,而在还愿和丧事活动中,则被挂在神坛上。

3.三清大道地府、天府像。描绘玉帝署理神界事务阎王署理阴间事务情景的画卷。在瑶族宗教中,神界和鬼界是合一的,为了表达对玉帝和阎王同样尊重,同一法师会同时使用两幅阎王与玉帝署堂理政像,但阎王像在上者称为地府像。而玉帝像在上者称天府像。

4.三清大道灵宝天尊像。灵宝是瑶族宗教中三清大道神之一,又称元始天尊。元始天尊为主神,坐正中央,顶带火焰背光。画像下方设有“立碑”方印。

5.三清大道总坛像。描绘道家诸仙在总坛开坛讲经场面的画卷。由上至下,画面共分九层。第一层五神,从左到右分别是玉皇大帝、灵宝天尊、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圣主,这5位神在瑶族教义中称为上坛神。玉皇大弟与圣主是同一人的不同法身,灵宝、道德和元始是三兄弟。元始法术最高,也最尊位。然后是灵宝和道德。道德年纪最长,灵宝年龄第二。第二层七神,第三层七神,第四层七神,第五层九神,第六层十三神,第七层八神,第八层八神,第九层七神,其中第五层至第九层大部分神骑马,第六层有2人骑鹤,第九层最右一人立于亭下。

6.三清大道海幡像。海幡是能兴灭风浪,降服水中恶魔的神祗。海幡神像用在还愿、治丧、度戒等宗教仪式上。海幡与总坛、太尉、唐葛三将共称下坛四神,法事的时候下坛四神被挂在正厅的坛上。但海幡又是这四神中的第一神,他被挂在面对墙壁时的右手边。在瑶族教义中,下坛兵将是卦三台属初法等级的人所率兵将,因为卦三台的人不能开天门也不能请天将。如果法力等级高的法师如挂七星、加职、度三戒等则可率上坛兵将(也叫天兵天将)。没度戒的老人过世时,其治丧仪式上也可挂海幡像。每一幅海幡画像的中下部都会画“立碑”印,瑶语也称其为“法碑”。

鉴斋图

地府像

天府像

灵宝天尊像

总坛像(www.daowen.com)

海幡像

7.三清大道太尉像。太尉在瑶族宗教中是一名文武兼修的官员,也是下坛四神之一。还愿时,按面墙方向,从右至左分别悬挂海幡、太尉、总坛和唐葛周三将。治丧时其排位有所不同,按面墙方向从右至左分别是太尉、总坛、唐葛三将和海幡。

8.清大道玉帝像。玉帝是瑶族宗教中天界最高领袖,为主神,双手合掌并作“太上老君手诀”,背有背光,头上有冠。十余幅三清大道画中,只有玉皇、灵宝、元始、道德、圣主等上坛诸神像能挂在中间位置,而天府、赵元帅、张判师、十殿冥王、海幡等下坛诸神还愿时挂在正位的左边,丧事时挂在正位的右边。

9.三清大道唐葛周三将像。简称唐葛三将像。这三将是瑶族宗教中的神界武将。有些道师也用赵马辛三元帅代替。画面上共三神,由上至下分别是唐葛周三将,其中唐将军中年,葛将军老年,周将军青年。唐葛三将属下坛兵将,丧事时排第四,还愿时排第一。

太尉像

玉帝像

唐葛三将像

10.三清大道经宝天尊像。经宝是瑶族宗教中三清大道的五大主神之一,头上设有背光。

11.十殿像。描绘道家经书中虚设的地狱十殿阎王在听讼判狱的情景。

12.刀山护坛神像。描绘瑶族度戒仪式上有神来护佑上刀山的场景。

13.阎王像。阎王在瑶族宗教中是超度陆鬼之神。

14.太上老君像。太上老君为道家三清大道神之一。瑶族师公称老君为“道宝”或“道德天尊”。

15.功曹像。功曹是瑶族宗教中神鬼两界的衙差和信使。

16.公王神像。公王是能通阴阳的瑶族神仙。

17.龙王像。瑶族宗教中,龙王是超度水鬼之神。

经宝天尊像

十殿像

刀山护坛神像

阎王像

太上老君像

功曹像

公王神像

龙王像

(十二)木雕面具。富川平地瑶法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常佩戴面具跳舞。

(十三)三头木偶。富川平地瑶法师在主持法事,表演木偶舞时所持的道具。木偶由三个头像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下有一柄,用左手操持。背有绳索,右手通过提放绳索操作人头的眼、嘴等部位,并使之活动。

(十四)砍牛刀。富川平地瑶砍牛祭祖时的专用工具。刀身较长,铁质。柄为木质,用红绸布和红绳缠住,绳下系长条绸带,绸带上满饰金属圆钉,并绣有花卉。

(十五)神叉。瑶族师公在宗教法事上使用的一种叉鬼工具。铁质,可在跳驱鬼舞时作为师公的舞蹈道具;也可放置于神堂之上,或神坛之外的门坪处。

木雕面具

三头木偶

砍牛刀

神叉

【注释】

[1](清)光绪1890年刻本,顾国诰:《富川县志》山川条记载:“红岩山,县南二十里。岩通数里,内有深潭,不知所抵。山前有寺。”

[2]茅樟村头人收藏《觋公作法用经书唱本》录写的唱词是:“拜发功曹书状请,淮南庙里请刘娘。仙娘正坐淮南庙,功曹成书到庙堂。判官接书从头看,番师专奉请刘娘”。

[3](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广东四。

[4]盘黑鼓:《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盘瓠像,犬首人身,赛毕藏之,不以示人。或至野外跳平烛舞,曰盘黑鼓。”

[5]《葫芦晓》:讲述姜发果与雷王斗法的故事。姜发果将雷王抓住,伏羲兄妹却将雷王救出。雷王赠伏羲兄妹葫芦籽。雷王发怒要惩治姜发果,洪水淹天,人类淹绝。伏羲兄妹因种雷王所赠葫芦而得救。洪水过后,兄妹两自相婚姻繁衍人类。

[6]盐信:用红纸包上少许食盐当作邀请函。盐信是瑶族群众邀请道公、至亲的大礼。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情都得暂时搁置以便按时赴约。

[7]《三韵曲》:指《盘王大歌》中的《黄条沙》《三逢闲》《万段曲》等三种乐曲,唱词内容是歌颂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客人感谢主人。

[8]平度:一刀纸、一支笔和一锭墨的合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