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到饮食,从房屋建造到庄稼种植,从生老病死到婚丧节庆,宗教活动惯穿于瑶族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贺州瑶族地区宗教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最大的形式和最丰富的活动是祭祀盘王。
草标
祭祖
(一)草标。过山瑶和土瑶认为草标有灵,如遇凶灾,就在山上用草打一个结,称为草标,然后对标祈佑,认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保佑。而且,不同形状的草标有不同的含义:十字形的为栏路标,以神的名义告诫人们前方道路不通或有危险。人字形的为提醒标,提醒人们不要让牲畜吃了附近的庄稼,否则就会受到神的惩戒。“7”字形的为物权标,如果在山上打柴太多,一时间无法挑回家,就在柴上做一个草标,表示这是有主之物,而非遗失品。外人看见这种有草标的东西,一般也会自觉遵守规矩,不会将财物取走。因为他们认为,取走了这些不义之财会遭遇灾难。在屋前竖一枝茶树枝或金竹枝的为出世标,表示神灵保佑,让这家人添了孩子,茶树枝代男孩,金竹枝代表女孩。打“同心结”的为恋爱标,两个年轻人如果相互有意,约会时,先到者会插上这种草标。其他人看到这种草标会自动避开,否则,打扰了年轻人的好事,就会遭受天谴。草标打成两头空形状的为分手标,恋爱男女如果一方见到另一方在约会地插下这种草标会自动取消约会。
(二)祭祖。自民国迄今,贺州瑶族每家每户都有举办祭祖仪式的习俗。有些家庭由于条件限制,祖先神龛暂时还未建立起来,平时就在进餐时由家主念出祖先名字,撒些酒饭于地面,表示供奉家先。只要条件允许,每个瑶族家庭都会尽力在自家堂屋设立祖先神位。但瑶族神龛比较简单,神龛上不写字,不置香钵,只放一碗米或一只竹筒,供插香用。凡立有神龛的地方,神龛就是祖先神灵所在,这里不许张挂衣物、不许乱敲钉子、不许点油气很大的灯、产妇不许从神龛前经过、外来女客不得在神龛所在的厅堂入睡。
瑶族所祭拜的祖先一般只限于祖父母、父母两代。一年中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清明、五月端午、七月半、八月十五、十月十五及农历除夕都是祭祖的节日。其中七月半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接祖送祖节,活动由家庭单独进行,需要做些饭菜敬供。
清明节由家族共祭,从清明到谷雨之前约15-20天内必须到祖公坟上扫祭。过山瑶和土瑶在清明时多祭近祖。以家庭为单位全家出动,带着孩子同去,让孩子认知祖坟方位。平地瑶则同房集体扫墓,清明时所祭之祖较过山瑶要远好几辈。同房族之中如有人因死亡绝后,家产由同房人继承。凡种他田土的人要将收获的一部分,每年买些供品用来祭奉他,祭完之后,大家聚吃一餐。
春节祭祖,由家族中一位老人由近及远念出历代祖先的名字,念时全家人在旁静听,念完之后方才进餐。
(三)祭火。历史上,瑶族刀耕火种,煮食、御寒也都离不开火。瑶族家庭把火看得很神圣,火塘是火神的所在,里面终年保留火种。不许在这里吐痰,更不许从火堂上跨过。在野外临时燃起的火堆,熄灭时也不能用尿来淋灭,只能用土或水。
(四)祭盘王。瑶族每迁一处,都会建造盘王庙,置盘王神像,每年“时节祀之”。此外,每隔数年或十数年,还要还盘王愿。
因为相传盘王是一只神犬,历史上,瑶族禁食狗肉。瑶族养狗,只是为了打猎和看家。狗老了不能行动,宁可让它死掉或卖给山外的壮族和汉族,本族内一律禁食狗肉。
在衣着、饮食等方面模拟图腾盘瓠也是祭拜盘王的重要内容。相传盘瓠是五彩神犬,毛色斑烂,而贺州瑶族又都是以盘王为创世祖的盘瑶,所以贺州瑶族服饰无论男女都在领边、袖口、裤沿和胸襟两侧镶上花纹图案。有的瑶族支系如开山瑶女上衣还特意把上衣剪得前短后长,模仿狗尾。包帕瑶妇女将则发结梳成两耳状,再覆上花帕,腰带在臀部还要掉下一截,模仿狗耳和狗尾。
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都江瑶村师公赵有福在主持祭盘王礼
对盘瓠的图腾崇拜还突出表现在“跳盘王”的祭神仪式上。“跳盘王”是祭祀盘瓠的一种歌舞娱神活动。早在唐宋时就已盛行,为的是求得盘王保护氏族人丁兴旺。一般由村老或家族长老主持,祭品最主要是猪头和猪肉、鸡等。仪式中,一个重要节目是挑选3对未婚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充当“唱歌仔”,代表盘王子孙。他们在巫师(或地方歌师)的带领下,唱《盘王歌》《流落歌》和爱情方面的歌曲,并协助巫师跳神。歌词内容从盘古开天辟地唱起,中间要唱瑶族迁徙经过以及耕山、狩猎等生产生活情况,其间还夹杂不少婚姻爱情故事。钟山县两安镇沙坪村一带的瑶族在“跳盘王”时还要选一对童男童女协助巫师跳神,跳到兴浓之际,将一条红巾从胯下穿过,红巾的两端分扎在两人的腰间,然后童男童女手足着地爬行,以舞蹈动作模拟神犬,称为“盘黑鼓”。跳盘王活动中由于引入了道教的还愿打醮仪式,故又称“还盘王愿”。
长鼓是瑶族祭盘王时的专用乐器,除在“跳盘王”时使用外,平日不许在家随意敲打。民间传说,如果平日敲打,鬼就会进屋,招来灾难。
祭盘王一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每一家族之族长家中厅堂均专设一神龛,内供盘王神位。除每月正朔日、年中节庆祭祀外,逢度戒、还盘王愿、奏堂齐时还必杀猪宰鸡,请师公设坛喃神,请歌师率童男童女唱《盘王歌》。
祭盘王时,也表演盘王故事,谓之游盘王,让盘王高兴。在每年的农历10月下旬还要过盘王节,但具体是哪一天过节则由各家根据自已的情况而定,过节这天的主要活动一是向盘王还愿,二是祭祀盘王。
周海林设计的盘王像
祭盘王时,一律都要张挂盘王像,但历史以来,盘王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2008年富川县瑶族画家周海林创绘的盘王像被广西瑶学会认定为标准像。
富川平地瑶在白露之后,会选择一个吉日举办接盘王礼。届时,预备一顶轿子,轿里放上新被,用轿将盘王从庙中接进村。然后在全村选5个地点摆供桌,由附近各家上供,奉献鸡鸭香纸。另外,全村还要集中供一桌。活动持续一天一夜,一共要上供两次。第一次是凉糍粑和鸡鸭,第二次是加热的糍粑和鸡鸭,最后是晚上杀猪祭祀,全村人在这一天一夜时间里还要唱歌跳舞。
为祀盘王,贺州瑶族民间每年有3个节日要蹲地而食:一是农历大年30晚,二是农历10月的盘王节,三是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
蹲地而食之前要先敬神
(五)富川洋冲平地瑶还洪门愿。相传洋冲平地瑶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有举办还洪门愿的习俗。每年5次,时间是正月十二、二月二十八、五月二十八、八月二十八、十一月二十八。每次杀一头猪,做一些糯米糍粑,集体祭拜盘王,主要是祈求禾苗不生虫。之后共进食一餐,历时半天。
(六)竹幡。在祭拜盘王时瑶族师公会砍下一些竹株作为幡杆,并保持竹枝和竹叶。因为瑶族民间传说:盘王在一次打猎时跌下山崖,遗体挂在梓树上。为了不伤着盘王遗体,子孙们用带叶的竹株将盘王杈下树。并在此后的每次盘王祭祀仪式上使用竹幡。
(七)盘王庙中挂童鞋。贺州瑶族不孕妇女喜欢购买一些童鞋挂到盘王庙的内墙上。她们认为,只要这样做,盘王就会赐给她们孩子。如果有人家小孩生病,则会去庙里购买一双挂在庙墙上的小布鞋,认为这样可保孩子无病无灾。
(八)还盘王愿。相传,瑶族原住南京会稽山石宝殿,因兵荒马乱,被迫从石宝殿搬家。途中渡海遇到大风浪,十二姓瑶人中有几姓翻了船。瑶人合族恐惧,便在船头叩请盘王派五旗兵马保护,并许愿承诺,如平安到岸,将不忘祭祖还愿。风浪果然停止,瑶族平安渡海。从此以后,瑶族每迁到一处地方,都建造盘王庙,举办还盘王愿活动。
迄今贺州瑶族同胞仍向盘王祈祷,祈求盘王保佑子孙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一旦愿望实现,为兑现对始祖盘瓠的许诺,答谢盘王,就一定要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或盘王节期间择时举办大型的还愿活动。
东山瑶还愿堂
平地瑶称还愿为朝踏。12年一小朝踏,24年一大朝踏。小朝踏由全村集体举行。同村每房至少派一名代表共12人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会请来2名道师和公选的2到3名头人一起主持仪式。主事人皆穿白色内长袍一件、蓝色外长袍一件,用白带扎腰,头围一块花布毛巾,其中一人扮姑母,其余人扮姑子,由姑母领唱,姑子合唱,连唱带舞,共3天。大朝踏理事会24人,包括头人、道公、师公的12人不打长鼓而打排板。活动共3天,期间全村每天都要聚餐。
过山瑶和土瑶都把还愿活动称为还盘王愿。活动名目繁多,包括祖宗愿、盘古愿、半路愿、屋角愿、簸箕愿、猎头愿、圆婚愿、老鼠愿、宝书良愿、大朝良愿、祭兵良愿、公愿、婆愿等。还盘王愿仪式复杂,分集体举办和家庭举办两大类。
家庭举办的还愿活动又名屋角愿、家愿。家祭也称小祭,历时一天一夜。目的是祈福禳病。从清代开始,岭南每个瑶族家庭的祖堂神龛上都设有盘王像,“家有画像,犬首人服”[3]。家愿多在祖堂西厅布置愿堂。其程序是先请师公择好吉日,再请师公3人和鼓乐队一支布设愿堂。如果有人家因新建房屋还来不及在祖堂上设神龛,就将盘王及诸神画像用竹杆悬挂在厅堂。祭时,鼓乐齐鸣,一名师公持长鼓绕身而舞,另两名师公口唱《盘王大歌》,拿短鼓相向而舞。直至半夜。还要表演盘黑鼓[4]:一师公扮男的,一师公扮女的,用一根红带由胯下穿过,互相牵扯。家人则随师公在厅堂中转圈,至天亮方才结束。
集体还愿活动由一个村寨或多个村寨集体筹办。有的则是整个家族合族大祭,一般3天3夜。大祭时要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听宗教师唱述盘王来历,赞美他的功德,还要讲述瑶族的迁徙历史,教育后代不忘祖根。其程序是先建立称为“会首”的理事机构,确定理事人。若一寨举行,总理事人由头人担当。若几寨联合举行,由各村寨派代表组成会首。会首的任务是请人择定良辰吉日、筹办各种祭品和安排祭祀、文艺、勤杂等人员工作。祭祀人员包括还愿师、祈兵师、赏兵师、掌台师(又称五谷师)等4名正度师公,每名师公配1名助手,共8人。文艺人员包括4名歌娘歌师、4名未婚女青年、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人员若干。勤杂人员有厨官、厨娘若干。
大祭仪式开始前要先在盘王庙内布置还愿堂。还愿堂的布设方案是在盘王庙的“瑶王殿”神龛上安放盘王及瑶族神话中的各种神像,左边是赵元帅、元始天尊、天府、李天师、张天师、地府、阳府、张玄师、圣主等彩绘神像。右边是道德天君、玉皇、海幡、太尉、十殿等彩绘神像。神司像旁的空余墙上还挂“满堂众主”剪纸像,左3幅、右4幅。盘王庙外侧设倒置石臼一个,内竖竹幡若干株,幡上系有玉米、粟米。在离
2东山瑶师公在跳出兵收兵舞
还愿活动中,烧掉接神符引,开始起祀
接神符引
1东山瑶集体还愿活动时在盘王庙中设立的还愿堂神像盘王庙不远的空坪上还要扎一个云台,即用四根高约1.2~1.8丈的杉木作柱,制成下宽上窄的梯形方台。方台上面用木板铺成台面,台的一侧还要扎横木为梯方便上下。
大祭的还盘王愿活动,其祭祀仪式因举办时间、地域和姓氏不同而不同。较为普遍的程式是:
第一阶段:还马头噫者愿。时间一天一晚。良辰吉日当晚,4位师公进入愿堂,用代表瑶族十二姓的十二枝鸟铳朝天鸣放,并舞动长鼓。接着吹笛、笙,由师公跳统称为《盘王舞》的各种舞蹈如《铜铃舞》《出兵收兵舞》《约标舞》《祭兵舞》《捉龟舞》等。整个仪式由唢呐乐队全程伴奏。
接着师公起祀,约请龙城庙高王、贺街浮山庙陈王、伏灵庙五婆圣帝、莲塘立琴庙盘古王、三清三元以及刘娘庙的刘三娘、草司庙五旗兵马、五谷娘娘、土地公公、风伯、雨师等众位神圣来到坛上,然后开坛接圣。五谷师打开愿堂大门招五谷。
包帕瑶还簸箕愿
1东山瑶还盘王愿流乐
2东山瑶还猎头愿时使用的小猪
接着还缘盆愿,即簸箕愿。将簸箕摆在愿堂中央,簸箕内摆一些米和一封接神的黄榜,一封接神的墨书文引。由头人头顶簸箕,来到已经插有香支的神坛前。然后师公念经,约请盘王和东西南北中五旗兵马来到神坛,并点燃符引,意思是将这些请贴和赠礼送给众神。接着,师公将取下悬挂在还愿堂内的彩绘神像,向祖宗奉献天府桂林府、地府梧州府、水府广州府、阳府家先府等称为阴钱的“四府图”,最后送圣。
第二阶段叫还猎头愿。意思是用猎杀的野猪来供奉盘王。时间一天一晚。从这个阶段开始,此后所有阶段瑶语统称为“流乐”,意为玩乐,从始至终都要吟唱《盘王大歌》。先将大小猪各一头在庙前赶入猪笼,再放出来宰杀。传说漂洋过海上岸后没有家猪祭祀盘王,于是上岸后用笼子装野猪作祭品,赶猪入笼就是还原当年抓野猪的场景。把大小两头宰好的猪摆在大小不一的两张桌子上。用来祀奉家先。然后师公、歌师、歌娘喃唱《盘王大歌》中的《葫芦晓》[5]。接着唱《盘王登殿瑶人出世》,这支歌主唱盘瓠的故事。再唱《十二姓瑶人游天下》和《愿骨歌》。
第三阶段:还“圆婚愿”、“老鼠愿”、“围坛游愿”。唱三韵曲,举办各种娱神活动,时间一天一晚。
圆婚愿:意即用美好的婚姻活动来还愿。4位用盐信[6]请来的未婚女青年,在一位年长歌娘陪同下来到愿堂,听师公喃唱“请红罗挂帐神”经文。唱完后,参加还愿的已婚男青年在围观人群中找来4位未婚男青年,师公将4对未婚男女分列两旁,并领他们向神像、众人分别跪拜作揖,接着4男4女喝交杯酒,演绎婚礼拜堂仪式。
还愿活动中用白布条架设的接神桥
老鼠愿:意即用老鼠肉供奉还愿。在愿堂的盘王殿下铺一张草席,席上摆一大碗粉蒸芒鼠肉。师公喃唱《三韵曲》[7],接着架桥接神、扫瘟神、迎接众神。
围坛游愿:意即围绕神坛唱歌还愿。歌娘带四男四女到庙外唱“十二月歌”、“世围地”、“过乡诗”、“藏船歌”等曲目,师公亦出来与歌娘对唱“讨愿歌”、“入连洞”等曲目。
道场上的游十殿礼
第四阶段是游十殿。道师认为,地狱有十殿阎王,每殿阎王都需要供奉。这一阶段的主要供奉方式是唱歌娱神,时间一天一晚。在愿堂内将4张方桌连成“横连大席”,席上摆11份礼品,10份小礼品是一碗米、米中插腊烛、纸剪的供牲和一封利市(红包)。大礼品是盛于碗内的一整只煮熟的白条鸡。10份小礼品分送十殿阎王,一份大礼品送阎罗王。师公、歌娘、4男4女围小席饮酒吃菜,唱《盘王大歌》中的“刘三妹娘歌曲”。
第五阶段:送神归,这个是最后阶段。早餐后,人们齐集盘王庙,会首给每人一叠纸钱,大家一齐跪在神像前随师公念唱“解神意”曲目挽留众神,请众神保佑盘王子孙平安。众神挽留不住,师公于是宣布众神打道回府。众人起立,将纸钱交师公燃化,送神归去。师公喃唱送神歌。还盘王愿结束,晚上大摆筵席,全部参加者入席。
(九)度戒。度戒是瑶族实施社会公德教育的一种宗教仪式。主要强调盘王在瑶族宗教中的轴心作用,又称“过牌”、“功德修成”。瑶族宗教规定,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子才能被承认是盘王子孙。而且认为灵界中有许多阴兵,每一个人都有“阴兵”附身。未受过挂灯、度戒的男人女人,称“白衣人”。男白衣人有36份兵头,女白衣人有24份兵头。如一个家庭中的男性不度戒,不接受盘王戒律的洗礼,这些兵头就不听使唤,会出来作祟。另外,灵界中还有许多阴兵可供度戒男人带领,在灵界中默默地保佑度戒男人的家庭平安无事,福寿康泰。在度戒仪式中获得的法号越高,统领阴兵的数量就越多,挂三台灯的师公统32万神兵,挂七星灯、大罗灯和度二戒的师公统72万神兵,度三戒师公统120万神兵,四戒师公统180万神兵。
一位不从事宗教职业的瑶族男子一生中至少经过一次度戒,否则死后只能做一个凡鬼,灵魂不能“升天”,来世不会有好报应。而一个决心成为师公的男子,必须要花时间抄写并熟读师父的全部经书。受戒者可以是成年男子,也可以是五六岁的孩童。瑶家女子一般不参加度戒,但允许已婚夫妇一同受戒。瑶胞认为,经过受戒的夫妻即使到来世也还是伴侣。在贺州八步区黄洞瑶族镇黄洞村、昭平县仙回瑶族乡、昭平县富罗镇瑶族村和文竹镇七冲瑶族村、平桂区大平瑶族镇,度戒民俗得到较好保留。
瑶族度戒又称五台法,或“走马台”,即受戒者要在度师的引领下在云台前受到各种考验。受戒仪式共分为卦灯、度二戒、度三戒、加职等4个层次。而卦灯,也称卦星,又分为卦三台灯、卦七星灯和卦大罗灯3个层级。在贺州,五台法较卦星流行要广。
1.卦三台灯。这是五台法度戒仪式中最为初级的层级,挂了三台灯的师男,会被度师授予神兵36名,并取一个法名。从此就有了成为师公的初级条件。但只能在逢年过节时主持赏家先、送小神小鬼之类的小仪式,不能打长鼓。去世后,后人们在为他举办“赏家先”的祭祖礼时只能呼唤他卦三台灯时所获得的法名。
卦三台灯的仪程简单:将竹制1米余高的三角灯架放在卦灯者前面,灯架上端竹筒各置一盏茶油灯,共三盏。师公一边喃唱“三台灯”歌,一边将茶油灯点燃,然后举着灯架在待度师男面前慢慢行走,表示师公向各位师男授予三台灯职位和36名兵马。同时,师男们要将师公事先授予的法事衣帽穿戴上身,上元棍、法筶、铜铃、牙简等法事用具也同时拿于手中。
2.卦七星灯。较卦三台灯高一个级别。仍被授予神兵36名。但如果同时加度“二戒”,则被授予神兵72名。与卦三台灯法师一样,主持宗教仪式时,可携带“行司神像”但不能携带大堂神像;可主持小法事,但不能担任“祭兵”之类的师公职位。卦七星灯的法师在主持法事时,可以打长鼓。
卦七星灯的程式是:师公一边喃唱“七星灯”歌,一边将七盏茶油灯点燃并放入一个圆形的簸箕中,然后手捧簸箕,在待度师男头顶上来回晃荡3次,表示师父正在向徒弟授予七星灯和36名兵马。接着唱退灯歌,将灯拿下,仪式结束。
3.度二戒。其流程是在大堂则边厅堂内安放一具三步刀梯,待度师男全部赤脚,先围着引度师公坐在堂前的草席上,引度师公施法术变脚,祈佑上刀梯时脚不受伤。变脚完后,正度师公率先登梯,每向上登一步阶,唱一句刀梯歌,爬到云台,回身召唤第一引度师公,带领第一批待度师男登梯,一般一位引度师只能带领师男11人登梯。接着,第二引度师带第二批,第三引度师带第三批登梯……全部人员登上云台后,仪式即告结束。
4.卦大罗灯。比卦七星灯高一个级别的卦灯仪式,仅在度三戒或度四戒的受戒仪式上举行。卦大罗灯时,如受戒者尚未经历过挂三台灯、挂七星灯和度二戒,需先行补上。度三戒者挂11盏大罗灯,度四戒者挂12盏大罗灯。度了三戒的师男被授予神兵120名,结印的师娘授予神兵60名,未结印的师娘仍是“白衣人”,只有24名阴兵附体。度三戒师公的名字在姓氏之后要增加一个“法”字。如原名“赵有财”此时应改为“赵法有财”。卦大罗灯后的师公在主持法事时有使用“大堂神像”的资格,可以主持祭兵、开天门、请天神等法事活动。
卦大罗灯的程式是:师公一边喃唱大罗灯歌,一边为师男点燃油茶灯,度三界的11盏、度四界的12盏。然后将灯放于簸箕中。另还要点燃一盏茶油灯放在大堂神位上。然后师公双手捧起簸箕在师男头顶上来回晃荡3次。表示师公向师男们授予大罗灯职位,并向三戒师男授兵120名、四戒师男授兵180名。最后唱“退灯”歌,将灯一盏盏从簸箕中拿出,仪式结束。
5.加职度四戒。比度三戒高一个级别且必须与度三戒同时举行的一种度戒仪式。凡加职度四戒的师男可领神兵180名,同时师男的名字也要改,就是去掉三戒时已取得的姓氏之后增加“法”字和名的前一个字,仅保留姓和名的最后一个字,同时在名后加上排行。如“赵法有财”在家排行老大,就改为“赵财一郎”,排行老二则改为“赵财二郎”。“结印”的师娘在其配偶加职后也要改名,改为“姓氏+仙+排行”结构,如盘仙一娘。而且结印的师娘可领神兵90名。
6.度戒程式。从卦灯到加职,无论哪一个层级的度戒,其程式都是非常复杂的。完成一场度戒活动一般需要4天4夜,也有6天的,称6宵道场。一场完整的度戒活动,其仪式共分为八个阶段:
(1)前期准备: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组织人员并进行分工,备好各种祭祀用品,准备活动场地。度戒前,先由大约20多位已学法事但还不能独立主持仪式的“师男”们联合起来,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理事会,称为会首。同时会首中还要推举出一名召集人负责邀请师公,并统筹活动,择定度戒吉日。
聘请师公。一场度戒,共需师公18位,他们每人担任一个职位,即:正度师、开教师、保诵师、书表师、引度师、证明师、同行师、保举师、祭坛师、大明师、装坛师、纸缘师、诵经师、设醮师、执香师、茶主师、鼓锣师、吹笛师。另设官绿公、官绿婆各一人。
正度师也称第一大师公,统筹整个度戒仪式;负责携带神像到神堂。他可以带一名随从,随从的任务是帮师公挑行李、协助师公穿道服、戴道帽。还可以代替师公行罡步拜神,也称为“师哥替”。
“书表师”负责书写度戒榜文。还要帮待度三界、四界的师男和准备参加“结印”仪式的师娘撰写“阳处”“阴处”文牒各一份,以及“初夜表”、“关粮牒”、“投坛词”、“吊榜”等榜文。(www.daowen.com)
官绿公主管后勤,也称厨头;官绿婆必须是四戒师公的配偶,负责带领师娘们在大堂、九宫门等地烧香,在云台下接印。
1八步区黄洞东山瑶度戒中的夫妻接印.女接王母印.男接三戒或四戒印。
2阴阳据
所谓接印就是指已婚师男的妻子也即是师娘们在度戒时集中到云台前,跪着用前围裙将主度师从云台上抛下的“太上老君赐”木质“王母印”接住。凡经此仪式的夫妻都将获得法师给的阴阳据,也就是4份夫妻婚姻合同。其中一份在度戒仪式中被当场烧掉,以报告地府诸神两人是为夫妻。法师保存一份,以方便师公作为两人婚姻的见证人。夫妻各执一份。烧掉的称为阴据,保留的称为阳据。夫妻死后要把各自保留的阳据放在胸口带到地下,以便在来世继续为夫妻。
所谓师娘是指已婚的待戒师男们的配偶。在加职度四戒仪式上还需增加一名加职师。
正度师、祭坛师、加职师、引度师、书表师等几位主要师公需用“盐信”请。所谓盐信就是在请贴中附上一包盐,又称“盐纱细信”。给不背神像的次要师公以及官禄公、官禄母等人所送的请贴礼则只用香烟。
昭平县富罗镇包帕瑶度戒前度师与待度的“师男”们合影
度师受邀后,择一吉日与等待受戒的“师男”们一起到召集人家中启动“四府宝书良愿”仪式,叩请天府、地府、水府和阳府诸神与祖宗家先一起于度戒日降临。
准备物品。每位师公和待戒师男都要准备两套服装:一套是男盛装,一套是师公服。还要备上元棍一条、法筶一副、道剑一把、牙简一件、三界印和四界印各一枚、皇母娘娘印一枚。入戒时,师男们要在师傅的引导下内穿盛装,外穿师公服,腰系红带,头戴“上元”圣像或系一根红带。参戒的师娘则准备一套女盛装。
东山瑶度戒神坛
布置神堂。度戒来临日前,要在村旁能通电的地方选一空坪或一瑶民家中搭建神堂作为度戒场所。神堂分为大堂、工作室、厨房、餐厅和寝室。
大堂是度戒主要场所,设有一个香炉。大堂内要预留一面墙壁用来悬挂神像、榜文,这面墙壁前还要设一张木长桌用来摆放猪肉、鸡、酒等祭品。桌上设有五个神位,需烧香供奉。大堂后墙上安放一座用竹扎骨用纸蒙皮的会首先祖神位,称“大众先祖家先香炉神龙位”,这是宴请每位待戒师男“家先”参加戒礼,见证子孙接受度戒的供位。神位上摆着鸡和红包。红包用红布做成,里面包着米和铜钱,正面和背面都写有赠送人的名字。
大堂旁,设一间充当工作室的小屋,与大堂相通,供纸缘师折叠纸钱和加盖玉皇大帝印时专用。在大堂正门及两侧用竹子扎9个拱形门,拱门上贴彩纸,称“九帝宫门”。
寝室布置在神堂附近,分为师男寝室和师娘寝室,便于师男师娘分开休息。
库房里存放着现场制作的各种道具,如兵步舞所用的红旗、刀剑、斧头等,还有挂三台灯、七星灯用的灯架,升幡用的竹杆和刀梯等。
大堂外空坪上用雨布架设天棚,拉棚用的固定绳上粘贴有许多彩色纸条,这些纸条上罗列活动中餐饮所供的菜品名单,称为榜方。有午供榜,茶榜,酒榜,香榜等多种。
神堂外,在天棚两侧要设立一座云台和一具七步刀梯。
度戒仪式中度师带领众弟子登上云台
引度师为受戒者讲授戒律
度戒前一周,师男们要在引度师的引领下到神堂去做一个“升旨”仪式。意在告知“上圣”有多少个受度者准备度戒。升旨完后,师男及其师娘们要“净身”并分别进入男禁方和女禁房居住七天,称为入禁。为防身体有秽,入禁期间,师男们不得行房事,不许与妇女说笑、不得进入生小孩不满月的家庭、不得抱有屎尿在身的小孩、出门还不得望天。入禁后,谢绝包括夫妻在内的一切人等往来,如有要事须通过师公或官绿婆传递。师男及其家人还要与引度师一起在这一周内保持吃素。民间传说,如不遵守这些戒律,睡朦胧床时不能返阳苏醒,上刀梯时脚会被割伤。
受戒者的妻子按法师要求打扮,好进入女禁房参与丈夫的度戒活动,为接印做准备。
在禁房中,师男要听引度师宣讲诫训。训词一般只有十条,但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如:“一戒:敬让孝养父母;二戒:忠于君;三戒:不杀慈,救众生;四戒:不淫正身;五戒:不偷盗;六戒:不嗔杀,恕渡人;七戒:不谄贼,害善众生;八戒:不交游非贤;九戒:义奉戒传;十戒:看经不轻言急笑”。再如:“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不欺人,不做官……”
(2)做道场。7日禁房期满,度戒日到,师男们走出禁房开坛授戒,连做3夜道场。每夜道场所举办的活动各有不同。
初夜道场有三个仪程:开神坛、睡朦胧床和请圣。
开神坛。度戒日第一天早晨,师男们敲锣打鼓集中一起去一里外的路上,行跪拜大礼迎接引度师之外的其它受邀师公。师公回礼后,按师公在先徒弟在后的次序行到神坛。背带神像的正度师在坛前作简单的扎兵仪式,然后将上元棍插在神坛前,神像暂挂于上元棍上。接着带领师男们上香敬神,虔诚地教授师男诵读戒词。受戒者跟着度师立誓:“活在人世间,为人要正直、手脚莫要多、嘴巴莫要歪、见果莫乱摘……”誓毕,度师一边喃经,一边将燃烧的草纸掷入一个装了水的碗里,熄灭纸火,暗示受戒者以后如有行为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
熄纸火后,勤杂人员招待师公喝茶,毕后,厨房管事安排一长桌酒席,请师公上台就坐。一位师公喃唱整个度戒活动的仪式过程,其他师公围桌喝酒并唱和,这叫“起落脚酒”,历时约2-3个小时。
“起落脚酒”结束后,开始“捉朦胧神象”,就是在神殿大堂的墙上悬挂师公们带来的各种神像。神像分为大堂画像和神司画像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每套神像中必有一幅立碑画。所谓立碑就是画像下方所设的一个方形印框,框中有文字记述绘画工匠名字、绘画时间和画卷持有人的名字、法号及受戒情况、生活住址等情况,如“大清国广西省贺县赵有福嘉庆二十三年代写岁福有所归。”立碑画上还粘有字条,字条上写有师公毕生以来在主持度戒仪式时给自己的徒弟们授与的法号职位,字条越多,说明使用这套神像的师公所引度的受戒师男越多,这套神像的使用次数也越多。在大道桥神像画轴上面还要贴上黄榜,黄榜上写着全部待度师男们的出生日期和妻子、母亲的名字。黄榜很长,要由一位专设的师公将榜上所列全部名字念完。
挂完神像画后,就将受戒者及其亲友送给师公们的红包,和师公们用的道具如长剑、短剑、牛角、牙简、铜铃、法筶等一一摆在神殿大堂中预先安放好的一张长木桌上。
然后在正堂大门框上贴上门神,大门页上贴上请圣白榜。
度戒仪式中的睡矇眬床
一切准备妥当后,师男们由度师领着集中在神堂前的草席上佯装睡眠,意为灵魂脱离身体,到地下与祖先相会。这叫睡朦胧床。师男躺好后,师公们将挂于上元棍上的所有神像全部取下,然后在每位师男的头顶上各放一幅神像。约五更时分,鸡鸣后,吹笛师在一旁吹唢呐5次,名曰《金鸡报晓》。意为鸡叫五更,催“师男”们起床。“师男”听见笛声后,便将头顶上的神像拿起交给师公,这幅画像上的神仙就是受戒师男日后所能获得庇佑的主要神仙。然后,师公率众师男将画悬挂于大堂墙上。但悬挂次序要严格对应本次度戒中师公所担任的职位高低。职位高的师公,其所使用的画像挂中间,职位低的则挂在两旁。
请圣。请圣仪式安排在睡朦胧床之后,第一道程式是上香。被指定为“执香”和“茶主”的两位师公身穿道服,手持铜铃、牙简,立于坛前,并将神坛上的香点燃。全部师男穿上瑶族男子盛装和度戒道服,手持铜铃、牙简,跟随师公走罡步叩拜,先立拜3次,再跪拜3次,然后跪着上香一次,总共上香7次。
上完香后师男站立原处摇响铜铃,称“摇铃请圣”。一师公站在坛前喃颂“上香噫者”、“科门诵咒”、“一高二请”、“欢坐位”、“马头噫者”、“长情噫者”等娱神歌。另一师公负责用歌舞的形式邀请“天兵天将”、“五旗兵马”及各位师公的阴兵阴将等各路神仙集中于度戒仪式之中,护佑师男度戒。师公们认为,神仙来赴约,路途辛苦,喃神期间还要跳出兵和收兵两种舞蹈娱神。
出兵舞和收兵舞统称兵步舞,第一次跳兵步舞是在喃完“上香噫者”经之后。兵步舞通常由2位“师替”代替师公对跳,每跳一次,更换一件道具,道具有兵旗、刀、剑、斧等。出兵舞和收兵舞步法一样,但出兵舞是师替在跳完舞后将放在大堂神像前的道具放到宫门外安放,表明各路兵马已出门休息。收兵舞是师替们将放在大堂外的道具重又放回大堂神像前安放,以示神兵已收回,继续护佑度戒法事。
跳罢兵步舞,就开始卦灯。从3台灯到7星灯再到大罗灯都可以。之后便是跳捉龟舞:师男一排排集中坐在神堂里的凳子上,由4名或8名师公分别拿着小钹、铜铃、牙简等道具,边唱边跳。捉龟舞的舞步动作模仿“找龟”、“摸龟”、“背龟”、“扛龟”、“杀龟”、“洗龟”、“破龟”、“砍龟”、“煮龟”、“盛龟”等生活当中一系列捕捞和煮制乌龟的动作,其目的是以龟宴敬奉各路神仙。
睡钉床。请圣完后开始睡簕床,也称睡钉床。在瑶语中,簕是荆棘的意思。在神堂前的地下铺一床草席,上放七碗水,师男们睡在草席上,床边还站着4个男子,逐一将“师男”们抬到草席上仰卧,在每位师男头枕下和两只脚的脚跟下放12枝皂树簕,或金钢刺,或铁钉等物,虚拟成簕床(或钉床)。并在师男身上放一块写有“××会首,太上老君瑾勒赐簕(钉)床一座”的木牌。主度师和引度踏罡步至簕床边念经,另有4名度师分别在“师男”们的脚端用“神杖”撑地,口中念经,由右向左跳跃,以此来考验受戒者们“披荆斩棘”的恒心。
中夜道场有5个仪程,即还四府宝书良愿、揽四值功曹、开天门、起法名和升老君职。
还四府宝书良愿:这是还盘王愿的一种,由主度师在召集人家中主持操办。用香纸、糍粑、粽粑做供品,度师们念经文,跳《盘王骑鹿去西天》舞,祭祀天府、地府、水府、阳府等四府神。用此仪式告诉盘王,他的子孙已经受戒皈依。
揽四值功曹:将年、月、日、时四值功曹神的兵器木斧一柄、木刀一把、竹牌一块、木棍两根捆绑在一起,由主度师与师替在神器前跳双人舞,意即以功曹神器镇邪驱鬼,保佑岁时平安。
开天门:又名“合星拜斗”。先是“小开天门”。书表师坐在神堂外的一张竹凳上,脚踩木板,意为与地隔离。旁置一桌,桌上放水一盆,铃刀一把。桌前插一株竹幡,高约七尺。顶挂一只装有纸钱与文表的“纸钱篓”。度师们念经吹牛角,最后将纸钱和文表焚烧。意即根据师男及其妻子的生辰八字安排他们死后所位列的仙籍。接着是大开天门:黎明时分,12名度师一字排开,前面各放一只纸钱篓,坐在神堂旁,脚踩木板,主醮师和引度一边念经吹牛角,一边焚烧纸钱和文表。
起法名:主度师手拿一叠黄纸条,走到三清像前,给师男取法名。每取好一个法名,就由上往下打开一张黄纸条,然后交由书表师将法名以“阴职如六大山奉北极祛邪院川通宫梅山教三(二)戒(加职)新弟子×××成位升在山西太阳府正印官职为号”格式写在黄纸条上,名曰黄榜。法名一般以辈份中的胜、显、应、法、院等五字中的一字再加灵名组成。如胜亮、显胜、应德、法瑞、院道等。师男取得法名后,其妻也取得了“氏”的法称,如李氏、盘氏、赵氏等。如果是度了三戒以上的师男,达到“法”字辈后,其妻还会取得“仙”字法辈。如赵仙娘、盘仙姑等。
升老君职:主度师左手摇铜铃,右手持写有师男法名的黄榜,黄榜一端已沾了水。主度师口中念经,将黄榜贴到三清神像上,请神接纳“师男”的封职。
末夜道场是度戒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阶段,共有七个仪程,都是些惊险的表演,意在通过这些表演磨练受戒者的意志,让他们日后能够忠诚地执行戒律。
上刀梯:也称上刀山。有些地方如昭平仙回瑶族,喜欢用过刀桥代替上刀山。刀桥是在两根粗木之间插上几组钢刀片,锋口向上。刀桥平放,人员赤脚踩在刀锋上由桥的一端平走至另一端。
上刀梯场面惊险。扎刀梯用的刀必须由磨刀师秘密送刀、祭刀、磨刀,然后扎刀。
汉族地区的刀梯是在空地上竖一个粗木杆,木杆两边安装有一把把锋利的钢刀片,刀片一律横着放,与地面平行。人赤着脚,踩在刀锋上,一步步往梯子顶端爬,至平安下梯即算成功。瑶族刀梯的阶梯由斜梯和平安梯两部份组成,斜梯用两把砍刀交叉绑在木扶手上扎成一级(步)梯阶,且要求刀的锋口向上。平安梯又称保命梯,只用一把刀横架平放固定在扶手上,且锋口向上。平安梯是最高一级的阶梯,位于所有斜梯之上。瑶族刀梯按斜梯数量的不同分三步梯(有三阶斜梯的刀梯)、七步梯(有七级斜梯的刀梯)和十四步梯三种。而且每架刀梯的两只扶手上还栓一根白色布练。人们在爬刀梯时可以双手攀着扶手木,也可以扯着白布练。
瑶族七步刀梯
瑶族三步刀梯
汉族刀梯
沿七步梯登上云台
师公们在每一把刀的刀口上贴上黄色平安符
手持布练登上刀梯
三步刀梯方便室内表演,度戒时,安放在大厅内。七步刀梯和十四步刀梯用于室外。扎完梯后,磨刀师还要试刀,最后由主度师封刀,并贴上鸡血符录。刀梯右边挂一幅“斋公骑虎升天图”,左边挂一幅盘王图,盘王一脚踏蛇,一脚踩刀梯。上刀梯前,主度师在刀梯旁开天门,请求众神保佑登梯之人脚不被割伤。主醮师、引度师念“变梯法”、“变刀法”咒语。然后主度师、引度师命“师男”们脱去鞋袜,并在他们的脚底画上“字令”两个符咒。在度师的带领下,受戒者一个个依次而上,踩着刀刃爬上刀梯,直达3米多高的云台,名曰升天界。师男们全部登上云台后,接着举办接印仪式。最后,受戒者从云台另一侧楼梯下到地面,主度师仍从刀梯下到地面,名曰“撤刀”。
凡经过上刀山仪式考验的师男,在日后成为法师给人请神做法事时,就有了如下权力:用牛角连吹七声引神,或者站在台上念开龙门请玉皇大帝经,成为玉皇大帝引者。
“含犁头,过火炼”。也称过火海。这是上刀梯仪式结束后进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即先在神堂内烧一堆大火,名曰“太上老君三味真火”或“五雷火”。然后将一只铁犁和七块红砖放入火中烧烤。火堆旁放盆水,主度师对水念咒,师男们则在水盆中洗手。等铁犁和红砖被烧红,主度师口含“真武水”又名“大雪山水”喷向火堂。再拿几张草纸,快速地将烧红的铁犁用火钳夹起,交由受戒者用牙齿将铁犁咬住。然后将烧红的砖头、铁犁和火炭辅成一条一米多宽、三米多长的火路,度师领着各位师男赤脚往返三次踏过火路。
受戒仪式上的过火炼
度戒仪式上的含犁头
度师率领受戒者在云台上踩五方
瑶族认为,火是光明的象征,过火炼能使人的灵魂变得纯洁高尚。经过火的洗礼,人能净化灵魂、消灾祛难、一生平安。
昭平仙回瑶族的度戒仪式中将“含犁头”改为“起油锅”。就是受戒者将手伸入烧得滚烫的茶油锅中,并从锅底摸出预先放入的铜钱。仙回瑶度戒也没有过火炼,但有“跳云台”程序。就是受戒者从刀梯登上云台后,再从云台上倒翻滚落到地面,地面辅有厚实的稻草。
封官授职。闯过刀山、咬犁头和踏过火炼三关后,师男们已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考验,功德圆满,这时每一位师男都会得到由师公赐封到神界的一个职位,如“奉行太上老君门下勅封闾梅师道二教三界第子职位,升在△△省△△市正任一品在朝天官,主管天下除邪、斩妖邪精、伏魔事。臣为任三戒弟子邓法福令正为号。”封官令的纸条还要粘贴在各师公背来的大堂神像上,报天界“三清”和玉皇大帝备案。
吃老君饭。又名吃合欢饭。厨房专为已接受封官授职的师男夫妻做一锅饭,菜是只有豆腐与蔬菜同煮的素菜。官员师送给夫妻二人一碗素菜,并分别给各人一碗糯米饭。师男夫妻在神堂前铺一草席,席地而坐,食用师公送来的饭菜。菜可以吃完,饭只能吃半碗。剩下的半碗夫妻合而成一,用红布包住带回家中,分给家人共食。没有接印的师男则独自一人进食。接着主度师喃唱《传度戒文书》,再次向受戒者及其接印师娘宣讲“戒律”,并要求他们夫妻共同遵守。不同师公所使用的戒律文本各不相同。平桂区大平镇的四戒老师公赵会一郎传下《传度戒文书》所列十条戒律为:“一戒丧粥师莫食。二戒人死不得去杠丧。三戒歌堂君莫坐。四戒不可伤杀人。五戒被虎伤肉师莫吃。六戒黄昏莫上寡妇门。七戒吃酒斗争师莫近。八戒生产房中师莫行。九戒三朝孙儿师莫抱。十戒八十老翁师莫嫌。”
游乡。这一程式许多地方如今已省去。主度师与引度师在神堂前跳“伞舞”,毕后,由官员师安排“游乡”。游乡队伍从前到后的次序:一是头顶竹筒,竹筒上插香火茶盘的人。二是右手拿红纸质“行兵大火牌”的人。三是涂脸装扮成引路神的两人。接着是度师。度师后面是穿着“玄衣朱裳”一手拿纸扇、一手拿阴职牌的受戒者及其妻子。每位受戒者及其妻子分别有撑伞仔、撑伞女为他们撑着吊有神像的红纸伞。队伍由神堂走出,鼓乐队相随,穿村过寨,最后返回神堂。进神堂前,受戒者夫妻要将阴职牌交文书检查盖印。进神堂后,便将阴职牌交给主度师和引度师。
度师在神堂前跳伞舞
奏请词。又名造天辟。就是在神堂外搭一长台,上置插有香烛纸钱的米若干箱,“师男”们每人拿一个装有平度[8]、加职朱词、太上老君印和王母印的纸篓。主度师、引度师和坐坛师料理纸篓捆成包袱,然后背上神堂念经祈神。接着在长台前开天门,宣读“师男”们的平度。最后将纸钱、香烛、纸篓全部燃化,意即受戒者死后,其亡灵可到玉帝前报到任职。以此证明“师男”们已成为盘王子孙,可以参加一切盘瑶族的社会活动。
同时,度师还给师男们每人发放一枚印章和一份叫阳牒的榜文。牒书上盖有师公印、道公印和引教印,一式3份。在神前焚烧一份,叫阴牒。受戒者与度师保留一份称阳牒。阳牒要保留终身,死后放在胸口处,到阴间后与阴牒对合。瑶族宗教认为,受戒者如果在阳间犯了戒,死后在阴间就要受苦受难。
送圣。在坛厅内杀一头猪答谢各路神仙和各位师公的祖师爷。奏请各路神仙“回归原处”,如师公的祖师爷复上大堂,神像里的神仙复回像中好由师公背回家中安歇等。各种悬挂着的榜文也要拿下,堆放在厅堂里与师公分发的纸钱一起烧掉。
师公吃完散筵酒后,背神像离开神坛时,师男和参加接印的师娘们要在九帝宫门前拦“五显兵马头”给师公,师公则一个接一个走出神堂为师男们点拨五显兵马。然后开始抛打“法筶”请卦,为吉卦时师公们就走出宫门回家。吉卦未出现之前就一边喝着师男、师娘们端到来的酒,一边继续打卦,直至吉卦出现才走出神堂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