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不同支系的瑶族各有自己的代表性音乐。其中包帕瑶的是“甚排”(神拜、神牌、仙拜),土瑶的是“瓦溜”,尖头瑶的是“拉法调”,分布在富川县石家、富阳、葛坡、新华、麦岭等地的平地瑶是“喇格哩”,分布在莲山、白沙、古城等地的平地瑶是“蝴蝶歌”,分布在钟山两安、花山等地的红瑶是“门唻歌”。此外,贺州每个瑶族支系在祭盘王和先祖时均唱“盘王大歌”。
(一)拉法调。因一首歌中两次或多次出现衬词“拉法”而得名。歌词一首四句,每句七字。曲调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每个乐句均以调式主音作结束。音域虽较窄仅限六度或七度,但声调却高亢、优美。
(二)门唻歌。钟山县两安乡沙坪坝村的瑶族山歌。人们开腔唱歌必先唱“门唻”二字。“门唻”即“妹来”,意为青年男子渴望爱慕的心上人来到身边。相传这支瑶族的先祖在定居大瑶山时,强盗猖獗,猛兽出没,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每到晚上,人们都关门闭户,严防外人混入。一些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青年男女寂寞难耐,便利用居住的木屋与木屋之间相距不远又容易传递声音的有利条件,以唱歌的形式倾诉相思之苦:“一帘淡月起相思,霜打梧桐愁满枝。把酒常吟漱玉赋,抚琴又唱纳兰词。可怜暖帐空留枕,怎奈香闺枉作诗。紫燕南飞终有日,鹊桥望断谁人知。”
后来,经过一些会唱歌的老人加工,门唻歌成为曲调优雅,旋律优美,村民广为传唱的音乐。门唻歌为二声部音乐,高声部称“漂”,低声部称“和”,需两人、四人或多人合唱。
(三)盘王大歌。又称盘王歌,是瑶民在还盘王愿时所唱的乐曲。歌词内容与瑶民漂洋过海的迁徙有关。贺州最长的《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盘王大歌》是表现瑶族神话、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历史长诗。
唱《盘王大歌》的习俗是在瑶族漂洋过海的迁移过程中形成的。瑶族民间传说,漂洋过海前,瑶族各支系的文化习俗是相同的。由于各支系漂洋过海时上岸有先后,造成各支系上岸后文化习俗就各不相同了。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生活用具各有不同。上岸较后的支系,他们怕时间不够,就立三个大石头为灶,或以铁三角架代灶。这些支系的瑶族如开山瑶,其家中以火塘配三角架为灶。而先上岸的支系时间充裕,就以泥土筑墙砌灶,如富川绝大部分平地瑶家中都是泥灶。
2.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在漂洋过海前,瑶族人同姓不婚。漂洋过海时,瑶族以姓氏香炉为标志迁徙,分得金香炉的为大姓,银香炉的为小姓,分得相同香炉的姓族结伴同时过海,于是就出现了同姓之间的大小姓之分,如大盘小盘、大赵小赵等。而且,漂洋过海后,同姓的大小姓瑶族之间也可以婚配。
3.祭盘王的礼俗不同。各支系在上岸后祭盘王的程式、唱盘王大歌时所表演的节目、使用的祭祀工具和祭祀品也都各有不同。先上岸者如黄洞东山瑶,他们过盘王节时,用碓舂糍粑为祭品,祭祀牲礼用猪,在宰杀前要先赶入木笼,称“还愿猪”。此外,还要用套索上山装野味作贡品。后上岸者如大平包帕瑶,一时找不到猪、鱼之类的供品,只得分头寻找果子狸、石蛙、老鼠等野味来行祭礼。他们还用大碗蒸糯米,或船棚竹叶包糯米糖粉蒸熟后做祭品。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描述昭平人的宗教仪式时曾说:“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这与瑶族用野味祭盘王的礼仪很是相像。
(四)蝴蝶歌。流传于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区域平地瑶地区的一种二声部民歌。因唱曲中有“蝴的蝶”、“蝶的蝶”等衬词频繁地反复叠唱,故名蝴蝶歌。蝴蝶歌也是贺州瑶族音乐中最为知名的唱腔,建国初至1960年代,曾长期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开播曲。
蝴蝶歌为五声调式,多宫、徵、商、羽调;音阶音域在“1235”四声音列五度范围。表演形式为同声二重唱或多重唱,演唱时要求一主一从,一唱一和。或二男二女同声二重唱,讲求同起同收。其歌腔为大二度、三度、四度等和声音程。
蝴蝶歌分为短、长两类。短歌一般为四句,第一、二、四句均为七言,押脚韵。第三句多为一大段快速的衬词叠句。短歌曲调简洁明快,歌词灵活多变,可随时演唱。
长歌是在每首歌的第三句随歌手之意任意加长歌词,或者扩充一个5字句。在旋律上要形成长跺句,以强调歌手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又称“双飞蝴蝶歌”。长歌极少用于表演,实在要表演也只在重要集会上演唱。长歌又称歌母,主要供歌手锻炼气息、口舌和声部。一对好的歌手,男孩、女孩在十二、三岁时即开始寻找自己的搭档,练习歌母。长歌节奏规则,速度较快,衬词较多,练习时要求高低两个声部整齐划一,且舌头灵活,咬词吐字清楚。每一个乐段结束前都出现大二度长音,为解决同度过程的问题,演唱时两名搭档歌手要尽量把头靠近。只有当搭档间能互相都听到对方声音在胸腔中像蜜蜂一样“嗡嗡嗡”地鸣叫时,这样的音色音准才算合谐,此种练声法又叫“蜜蜂声”。
蝴蝶歌在生产劳动、日常休闲、谈情说爱、访亲探友、祭祀拜祖、节庆聚会等多种场合都可吟唱。蝴蝶歌曲调固定,但歌词多变。根据歌词的不同,蝴蝶歌又分为爱情婚姻歌、农事季节歌、劳动歌、历史歌等,但以情歌所占比重最大。(www.daowen.com)
蝴蝶歌最常演唱的场面是歌圩和歌堂。“歌圩”、“歌堂”一是指平时瑶家堂屋里、火塘边的唱歌聚会;二是指民间酬神时伴有歌舞等内容的唱歌聚会。“歌圩”“歌堂”中的蝴蝶歌会每年春秋二季最盛。春季的农历三月三,秋季的八月十五、九月初九这3天最为隆重,人们将这3天的蝴蝶歌会称为“赶会期”。“赶会期”这天男女老少都会前往“歌圩”、“歌堂”唱歌。特别是晚上,四面八方的男女青年会聚到赶会期的村子,互相对歌。当中有见面歌、求歌、接歌、对歌、交情歌、定情歌、誓盟歌、思恋歌、离别歌、相约歌等多种歌式。
蝴蝶歌传承人谱系主要有三个分支。一个分支是钟姓村民认同的传承人。第二个分支是大莲塘村传承人,其演唱的蝴蝶歌在四声五度内行腔,二四句歌词后有两次停顿,与其他蝴蝶歌有明显区别。此种唱法传承人少,属于濒危歌种,有被“留西啦咧”替代的危险。第三个分支是白沙镇下井村传承人。2008年,《蝴蝶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喇格哩。这是旧富川八都畸零瑶在节日会期上常演唱的一种歌曲。演唱《喇格哩》的会期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初六、二月初八、三月初三、八月十五等4个时日。会期时,人们精心打扮,成群结队一起坐歌堂,演唱《喇格哩》,以歌会友,以歌定情。
《喇格哩》为二声部和多声部民歌。在传授、练习时,对演唱者的姿势、表情、语态、起音和收尾等都有严格规范。是成熟、完整的民族唱腔。
《喇格哩》的衬词分三类:一是“的”字衬词。即每句唱词都嵌进6到7个“的”字,使这些唱词的句式、词汇结构一律变为“×的×”。第二类是虚字衬词,如“嗯的咧呀”“嗯咧思香哎”“筛哩呀思留咧”等。第三类是与歌名有极具关系的衬词,如“喇格哩”、“格哩”等。
《喇格哩》的曲调采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行腔上字多声少,旋律密集连贯,情绪热烈,词曲起跳、共振、回旋都较激昂。
《喇格哩》常以咪(3)音符开头,索(5)音符结尾。多(1)为最高音,3(咪)为最低音。其音阶音域为“1753”(哆嘻嗦咪)四声音列五度调范围。并衬以“恩呀”“喇格哩”“哩恩”“呵哩”等字词。曲调高亢,唱词清晰动听。
表演《喇格哩》需要一到数对歌师在统一节奏的指挥下,快速演唱并清晰吐词。歌师需要长期训练。
《喇格哩》有长、短歌之分,以短歌为多。短歌为七言四句体,每句歌词只有7个字,广押韵脚,每段歌词则只有4句,循环反复演唱。其中一、三句常加衬词“喇格哩”。这种规整的七言四句体旋律较短,称为短歌。长歌的歌词中也采用“喇格哩”、“格哩”等衬词、形成长长的跺词、跺句,亦称为“长喇格哩”或“喇格哩长歌”,长歌为歌母,用于锻炼气息,训练口舌和声部。
喇格哩可采用二男二女同声二重唱,也可采用二男二女、三男三女对唱或合唱。要求同起同收,余音不绝。
(六)奏镗。富川莲山新华一带七都东山瑶也称之为奏镗齐。是瑶族祭祀盘王和先祖时唱盘王大歌、喃神歌、情歌和跳集体舞、打长鼓等娱乐活动的总称。其程序是先由巫师喃唱经文,男女二名歌手唱故事歌,要先唱人类起源的故事如《葫芦晓》。接着唱瑶族起源的故事比如《盘王》,再接着唱《长鼓出世歌》《四字歌》《夜深深》《大小星》等关于生产生活知识、事物来历、天文地理的歌。其中,喃唱经文时用汉族语言,唱腔也与汉族道士唱经的歌腔一样。喃经后的故事歌则改为瑶语演唱,唱腔也变成瑶族民歌的腔调。歌手唱完后还要跳集体舞,如《围镗》《穿镗》《倒树》等。接着是打长鼓,然后是成群的男女对唱情歌。奏镗一般持续一天一晚,男女通宵对歌。
富川莲山新华一带七都东山瑶奏镗齐歌舞演唱
(七)坐歌堂。这是主要流行于富川平地瑶地区的一种待客方式。每当喜庆节日,村寨中来了外村客人,本村男女就自发聚集到本村的某一人家,围坐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与客人对歌。若客人为女性,本村寨则去一批男性。若客人为男性,本村寨则去一批女性。男女分边对唱。坐歌堂一般分未婚青年与中老年两组进行,中老组“考肚才”,歌的内容是唱古论今,交流生产生活经验。未婚青年组也唱源流歌、古歌,但以对唱情歌为主,歌堂活跃。坐歌堂的程序是:一是起歌。即主方唱明为什么要邀客对歌,只要把客人请到歌堂就行。二是敬主人,就是用唱歌的形式感谢邀集歌手的主家。三是请歌,又叫请仙出。即请客人进歌堂。先要由主人去请,本寨歌手要三请主人去三请客人。但主人请客人,客人一定不来。接着就是本方歌手去请客人,进客人房后要一请、二请甚至十请,这时客人才会在主人的劝说下开口接歌进入坐歌堂。四是劝歌。客人被请到歌堂后,不会马上唱歌,主方则极力赞颂对方,劝客方对歌。在极力劝说下,客方于是开始接歌。五是赞歌。就是主客互赞对方。六是对歌,也即是盘歌。采用问答形式双方使出浑身解数以难倒对方。七是洗脸歌,唱了一夜歌后,天已大亮,主方就端洗脸水给客方,并在脸盆内放一些诸如银元、银衣扣、耳环、手镯之类的礼物,并用帕包好。接着用歌问客这里面包的是什么,客人用歌猜答。猜中就洗脸,猜不中继续猜,直到猜中为止。接着就是收歌堂。主客双方歌手唱歌感谢主家和众乡亲。接着是双方自谦。再接着唱难舍难分歌。到客人走时,主人还要去唱送客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