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贺州瑶族生活用具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贺州瑶族生活用具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生产材料、生产工艺、文化习俗、生活习俗、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贺州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瑶族的生活工具在大同之外常有小异。再如昭平县的仙回瑶、八步区的开山瑶由于居住区内盛产茶叶,这些地区的人家就会置办较多的与茶叶生产、生活有关的器具。在节庆、婚嫁等活动中,亲友间互赠彩礼时,用于抬送匮赠品的一种木质工具。

贺州瑶族生活用具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受生产材料、生产工艺、文化习俗、生活习俗、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贺州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瑶族的生活工具在大同之外常有小异。如钟山、富川等地的瑶族习惯打油茶,家家户户都置办有一整套打油茶的工具。八步区步头镇的西山瑶不善打油茶,但由于靠近贺江边生活,他们善于捕鱼,一些江岸人家不仅家里置办有较完备的捕鱼工具,也会置办一些适合水上生活的日常用具,如船只。再如昭平县的仙回瑶、八步区的开山瑶由于居住区内盛产茶叶,这些地区的人家就会置办较多的与茶叶生产、生活有关的器具。而平地瑶地区,生产方式主要是耕作水田,因而农具就比较多。但总的规律是过山瑶、土瑶等山居瑶族的生活工具相对简单、粗放,多使用竹、木、瓠、布、纸、毛发、桐油、银、金等类材质为器具,器物上的雕花也十分简单。而平地瑶的生活工具则相对复杂、精致,器物材质种类较多,诸如竹、木、皮、钢、铁、铜、锡、石、角、牙、骨、瓷、金、银等不胜枚举。

(一)锡酒壶。贺州盛产锡矿晚清民国,贺州从汉族到平地瑶均较多使用锡酒壶。但由于锡的熔点低,温酒时锡壶不能放在火上烤,而是浸入热水中加温。

锡酒壶:锡酒壶:通高6.5厘米,盖径6.4厘米,底径7.4厘米。

花瓶:通高21.1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6厘米

1牛眼罩:通高11.1厘米,单罩最大直径11.5厘米

2火镰:通长9.5厘米,宽8.1厘米

(二)锡花瓶。晚清至1960年代,贺州汉族、壮族和平地瑶居民都有使用锡制花瓶作为家庭摆件的习俗,有时也在花瓶中插花

(三)铁火镰。一种用来敲击燧石取火的铁质工具。在火柴和打火机产生之前,火镰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的取火用具。由于瑶山偏远,直到民国仍广为使用火镰。

(四)牛眼罩。圆锥形,皮质。在用牛拉磨磨制面粉时,为防止牛儿偷吃磨盘中的面粉,就用眼罩将牛眼罩住,让牛在拉磨时只能往前走,而不能看清外面的事物。

(五)过山挑。走山路时,一种用于背负重担的工具,适合人挑,也适合马驮。由于山道两侧常有杂草、崖壁、树木等物,路旁高度越低的地方,空间越是局促。为了方便挑行,过山挑的两个竹框被织得呈直桶形,而且高度不大,一般在0.8米以内。

(六)牛号角。贺州各瑶族支系广泛使用的一种信号工具,也用做乐器,以黄牛或水牛角为材质。在打猎、会众、节庆等活动上吹奏。

富川柳家乡大湾村牛塘寨瑶胞在使用过山挑

牛号角:长26厘米、宽7厘米、重250克

土瑶竹尿垫:长25厘米,重90克

葫芦:口径5厘米、高20厘米、重102克

杵棒:长98厘米、重1784克

(七)土瑶竹尿垫。土瑶同胞用背带背着幼儿外出时,为了在小孩撒尿时将尿液导出包袱之外,常在大人背脊与小孩之间垫一块竹尿垫。竹垫呈拱形,扁平,用竹子编成,边缘用白色土布包缝,侧面系红色丝线,用于捆系固定。

(八)酒葫芦。瑶族普遍使用的一种盛酒器。将老葫芦瓜晒干,于瓜蒂处截去小部分开出一个小口,从小口处用工具掏空瓜瓤余下瓜瓠,将瓜瓠外皮打磨光滑,然后涂上桐油,系上绳带,配上木塞。使用时,将酒灌入葫芦中,塞上木塞,用绳子挂在墙上存放。如要带酒外出,就将葫芦挂于腰间。(九)木杵。一种制作糍粑的工具,在贺州瑶族各支系中普遍使用。由杵棒和杵臼或杵锤与杵臼两部分组成。臼由整木掏制而成,用于存放米、麦、高粱等制作糍粑的原料。杵棒是用一根圆木制成的棒状物体,两端大,中间小。使用时,将杵棒高举再落下,反复锤打臼中的粮食,直至粉状。杵锤又名杵舂,是在杵棒的中间加装一个木柄,使得杵舂形如“T”字形的铁锤。使用时,手举木柄,将杵棒的一端砸入臼中的粮食。

杵臼:口径32厘米、高62厘米、重14910克

杵舂:杵柄长96厘米、杵棒长70厘米、重4191克

瑶族杵臼的使用

晾叉:长120厘米、宽5厘米、重171克

(十)晾叉。贺州瑶族广泛使用的一种晾晒工具。用它将稻穗、衣服、熏肉等物品叉至较高处的晒杆上晾晒。山区瑶族使用的晾叉做工粗糙,只是将适合的树枝砍下,修剪后留下树丫口即成。(www.daowen.com)

(十一)浴桶。土瑶和过山瑶广泛使用的一种洗浴工具。富川县和钟山县的瑶族浴桶为椭圆形,其它如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域内的则为圆形。历史上,有些地区的瑶族在使用这种木桶洗浴时,每次仅是换人但不换水,只有在水温变凉后才会往桶内添加热水调节温度,其本意是要表达一家人互为团结亲爱。但随着卫生概念深入人心,这一习俗已改。

(十二)富川东五源瑶族鸡毛绣球。富川县莲山镇、新华乡、石家乡一带的东山七都瑶青年男女在元宵节时,喜欢玩鸡毛绣球。从年初二起,姑娘们就开始玩抛球。到元宵节这天,男女青年开始走亲访友,每当有男青年来村上作客,姑娘就用歌声邀请他们参加玩球活动,男女各站一排,互相抛球玩耍,而且抛球时还会唱抛球歌。鸡毛绣球的制作方法是:选取年节里所杀雄鸡颈上的彩毛插进预设的多层布圈里,排成一个整齐的圆球,再缝绣固定。然后找一两块葫芦瓜皮,剪成与布圈大小一样的圆片,连同一两枚铜钱用一些彩线固定。鸡毛绣球的样子有些像鸡毛毽。但在球的底部还要包一层瑶族的绣花布作装饰。

椭圆形木浴桶:通高35.6厘米,通长111.5厘米

圆浴桶:高58厘米、口径64厘米、重3540克

富川东五源瑶族鸡毛绣球

酒篮

抬盒:通高87.8厘米,长88厘米,宽55厘米。

(十三)酒篮。富川瑶族在节庆和婚嫁匮赠彩礼时,挑酒用的木质工具,多见于平地瑶地区。酒篮由篮床、篮柱和篮梁三部分构成,篮床位于下端,圆形,内空,有四足,床内可置酒坛。篮柱立于篮床两侧,多用木板制成,呈琵琶形。篮梁是用二到三根横木制成的枋条,用于连接篮柱。在篮梁上还要用设一穿耳,方便使用时穿入扁担,耳用铜条或铁条制成。富川县朝东镇征集。通高70.06厘米,最大宽27.8厘米。

(十四)抬盒。在节庆、婚嫁等活动中,亲友间互赠彩礼时,用于抬送匮赠品的一种木质工具。贺州瑶族和汉族均广为使用。由盒床和盒架两部分组成。盒床方形,用于盛放物品。盒架由盒柱和盒梁两部分组成。盒梁为双木横梁,上下两梁中间用一垫木连接。梁两端与盒柱的上端连接,盒柱的下端立于盒床两侧。盒柱的上端有穿孔,方便穿入抬扛。

(十五)脸盆架。用于存放洗脸盆和挂放洗脸帕的雕花木架。平地瑶喜用脸盆架为嫁妆。

脸盆架:通高149厘米,通宽55.5厘米。

架子床:通长215厘米,宽115厘米,高213厘米。

(十六)架子床。贺州汉族和平地瑶广泛使用的一种睡眠用具。床身四角架设四柱,床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正面安有门罩,顶部设有顶板。门罩有精美雕花。

(十七)旱烟斗。一种吸烟用具。1960年代以前,瑶族男女都嗜烟。1970年代之后主要是男性吸烟。烟斗由烟嘴和烟杆两部分组成。烟嘴多用铁、铜或瓷三种材料制成,用于盛装烟丝。烟杆用竹制成,烟杆与烟嘴之间有通气道,吸烟时,烟未经过滤即由通气道直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

(十八)水烟斗。一种吸烟工具。用竹筒制成,筒心中空,封底。竹筒中部嵌入45度角的细竹短烟嘴,使用时竹筒内装少量水,烟经过水的过滤进入人的呼吸系统。

1旱烟斗:通长50厘米,口径1.1厘米。烟嘴直径3.1厘米,高2.9厘米。

2水烟斗:通长60.07厘米,口径6.3厘米,烟嘴长7.5厘米,烟嘴直径1.1厘米。

茶壶:通高28.5厘米,盖径9.9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2.8厘米,最大宽27厘米。

(十九)擦身铜盆。富川冬天气温较低,入冬以后,当地民俗是隔三五天甚至更久时间才洗一回澡。但为了保持不洗澡时的身体卫生,富川朝东、麦岭、葛坡、城北等北部四个乡镇的群众在每晚临睡前,都会烧一盆热水用毛巾擦洗身子。擦身时,热水盆架在火炉上随时加热,如果水温过高,就往盆里添加冷水。擦完身后还要在盆里洗脚。铜擦身盆主要见于平地瑶和汉族地区。

(二十)铜茶壶。富川无论是高山瑶还是平地瑶家庭在民国至1960年代都流行用铜壶烧茶。这种茶壶既有提梁也有流。富川瑶族打油茶时也不是现打现喝,而是早上打好一壶或是一锅油茶,供一天之用。打好的油茶也多存于这种铜壶之中。

擦身铜盆:直径40厘米,底径29.8厘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