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瑶族服饰的制作从纺纱到织布再到刺绣都有一套专业工具。其中纺纱机、织布机与汉族地区的相同,而锦带机和一种叫瑶布刀的织梭则是瑶族特有的纺织工具,民族特色较浓郁。
(一)手摇纺车:又叫手摇纺纱机,贺州各支瑶族均有使用,尤以富川平地瑶使用最为频密。除丝绸不能纺织外,历史上,贺州平地瑶能纺织棉、芭蕉、苎麻、葛络等多种纤维。瑶族纺车与汉族纺车完全相类。由纺轮、摇把、纺锤、车架四部分组成。使用时,右手转动摇把,带动纺轮,大纺轮通过皮带再带动纺锤。从棉条中捻出棉线后缠于纺锤上,左手心握住棉条,左手拇指与食指捻住棉线,随着纺锤的快速旋转,绵纱从棉条中吐出后不停地缠在纺锤上。
(二)织布机:盛行于平地瑶地区。工作原理是把经线吊在2个综框上,用脚踏带动织机使两个综框作上下交替运动,从而使经线交错,梭子带着纬线穿过经线交错缝后,压实纬线,使经纬密实交织。织布机一般长135厘米、宽99厘米、高120厘米、重约40000克。
手摇纺车
(三)镖形织梭:平地瑶善长织布,过山瑶善长编锦带,这两项生产活动都需要使用织梭。镖形梭多为竹质,也有少部分为骨质或木质。使用时,将线缠于梭上,在事先布好的经线中来回穿行,织下纬线,形成布匹。89页图1为2008年富川朝东镇征集的织梭,通长36.5厘米,最宽处5.5厘米,最窄处2.5厘米,厚0.7厘米。
织布机
(四)瑶布刀:是富川瑶和昭平瑶常用的一种织梭。这种织梭民族特色较浓,仅限于瑶族使用,汉族不用。瑶布刀外观是用牛角或桃花木制成的木盒子,形体像半月,内空,盒背中部壁上有一穿孔。使用时,将纱绽置于盒中,将线头从穿孔中引出驳接成纬线,然后在事先布置好的经线中来回穿行,使经线与纬线互相交织形成布匹。每穿行纬线一次,用盒背对布作一次压实。瑶布刀比镖形梭更能保证线绽的干净。通长18.5厘米,宽3.5厘米,厚4.2厘米,背部穿孔直径0.6厘米。
(五)舰形梭:两端的梭头尖锐,中部梭身为长方形,样子像舰船。梭身挖有方孔,方孔中置一竹管,为纱绽。梭头与梭身的结合部称梭颈,梭颈亦挖有方孔,内置一圆木,用于压线。将线缠于纱绽上,然后将线头牵出绕过圆木,即可与纬线驳接。将梭子在事先布置好的经线中来回穿行,使经纬线互相交织就可制成布匹。通长37.7厘米,宽3.3厘米,厚2厘米。(www.daowen.com)
(六)锦带机:这是贺州各支过山瑶广泛使用的一种锦带编织装置,又名编带机。由机弓、篦筒、分纱梢三种部件组成,均为竹质。机弓是将竹棍弯成弓形而得名,作用是将锦带的经线拉直。篦筒中插篦心,篦心上开有上下两层篦齿,其作用是分纱,就是在每道篦齿逢中纳入一根锦带的经线纱。分梢的作用是将经线分为上下两层。因为弓弦长度有限,使用分梢分层后,便可编得双倍弓弦长度的锦带。弓弦长120厘米,篦筒长12厘米,总重266克。
镖形织梭
瑶布刀
舰形梭
锦带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