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贸易业。宋代允许瑶人下山入市贸易,通过市易获得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这项制度深受瑶人欢迎。《桂海虞衡志》说:瑶人“幸得通博买,有盐米之利,皆欣然听命”。
(二)林木加工。“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小与杉异,徭峒中尤多。劈作大板,背负以出,与省民博易,舟下广东,得息倍增。”[28]
(三)山区土特产品。《桂海虞衡志》:“瑶人常以山货、杉板、滑石之属,窃与省民博盐米”。
(四)到山外平原地区购置或承租土地耕种。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臣僚言:“溪峒之民,往往于峒外买省地之田以为己业……遂至其田多为溪洞所有。”[29]
与富川平地瑶同支的湖南江华平地瑶在龙门桥上刻下的瑶族射手
(五)以弩兵身份屯田。瑶族善射,官府征集瑶民为弓弩手,并给予一定数量的田地耕种。弩兵们平时耕地习射,战时出征。史载:“募(瑶)民为弓弩手,给地以耕牧,俾为世业”[30]。
(六)开矿。宋代时,贺州锡矿开采、冶炼和铸造业均很发达。南宋乾道年间,贺州的贡锡量甚至占到了全国的63.7%。包括瑶族居民在内的贺州百姓广泛从事这一行业。(www.daowen.com)
(七)捕鱼。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渔业经济并不发达,捕鱼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一些瑶山产的植物到山溪中毒鱼。宋·朱辅《溪蛮丛笑》:“山瑶无鱼具,上下断其水,揉蓼叶困鱼,鱼以辣出,名痨鱼。”这种用洗揉对鱼儿有毒的药草来捕鱼的办法现如今在贺州瑶族地区仍广泛流行。瑶山溪流乱石突兀,山溪适合一种叫山冲鱼的特有鱼种生存,这种鱼喜欢藏身于石缝之中,无法用网捕捞。于是瑶族就用山中所产的一种叫“痨鱼藤”或“毒鱼藤”的植物来捕捉。其方法是挖取痨鱼藤的根茎,选一个久不下雨、水流较少的时日,在藏鱼较多的水潭上游将捣碎的藤根于河水中反复搓洗。藤根中能麻醉鱼儿的汁液进入溪水后,随水而下,逐渐弥漫。山冲鱼接触到这种汁液后随即昏去,浮于水面。这时候就可用鱼捞去捡获浮鱼了。
在贺州山区,痨鱼藤有两种,它们的叶、藤和根等外形都一样,唯芽有区分。一般红色芽的藤株其根药性较大,痨鱼效果好。绿色芽的药性较小,痨鱼效果较差。痨鱼藤大都在春夏之交冒芽,为了保证挖到的藤是红芽藤,这种痨鱼的活动多在春夏之交举行。痨鱼藤都生于刺蓬或山石之中,挖藤要耗费较大的人工。而且痨鱼时,河面一二公里内都有可能检到浮鱼,这也需要较多的人工。因此,痨鱼时,瑶族习惯集体行动。痨鱼这天,溪边沿岸村庄有空闲的人都会自发前来。一些年轻人也会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谈情说爱。慢慢地,痨鱼求恋这项活动也成了贺州许多瑶族村寨一个颇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痨鱼求恋节设在每年的农历6月中上旬。先由村里长者召集大家开会,择定吉日办节。接着,把选定的日子公诸于众并传信给附近村寨。随着节日临近,姑娘忙着准备送给恋人的信物,小伙子忙着上山挖藤,老人们忙着操办待客的宴席。节日这天,村里会指派专人到小河上游源头捶洗藤根。藤汁顺流而下,数公里内的的鱼虾都变得像醉汉一样浮游水面。附近十数公里村寨的人全部出动。未婚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在岸上穿梭往来,寻找意中人,他们三五成群地对唱山歌,表达爱意。老人、小孩及已婚男女则只专心捞鱼,心无旁骛。夕阳西下,捞鱼者满载而归,找到意中人的男青年则主动邀请对象到家里作客,在席上拜见父母。
除选定吉日举办的痨鱼求恋节外,也有随机定下的痨鱼活动。如遇久旱无雨,为求得甘霖救稼,也会临时组织痨鱼,意在激怒施雨的龙王爷,让他布雨涨水,解救他手下的虾兵鱼卒。
(八)陶瓷器烧造业。瑶族喜居深山大林,木材资源丰富,能为陶瓷烧造业提供充足的燃料。现在贺州的八步、钟山、富川三县区均发现有宋代陶瓷器烧造窑址。其中钟山和富川两处窑址分布于今瑶族生活地区。钟山窑址在红花镇内,有一个窑口。红花窑的瓷种以青瓷为主,偶见青白瓷。青瓷的瓷胎灰褐色或者灰褐色中夹红色,胎质疏松,有较强的吸水性。瓷釉色黄,像沤熟了的梅子,且釉层较薄,开细片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极易脱落。由于在窑址中采集到的青白瓷标本太少,尚不能肯定是否为窑中所出。器形上,红花窑青瓷器主要生产碗和罐两类产品。富川窑址较多,位于朝东镇内,共有壕山窑址群和秀水窑址群两处。其中,壕山窑址群有窑口9个,秀水窑址群有窑口2个。富川全部11个窑口中均生产厚釉青瓷和薄釉青瓷二类瓷种,其中薄釉青瓷的胎体较薄,白色,胎质疏松,易碎。胎上均有刻花,花的题材有莲花、折枝花和缠枝花三种。瓷器表面施较薄的青釉,青釉色如绿琉璃,有一定的透明度,玻璃感较强,且开片。由于釉薄透明,刻花的浮突部分仍然呈现胎体的白色。厚釉青瓷为单色釉瓷种,胎厚且呈灰褐色,制胎用的瓷土选料精细、胎体结实。而且釉层肥厚温润、外表晶莹;釉层外有形似蚯蚓爬行的痕迹,仿似钧窑器上的“蚯蚓走泥纹”。这种走泥纹是器物入窑素烧后,再经重复施釉入窑烧造形成的。这说明当时富川的窑口对器物的釉色和釉质的完美均有了较高的追求和成就。富川各窑口的器物主要有碗、魂罈、罐、瓶等。器物烧制时的装窑工具有匣钵、支钉、垫圈和垫饼等。
宋代富川窑烧制的折枝花瓷壶,现藏贺州市博物馆
已出土的一些文物表明,贺州瑶族在宋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990年在八步区莲塘镇发现的一件宋代彩绘缠枝花青瓷罐,高19.5厘米,腹径17厘米,罐身胎体上绘有缠枝花。绘花颜色为红褐色,像铁锈。这件瓷器上的绘花较宋代名窑磁州窑产品上的绘花更为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