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旱灾及五岭以北地区官府对瑶族日益严格的控制,使得瑶族生活资源日益缺失,导致五代开始的新一波瑶族南迁浪朝一直持续到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从五代至元代,贺州逐渐成为瑶族从广东、湖南进入广西的过渡地带。富川瑶族族谱反映,这时期进入贺州的瑶族主要从湖南灌阳(今广西灌阳县)千家峒、湖南永明(江永县)千家峒,湖南宝庆府(邵阳)、广东连州等地迁入。
大量瑶族持续向五岭迁移也使得岭南的瑶族分布区域日益广泛。北宋早期“广西所部二十五郡,三分邻溪峒,与蛮瑶黎蜑杂处。”[21]到宋代中晚期,岭南已是无山不有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七就记载,唐宋时期岭南一些瑶族聚居区动辄“峒所聚千余人”。五代时,瑶族在贺州、富州(治今昭平)、昭州(治今平乐)均有分布。
由于大量瑶族人口的进入,到北宋太宗至神宗时期,贺州所处的岭南地区在全国人口增长最快,高出紧随其后的江南路和淮南路一倍。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贺州有人口449户。而到了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贺州有人口40205户。仅仅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贺州人口增加了8954%。这使得唐宋两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贺州人口量在广西排名都十分靠前,其中唐代贺州人口量在广西排位基本上是在第四至第五之间。到了北宋中期的元丰年间更是跃升到了第二位。
清光绪年间刻成的八步区贺街镇浮山匾。内中记载了岳飞在贺州战曹成的史实(www.daowen.com)
八步区贺街镇双星村西山瑶民居
南宋绍兴年间,湘鄂边连续3年大旱,引发火灾烧毁山林,世居林区的瑶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被迫与其他民族的灾民一起联手发动起义。相继有钟相、杨幺、孔彦舟、曹大量、刘超、彭符等人领导的起义。其中瑶族与钟相、杨幺联手的起义军,以龙窖山为大本营,拥兵20余万,攻占湘鄂19县,实行“陆耕水战”。起义给社会带了更大的动乱,严重饥荒和大面积战乱迫使仍然残余在湘鄂边的瑶族全部向岭南深山逃亡。这次瑶族南迁之后,作为瑶族发源地的湘鄂边从此不再有瑶村瑶寨。且号称是瑶族历史最早千家峒的的湖南临湘龙窖山至南宋以后也不再有瑶族。明代隆庆年间的《岳州府志》说岳州:“按,(瑶族)宋以前有之,今不然矣”。南宋早期,北方的一些散兵游勇在曹成的组织下也形成一支起义队伍,他们在岳飞的追剿下从湖南进入贺州。岳家军在贺州八步区桂岭镇将军岭一战彻底击溃曹成队伍。曹成所部的许多将士逃到富川瑶山,就地转化成为瑶族,如富川县莲山镇的唐姓、朝东镇的胡姓等平地瑶就是这支部队将士的后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